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广东农业文献的整理现状及思考

2019-07-10杨柳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

杨柳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馆藏民国农业文献的整理,介绍其在库房建设、特色数据库、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经验,由民国农业文献的整理推及民国时期专题文献整理与保护的一般思考。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业文献    现状思考

民国文献指记录1911年—1949年期间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手稿及日记、传单乃至商业契约和票据等[1]。2011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文献收藏单位,共同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2],这是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之后的又一个全国性文献保护项目。随着“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实施,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校图书馆已经强化了对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意识,并能切实开展馆藏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1.华南农业大学馆藏民国农业文献整理现状

华南农业大学地处祖国南国,是广东省唯一农业类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9年农事讲习所时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农业文献。随着全国保护计划的实施,学校逐渐把民国文献资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力图在保护好民国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资源的内涵价值,拓展利用空间,实现民国文献利用的最大化。

1.1成立专用库房,改善图书存放的硬件条件。

文献存放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寿命的长短。很多高校因经费受限,对民国文献保护投入非常有限。民国文献的存放环境比较简陋,无恒温恒湿空调设备,无专用库房,甚至是存放专架都难以保证。这些文献通常和普通书籍一起混合摆放在敞开式铁制书架上。不避光,也不防虫,时间久了,对文献的损害比较大。因为历史原因,该校的民国农业文献主要存放在校图书馆及校农史研究所两地。华南农业大学民国文献早年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进入21世纪,尤其“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启动后,华南农业大学陆续加强对民国图书的保护投入,学校图书馆和农史研究所先后成立古籍专用库房。书库安装相应的保护设备,如:恒温恒湿空调设备、抽湿机、吸尘器、超低温杀虫机等。特别是最新改造的农史研究所的古籍库房,基本参照《国家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3]进行改造,书库的温度常年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此外,农史所古籍库房还更换原有的普通铁制书架、照明设备,重新定制封闭式古籍专用樟木书柜、安装环保安全的LED灯,同时做好书库防光隔离,避免日光照射加速老化破损、定期对书库的通风换气及除虫除尘工作。

1.2推进数字化,建立特色数据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为民国文献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在原有缩微胶卷基础上,现又增多了影像扫描技术。可根据民国文献的实际情况,如版本价值、纸张、保存情况等,选择不同的保护方式。价值高的一类文献可以进行全文数字化,建立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终端远程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这种方式既方便了读者,又减少了对珍贵纸本文献的损伤。

华南农业大学馆藏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馆藏特色,目前已建成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有“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藏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http://202.116.174.2:8080/mgwx/index.html)。该数据库主要收藏了学校图书馆藏的民国时期农业方面的期刊、图书和毕业论文。这是研究近代岭南地区高等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发展及农业技术推广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非常珍贵。“数据库分为三个频道:①期刊频道。期刊频道目前收录了民国期刊5种215册;晚清《农学报》32册,315期;②图书频道。图书频道目前收录了民国图书528种;③学位论文频道。学位论文频道收录了民国时期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学位论文260本”[4]。全文格式采用PDF文件格式,可供校内读者全文阅览。

1.3发挥人才优势,开展专题整理。

图书收藏部门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图书“藏”上,更应该体现在对图书整理、研究、利用上,才能让老旧文献再次焕发新的生命。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收藏机构充分利用自身的馆藏和人才优势,联合学科力量对这批珍贵的民国农业文献进行了专题整理和研究,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联合学校科技史学科师生开展民国广东农业物产、森林资源、蚕桑、肥料、土壤调查等领域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上百篇论文、十多本专著。

1.4加强合作,开发文献。

地方高校依托所属地办学,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势必会收集、整理不少与地方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逐渐形成颇具地域和学科特色的馆藏资源,这是一般公共图书馆不可比拟的优势,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对本地區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图书文献收藏部门应树立正确的文献开发利用意识,主动走出象牙塔,增强与地方政府、兄弟院校、各省市级图书馆和其他专业机构合作交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源收集、整理、开发与利用模式,积极参与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这是高校图书收藏部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责任使然。

华南农业大学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地方文献整理合作项目,承坦广州地区民国农业文献目录整理及文献书影征集任务。这项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既为华南农业大学保护和开发了一批民国农业文献,又为广州政府抢救整理一批宝贵的地方文献。

