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00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

2019-07-10李云康朱明月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人格素养大学生

李云康 朱明月

摘    要: 健全人格是大学生人格培育的普遍性目标,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心理行为基础。本文针对“95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现状,提出提升“95后”尤其是“00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活动设计和方案,探究培养的具体措施,构建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95后”    “00后”    大学生    人格素养

2018年、2019年全国高校开始全面迎来“00后”大学生群体。当前大学中“95后”甚至“00后”群体规模越来越大,他们除了与“80后”“90后”有共性外,又呈现出“95后”的独有特征。“00后”学生成长的时期,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并投入使用的时期。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与以往大不相同,而知识发展的更新速度史无前例得快。他们面临的重要学习任务,不是学会、掌握已有知识,而是学会学习,学会快速适应新知识、新技术、新职业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在“00后”步入大学的新时代,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95后”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心理测试、活动测评等途径,准确把握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分析“95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现状并对“00后”大学生的人格素养提升提出策略。

一、人格素养的含义及其构成

人格素养是个性品质和文化素养的总和。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人格素养的特征有四个,即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一是独特性,每个人由于生理特征和生长环境与其他人不同,人格特征表现出独特性;二是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三是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四是功能性,主要表现为个体行为的指导性,即人格素养能够不自觉地指导人的行为。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青年期,不仅身心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也将由分化、矛盾冲突逐渐走向统一,这正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当前,强化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更有其现实意义。

二、“95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的现状

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心理测试、活動测评等途径,发现“95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现状包含以下特点:

1.价值观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背景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校园从封闭向开放转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大多数“95后”大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择校、选专业、求职、恋爱等方面充分体现多元化价值观,如在校大学生就业意向单位性质、行业、领域、职位更加广泛,部分偏向自由职业。但少数“95后”大学生存在某种程度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比较喜欢满足现状。

2.自我意识方面。

“95后”大学生从小接受较好教育,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特别关注自我发展,大多数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和学生活动,活跃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力求通过自身体验获得成就和满足感。“95后”大学生备受家庭的关注,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强调自我感受,有些人却难以听从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较强的自我意识,使不少“95后”大学生个性独立,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不善于分享,班级纠纷和宿舍矛盾时有发生。

3.心理健康方面。

在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下,“95后”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直观现实。他们敢于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风采,积极参加竞技类文体活动。他们大多没有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一些人不善于寻求帮助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自我调节心理能力,难以排解不良情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网络运用方面。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95后”大学生都有电子产品,往往热衷网络游戏,并拥有“QQ”“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账号。不少人陶醉于网络虚拟世界,热衷使用网络流行语如“pick”“打call”“尬聊”“萌萌哒”“No zuo no die”等,并且随着时间的迁移,网络用语更新较快。善于借助网络结交新朋友和获取新资讯。他们通过网游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这种错觉下,不能很好适应现实生活。由于对网络的依赖,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交流,人际沟通能力亟待提高。

5.认知辨识方面。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为“95后”接触新事物提供了便捷条件。但是,“95后”心智模式不够成熟,缺乏认知和辨识,容易遭遇网络诈骗,防范金融风险意识较差。

三、提升“00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活动设计

1.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熏陶。

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高校要重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结合学校实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全的人格。

针对“95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现状特点,从人格素养理论学习活动的设计开始,认真准备,聘请校内校外专家、优秀校友等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分析讨论什么是人格素养,怎样的人格素养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等;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进四信”“三走”等系列活动,开展团会、班会,请人文社科等专业教师到场,进行现场辅导;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进行多项主题班会讨论,包括“为什么上大学”“如何进行大学学业规划”“我的青春我做主”“励志感恩”等系列主题班会;利用宣传板报、横幅标语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提升“95后”“00后”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加强理想、信念、责任引导,从价值多元,但信念淡薄转变为信念坚定。

2.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针对“95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现状特点,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的设计开始,认真准备,聘请知名心理专家到校进行专项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探讨怎样成为身心健康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等;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对“95后”“00后”大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访谈,帮助其不断提高;针对“心理健康”等系列活动,开展师生心灵互动交流会,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到现场指导;利用宣传板报、横幅标语、宿舍文化等开展心理团体辅导。以提高“95后”“0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敢于竞争,但惧怕挫折转变为不畏挫折;从崇尚自由,但个性鲜明转变为个性稳健。

3.新媒体网络有效沟通。

针对“95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的现状特点,特别重视网络教育,通过网络手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始,认真准备。建立QQ群、微信群,定期发布相关的知识链接,组织学生学习;发布微信推送,使学生在移动终端方便接收与学习;完善学院网站,及时更新各种新闻与消息,提供多种官方网站链接,提供更多的选择;对于学生通过QQ、微信和电子邮件等多媒体发布的各种询问、疑惑、顾虑等,及时了解,及时服务,及时沟通。提升大学生的人格素养,从渴望交流,但依赖网络转变为擅长网络。

4.从实践中进行培育。

针对“95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的现状特点,重视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育,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人格素养,发现更多的问题,有利于后续进一步提高。从人格素养的实践操作的设计开始,认真准备。实践育人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提升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具体活动载体包括如下:志愿服务、新生军训、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礼仪大赛、文明宿舍评比、见习实习等。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勇于创新,但辨识不足转变为增强辨识。

四、“95后”“00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的组织实施

“95后”“00后”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组织实施可分为三级实施,分别为班级、院系和校级。在三级组织中都需要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1.班级组织。

在班级组织实施中,以班干部为关键组织者,组织全班同学参与。班委是最终的实施者,关系到具体的效果。在班干部的组织下将各项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是事关全局的一步。在班级组织下顺利开展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宣传板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军训、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文明宿舍创建等。

2.院系组织。

在院系组织实施中,以辅导员与学生会干部为关键组织者,组织全院班级参与。院系组织是关键的中间环节,是联系最终实施(班级组织)和顶层设计(校级组织)的纽带。最关键的部分在于院系是否能将校级组织的意志贯彻下来,是人格素养提高的关键环节。特别是院系的学生工作队伍,这是最关键的少数,一定要履行职责,恪尽职守。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日常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应当做好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行为上对学生形成示范,在意志和情感上对学生形成强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校级组织。

在校级组织实施中,由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牵头,以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为主,辅以校学生会干部,组织各院系参与。校级组织是“95后”“00后”人格素养提升计划的顶层设计,必须具有全局观和大局观,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才能指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格素养。

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让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和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构建完美的人格。高等教育应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既重视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又重视培植思想感情;既重视教学专业课程,又重视引导职业规范;既重视培养科学精神,又重视熏陶人文素养。针对大学生人格素养状况,高校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人格培育,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职场需要的人才。“95后”尤其是“00后”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尤为重要,是“00后”大学生成长的里程碑。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该承担起学生人格素养提升的重担,为大学生人格素养提升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文波.人格素养培育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8):59-60.

[2]陈杰.提升大学生人格素养路径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6):44-45.

[3]雷升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7(4):120-121.

[4]曹旦华.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谈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J].时代教育,2015(13):32-38.

[5]吴桂兰.“95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内江科技,2015(12):14-15.

[6]马凤芹.论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7(3):96-97.

[7]康钊.和谐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学理论,2009(12):260-261.

[8]焦东良.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85后”辅导员工作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73-75.

项目来源:武汉轻工大学校立学生工作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gky2016021。

猜你喜欢

人格素养大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