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9-07-10欧琳宗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广西

欧琳宗

摘    要: 新时代要想做好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必须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当前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存在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推进缓慢、市场经济与全球化影响广西民族文化现代服务体系建立、市场逐利性加剧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困难、现代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難度等问题。要实现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良性互动,必须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保护与培养民族文化人才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广西    民族文化    现代公共文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域之一,民族文化资源丰厚,广西民族文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增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动力,使广西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是广西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做好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重要意蕴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2]。在漫长的民族融合发展历史进程中,生活在八桂大地的汉、壮、苗、侗、瑶、水、毛南、仫佬族等各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3],如铜鼓文化、山歌文化、蚂拐文化、寨老文化、鼓楼文化、五色饭文化等,为进一步丰富中华文化宝库贡献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昌明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中国的精神品质,文化复兴是近代饱受欺凌中国的历史夙愿、文化繁荣是快速发展中国的要求、文明进步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追求。自古以来,广西各民族人民生活在华夏南疆,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块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共创中华五彩斑斓文化。文化兴,则国运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广西民族文化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做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是广西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同向发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强广西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促进广西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世居广西的少数民族有壮、侗、苗、瑶等12个,在各民族的长期交流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舞蹈文化、苗族的节庆文化、侗族的楼和桥、瑶族的茶油文化等。随着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和扶贫攻坚工作的落实,广西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富足起来。但是由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广西各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不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进展缓慢。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找到广西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传承保护的平衡,使广西地方特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得充分发掘,让本地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三)有利于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是广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广西文化发展繁荣,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题中之意”[5]。广西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滋养,是民族和谐精神家园建设的积极因素。为此,广西2012年提出民族文化强区目标,并且颁布民族文化强区域实施纲要,2017年广西区党委更要求全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6]。要实现广西民族文化强区的建设目标,必须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民族文化强区提供强有力的现实支撑和文化资源支持。

二、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文化公共文化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化的传承发展就是历来世界文化的一个历史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网络化的作用下,各国各民族相互交流空前密切,文化的碰撞激荡此起彼伏。广西民族文化强区目标的实现和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广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面临以下主要障碍:

(一)基层政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推进缓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就“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7]。改革是时代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动力。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发展。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给文化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对文化的发展和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挑战。在旧的文化管理体制之下,文化团体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平台。随着文化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政府对文化团体的直接扶持减少了,“文化大锅饭”时代一去不返。没有直接管理责任,地方政府在文化管理方面热情不高,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重文件传达,轻举措落实,民间从业人员因为文化团体解散而另谋出路。出现承载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在城镇扩张中被拆、有历史文化记载的文化实物荒弃、民族特色文化继承人断层、民族传统文化的年轻受众群体稀少等问题。如何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中构建起适应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焕发广西民族文化的生机活力,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的协调,是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需要直面的挑战。

(二)市场经济与全球化影响广西民族文化现代服务体系建立。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推动下,广西市场化和全球化不断提升,现代化进展进一步加快,各民族生活水平提高较大。但是随着广西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挑战影响广西民族文化现代服务体系建立。

1.民族语言认同减弱,影响民族文化现代服务体系的民族语言基础。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可以降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成本,但是不经意之中造成民族语言的认同减弱。在城市,讲普通话为人们普遍接受,民族语言在工作社交中普通话是主要的语言,民族语言仅限于老乡之间的拉家常。在城里小孩因为学讲话就是以普通话为标准,所以本民族的语言认同熟悉度自然大不如前。在各民族村落,虽然方言依然是主要语言工具,但是随着进城务工讲普通话的年轻群体的不断扩大及村落原住老人群体的不断缩小,民族语言影响力也在减弱,一些民族语言文化研究面临语言上的困难,影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率的提高。