2.进一步加强民国时期农业文献整理与保护思考

2.1摸清家底,专题研究。

应该利用抓住“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这一历史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民国文献普查工作。摸清家底,确定民国文献具体数量、种类、复本情况等。同时可以参照古籍编目格式,以一种书为一条数据,登记该书的存册数、存卷(章节)数、版本信息及钤印(签名)等信息,并从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等方面对书进行定级。“摸清本馆馆藏民国文献的特色,将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专题类文献的情况梳理清楚,以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专题特色民国文献”[5]。同时,在普查过程中也要摸清民国文献的破损情况,对文献进行定损。在此工作基础上,依照文献价值大小、损坏程度和利用频率等对民国文献进行分级保护。该修复的要及时修复、该做复本的要做复本、该数字化的要数字化。“要优先保护价值高、损坏程度严重和使用频率高的文献;对亟待抢救性修补的民国文献,要及时处理。在鉴定工作中,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厚善本而薄普本”[6]。

2.2建立多层次的特色数据库。

民国时期是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阶段,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纸张酸性较强,印出来的图书不易长久保存。因此,很多即使距今尚不足百年的图书已经出现严重老化、絮化,程度远超之前的古籍文献。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民国期间的“普通报纸的保存寿命只有50年—100年,图书的保存寿命为100年—200年”[7]。广州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更是加剧该地区这类文献的酸化、絮化、老化程度。因此,在进行一定原生性保护基础上,对一些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珍贵历史文献要进行再生性抢救,包括采用缩微复制和数字化加工等方式,不仅可以使文献继续为用户所用,还可以实现文献的长久化保存,这对于民国文献的保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民国文献普查摸底基础上,根据馆藏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建立数据库,可以是“书目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等形式。有一点须注意,“在民国文献专题库的建设过程中,专题的设计是其中的首要环节,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整个专题库建设的质量”[8]。

2.3建立联合目录,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高校的民国文献不仅集中在学校图书馆保管,在校内其他部门机构也有可能收藏,如院系资料室、研究所资料室、档案馆等。不同机构各有自身馆藏特点,院系、研究所资料室是侧重保存重点学科研究方向的民国文献、图书馆主要是综合类的,有些民国时期的珍贵的手稿、文书、论文、图片等档案资料则存放在档案馆。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的图书收藏部门都在有步骤地、有计划地进行文献数字化处理并将建立公开特色资源数据库,供读者查询和利用。然而,档案馆收藏的很多珍贵民国文献仍长眠于库房深处,即使数字化后,也仅供馆内工作人员管理使用,外人无从知晓,很多资源难以利用。因此,在今后民国文献保护工作中,图书收藏部门应与档案馆展开密切合作,建立联合书目数据库,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珍贵文献。

2.4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文献抢救。

民国文献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务的投入,仅靠学校下拨的常规经费是很难达到保护效果。以民国文献除霉去酸一项开支计算为例,按广州某修复公司报价,10元/页,一册书以100页计算,仅此项就要花1000元,还不包括破损书籍的修复和数字化,因此一些高校图书收藏部门根本无钱开展此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图书收藏部门应借“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东风,积极争取政府和其他部门对民国文献开发与利用工作的支持。毕竟,地方文献的保存、开发与利用对本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5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民国图书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特别要注重加強修复、建库和编目等人才的建设,逐步培养一批熟悉民国时期文献修复、普查、整理研究、文献保护等方面的人才,解决文献保护工作实际问题,使文献保护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结语

华南农业大学收藏的民国农业文献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是一段珍贵的民国记忆,同时也是广东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民国时期广东省农业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对研究民国时期广东农业教育、科技、经济、政策甚至指导当今农业生产仍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作为农业院校的图书收藏部门,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这批珍贵的民国农业文献,结合自身的馆藏状况,积极寻找和探索保护民国文献的方法和技术,努力推动民国文献保护工作不断深入,以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涛.民国文献:使用与保护的博弈[N].北京日报,2011-09-01(17).

[2]周和平.民国文献抢救保护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11-03-13(2).

[3]周崇润.关于《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的说明[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3):26-31.

[4]何建新.馆藏民国文献的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4(3):64-69.

[5]杨苏琳.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保护对策——以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7(12上):190-192.

[6]王新才.我国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对策研究——以武汉大学馆藏民国文献为例[J].图书情报研究,2013(1):16-19.

[7]甘丹.民国文献面临灾难性毁灭[N].新京报,2005-03-23.

[8]龙世彤,关富英.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专题库建设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3):34-36.

基金项目:广州大典研究中心2018年委托课题“广州地区馆藏民国农业文献调研”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域外翻译文学之探析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