APP下载

医学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2019-07-10赵旭敏王栎安晓倩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贫困生医学院校

赵旭敏 王栎 安晓倩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其中有一些学生家境比较困难。医学专业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专业性强,学费比较高,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更需要合理可行的资助政策。调查发现,现有的医学院贫困生资助模式缺乏创新,存在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融合不足、被动资助等问题。本文在研究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有关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促进医学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医学院校贫困生的生活条件,为后续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医学院校    贫困生    精准资助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扩招政策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高等教育,其受益群体更加广泛。但高校扩招的同时对于学杂费的要求在增加。同时,高等院校一般设立在经济较为发达城市或当地省会城市,学生的生活成本随之提高。医学类作为特殊种类,自身就业面相对狭窄,抗风险能力弱。贫困生作为医学院校的特殊群体,在上学与就业时面临较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学校与政府的帮助,就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因此,研究医学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针对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现状,通过案例分析法总结现行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问题及出现的原因,提出建立精准资助模式应该采取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展望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院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

(一)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贫困学生资助是我国教育振兴的重要内容,医学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之一,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问题,制订了贫困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能够接受教育,并顺利毕业、就业。在现有贫困生资助体系中,贫困生的定义是指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证,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难以筹集到相关费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一方面,由于医学专业的限制,医学院校的学生学制普遍比普通专业学生多1年,由于课业繁重,所需要的书本费用及实习费用比普通专业多。部分医学生报考医学专业是因为亲人患有某种疾病,医学生中更有可能出现贫困生[1]。现行贫困生的申请政策相对简单,主要是要求申请人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之后经贫困生所在地区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证明,并由当地居委会工作人员签名、加盖公章,由学生交给学校,所在学校根据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由地方学校根据不同的评选制度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认定贫困生。

(二)以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

当前我国的贫困生助学体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金补助,而是以“奖、贷、助、补、减、缓”为一体的联动助学体系。具体来讲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为主体的奖;同时为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校园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学生生活有困难时,学院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校院两级临时困难补助;贫困生可以通过提交困难情况说明来缓交学杂费。此外,国家与学校联手,积极引导、鼓励相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校友奖学金、助学金,以帮助贫困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学校通过大数据检索来制定相关补助细则,真正实现资助项目与贫困生实际情况高度契合,解决其经济问题的同时又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国家强调资助资金的精准使用,不再像以往实行“一刀切”形式,而是根据每一位贫困医学生的贫困程度确定资助金额,实现资金作用的最大化,既强调程序的正当性又强调资金的实时性,总之尽量让每一分钱都帮助到需要资助的贫困医学生。

二、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制度设定未能充分体现人性化原则。

医学院校貧困生精准资助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保证,体现学校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在一项针对医学院校贫困生评选制度的调查中发现,医学生不满意的是制度设计、评选过程中的不透明化,最不能接受的是当面给予资助,例如当面给予贫困生现金、物资等方式,而在评选贫困生时当事人无法旁听,只知道最后的评选结果,这会增加贫困生心中的不公平感。在班级中也不会有良好的正向影响,普通学生因为没有参与评选,不知道班级学生具体的评选资料,会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评选也可以得到相关资助。因此,在具体资助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将过程化、公式化的东西与人情、个性相结合,打造一个人性化的精准资助模式,给评选制度以人性,从而实现制度制定与人文思想的高度统一。

(二)经济资助对学生精神成长的支持不够。

贫困生资助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医学院学生健康成长,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校医学生的主要需求虽然是经济需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即成为受人尊重及实现自我梦想的医生,在针对“90后”贫困医学生做的社会调查中显示,贫困学生普遍拥有极强的自尊心,不愿意主动说出个人及家庭详细情况换取学校的资助,对于接受学校的资助始终有羞愧感,很少主动出面做正能量的贫困资助政策宣传。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在学校资助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精神资助,使贫困生对于自身情况仍保留一定的羞愧感,反映了学校的经济资助对学生精神成长的支持不够,应引起医学院校领导层的重视,在下一步制定相关贫困生政策时,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要考虑到贫困生尊严、自我价值与心理需求的实现。

(三)扶贫工作的精准度不足。

根据我国现有的教育资助政策,对于各类各级学校的学生,不论籍贯,标准都是一致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公平,但据研究发现,由于国家一致性的资助标准,导致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资助反倒没有精准地投放到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2]。来自农村或是家庭情况特殊、对资助有特别大需求的学生,因为无法获取到充足的补助资源,难以摆脱来自于资金上的困扰,影响学业。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扶贫资源的有效性不能体现。

三、医学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实时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实现精准资助和有效管理的工作目标,对医学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原则[3],完善各个贫困生的个人档案,实现实时管理、动态管理,实现高校贫困生建档工作的准确性与资助工作的效率性完美结合。同时遵循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配合,鼓励贫困生承担学校日常事务,通过劳动换取工资。此外,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基本强调以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家庭为重点,这些学生可以优先享受缓交学杂费、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政策。兜底线是指针对贫困生的各种因病、灾、家中不幸事件等导致休学的情况,要求医学院校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并提供相应的应急救治措施,确保学生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各医学院校还应及时更新、记录受助学生的实时状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流程问题而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及时救助,有利于资助工作的动态化管理,做到实时精准扶贫。

(二)改进精准资助机制,主动实施资助。

医学院校在建立了完备的贫困生档案后,也可以适当改进资助程序,实现主动资助。通过贫困生档案,将原来的“自下而上”资助方案转变成“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及时主动地了解学生情况,使学生无须申请就能获得资助。一是有利于保护贫困生的个人及家庭隐私。二是有利于照顾贫困生的自尊心,使贫苦生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关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帮助贫困生联系实习单位,帮助贫困生尽早实现经济独立。可以由医院牵头,在用人单位与贫困生之间签订协议,对学生提前进行订单式培养,并发放培养基金,既能为有关行业和单位培养医学人才,又能充分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技术。

(三)加强政策宣传,发挥榜样力量。

贫困生由于家庭原因,普遍有自卑心,不愿意让周围人发现自身的经济条件差,基于此,各医学院校要把好事办稳、实事办好,就要加大贫困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发挥贫困生群体中的榜样力量。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具体体现在日常的学校行为当中,比如深入贫困生家庭来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选取优秀贫困生讲述励志成才故事,使资助政策的力量深入學校的每一个贫困生心中,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

四、结语

实现医学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此,本文从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出发,探讨现行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档案、主动资助与发挥榜样力量等对策,旨在打造医学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培养新一代医学专业人才。本研究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解决医学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吕亚梅,姜涛,杨志强.基于智慧校园的贫困大学生精准资助新模式问题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5):83-84,117.

[2]李欣欣.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创新:现状分析与精准帮扶[J].当代教育论坛,2018(2):78-88.

[3]闵波.农村户籍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精准资助模式研究[J].乡村科技,2017(26):22-2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医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研究——以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项目编号:2018fdy20)。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贫困生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