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免费师范生的自主研究型实践教学
2019-07-10王苗苗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从教学手段、科研竞赛、课程考核等角度出发,提出教学模式改革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关键词: 特殊教育免费师范生 自主研究型
为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研究表明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仍重点考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忽略对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问题意识,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教”与“学”[1]。2010年我校初等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开始招生,作为西部第一所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起点低但发展快。截至2019年7月份已有四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并定向各地州,成为真正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17年9月份在修订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对四个年级的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教师教学重心基本都在课堂讲授上,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少,平时学习过程中致使本科生创新性思维缺乏,课题设计缺少条理性。通过对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从教学手段、科研竞赛、课程考核等角度出发,提出教学模式改革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一、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教师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较少,无法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课程为例,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学习障碍、多动症等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如何进行针对性教育。上这门课最好的效果是教师每讲完某个障碍类型,应该带大家到相应的特殊教育學校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辅以视频法与案例法,远远比不上学生亲自到学校实践的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论理论联系实践。
2.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专业认同度不高。
作为全疆唯一培养特殊教育免费师范生本科专业的学校,学校从2011年开始实行免费师范生制度,招生规模逐年增大,截至2017年共招收87名免费师范生,随着招生数量扩大,学生质量呈下降趋势,原因一是免费师范生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全免,毕业后教育局直接安排在县级以上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使一些学生及家长认为该专业就业前景好,而且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在对专业不了解情况下盲目报考,加之两门专业核心课都开设在大一,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入学前未接触过各类特殊儿童,理论脱离实践,使大部分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显得很迷茫,导致专业认同度低[2]。原因二是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要顺利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即可,因此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主动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教师不会安排额外的课程作业,导致一些学生花大部分时间在其他事情上,如果学生对自己专业认同度较低,不能自觉学习课后相关专业,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考核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考核作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一学期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方式,主要有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查分为课堂考查、论文等形式。考查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考试,结果性评价分数高于过程性评价。考前临阵磨刀,这类学生不仅顺利通过考试,有时候分数甚至比一般学生都高。这种评价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不认真学习,同时挫败平时上课认真听讲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问题讨论的认真度与深刻度,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课程设置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兴趣。
截至2017年,全疆共有27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25所为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盲校1所,聋校1所,一些改建、扩建的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转为综合类特殊教育学校。因此,新疆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由服务于单一类别的残疾对象逐渐转为服务多类别残疾学生,以便满足各种障碍类型儿童需要。但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以传统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三大障碍儿童为主,而且这三类儿童教育教学仅限于概念、心理、教育浅层次了解,影响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能力培养。
5.培养模式与途径单一。
教学实习前学院对师范生进行培训的途径主要集中于模拟课堂、授课大赛、专家讲座、观摩学习等,微格教学等形式使用得较少。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个别访谈后了解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教学模式。文献阅读法、专题讨论法及其他教学模式使用较少,在培养学生教学反思能力时,教师多采用讨论指导、寻找问题意思的方式进行培养,而行动研究、反思日记、教学如何结合研究等形式采用得较少;在培养师范生教学研究能力时,教师多采用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及教学研究课程等形式讲授,科研论文写作、教学研究竞赛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其他培养方式较少采用。
二、特殊教育免费师范生自主研究型教学改革模式建议
1.注重引导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特殊教育专业针对的是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等各种障碍类型儿童的教育,大一刚入学的学生因为缺少和这类儿童的接触,入学一段时间后很容易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多讲一些实践案例,多创造一些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见习的机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从学生工作方面入手,积极宣扬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科研方面所获各种奖项与科研成果,如:立项国家大创项目的数量、手语协会、自闭症小组开展的情况,同时请高年级学生以讲座的形式向低年级学生就专业发展情况、相关活动进行宣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个别专业认同度比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情绪比较低落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关心,做好思想引导。同时在班级实行同学互助小组,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专业认同度。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引导研究者思维方式,还可以规范研究者研究行为。特殊教育免费师范生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有所欠缺,缺乏深刻的认识与探究欲,因此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设置的相关课程,还应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报告会、讲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种自主学习深入挖掘研究,培养自主研究能力[3]。其次,对于一些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如: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课程,教师在上完每一障碍类型后,应带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见习,并安排专题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知网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自己见习感受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能力提升。此外,教师还应摒弃以讲授为根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对于一些课程,教师可以以专题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讲课,学生在讲课准备过程中明确分工,不仅要讲内容,还要辅以相关视频和相关案例,结合热点与中国知网相关论文进行讲解。
3.鼓勵学生积极参加大创项目科研课题,感受科研魅力。
科研课题的申请与立项研究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比如寻找问题意识、教学如何结合研究、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科研论文写作、探究式教学、教学研究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其次应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项科研项目,在科研申请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申请课题,从课题的提出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手段、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等的确定中,成员有序分工,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可以系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同时对各种研究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科研工作中的合作意识。
4.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最后考核方式大多以考试或者课程论文为主,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考核制度应该多元化,根据所授课程特点,按照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科研成绩等方式综合考核。
5.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对学生开展教育见习,通过教学观摩、课堂参与等形式让学生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有一个宏观初步的了解;其次主要通过微格教学的形式进行模拟教学。在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熟悉、教学技能有所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实习活动,从而为学生有效性教育实习奠定基础。经过一段实践的教育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在实习学校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联系高校指导教师选择毕业论文题目,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教育经验上升为理论,这也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1]许敏兰,罗建兵.大学自主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及思考——以湖南高校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6(6):102-103.
[2]王苗苗.张文京.新疆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7(12):56-58.
[3]李响,顾蔚.免费师范生研究性学习现状与分析[J].大学教育,2013(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教改课题“新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免费师范生自主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SDJG2016-2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