2.民族特色的建筑、民族服饰文化衰落影响广西民族文化现代服务体系内容的丰富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农民不断富裕,出于安全、成本、实用等考虑大家都热衷于钢筋水泥结构的小洋楼建设,传统特色的木质或者砖木混民居被荒弃、拆除已经司空见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的人们追求服饰的多样化、时髦化,工作服、休闲服、时装成为民族地区青年一代的宠儿,民族特色服饰受众群体不断减少。只有在重大节庆民族服饰能短暂流行,节庆之后则是休闲服饰重新“喧宾夺主”。民族建筑、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的衰落,影响民族文化现代服务体系内容的丰富性,削弱民族文化载体推动广西现代公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支撑力。

3.民族文化人才凋零,影响着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建立。随着交通利益便利、交往手段电子化、网络化,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区域之间流动更快,年青一代乡土意识较老一辈薄弱了不少。由于广西地处西部与广东等沿海发达城市经济收入有较大差距,青年一代更乐意在发达城市居住发展,导致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出现人才断层,不能有效为民族文化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人才支撑。

(三)市场逐利性加剧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困难和现代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难度。

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更能解放中国的生产力,激发社会的创造热情,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但是,市场经济的功利理念给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挑战。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下,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或者个人多呈现“关注经济大于关注文化,关注利益大于关注道德,关注生存大于关注精神”的取向。由于历史、地理和生态环境,加上频繁的边防战事和艰苦的农耕条件,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经济发达的兄弟省份有较大差距。因此,更重视经济利益,突出民族文化的经济性开发,忽略其内涵传承和长久发展,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难度加大。

三、“因势而新”破解困难,构建现代公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2018年时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新时代里面临新形势,需要采取新举措促进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

(一)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经济基础。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省区有着较大的差距,要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就必须让民族地区的人民富裕起来,升级他们的需求层次,让他们有更多时间精力来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这需要广西各级政府抓住党和国家给予广西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灣经济区”的战略,壮大经济总量,为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充实的区级财政保障。广西各地方基层要解放思想,转变以往的“民族文化输血”模式,实施“民族文化造血”工程,通过推动各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品牌化、城镇化、国际化。发掘好、保护好民族文化,在适当包装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其经济附加值,充实其传承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国际化方面,广西民族文化要借助国际民歌节这个平台,扩大广西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东盟、世界都能听到广西各民族的美妙歌声,同时加大与东南亚的文化贸易交流力度,扩大民族文化贸易出口创汇;在品牌化方面,要继续做好老品牌扩大宣传工作和新品牌打造工作。重点做好桂林山水、黄姚古镇、德天瀑布、北海银滩等老旅游品牌的扩大宣传,同时推出一批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品牌项目,并且将其有效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增加民族品牌的受众黏度与品牌经济效益。大力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通过旅游产业化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唯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有效筑牢广西民族文化传承的经济基础,提升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效益。

(二)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文化领域的退出,也不是重回计划经济时代的全面接管,而是实现“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1]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管理通常会有着较强的功利导向,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重视文化的经济效益实现而忽略其人文价值意义,导致民族文化开发过程中出现过于商业化的竭泽而渔现象。在新时代中,广西管理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要贯彻好十九大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理念,推动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在相关管理体制设计中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保护与开放并举,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为广西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主要就是形成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公益基金机制、民族文化开发监督机制、民族文化保护与补偿机制等,从各方面筑牢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制度笼子。

(三)重视人才培养与保护,确保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和充实现代文化服务人才贮备。

民族文化人才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提,当前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年青一代对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兴趣较低,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后继不足。要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首先就是要保护文化传承人才。对于当前从事广西民族文化的老干部、老专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给予重视,多给予人文关怀,多为其解决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遇到的问题,留住人心。同时要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老干部、老专家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形成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让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得起来,留得下来。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团体要积极做好民族文化人才思想教育与遴选工作,让一批批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勤奋好学、业务精通的年轻人进入民族文化传承人队伍中,壮大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人才队伍,促进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广西的贡献。

构建现代公文化服务体系是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前提,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扎实推进,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促进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良性互动,是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沈壮海.软实力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6.

[3]赵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互动实践的“广西蓝本”[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9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赵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互动实践的“广西蓝本”[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98.

[6]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2017年11月10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广西日报,2017-11-13.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资金项目:201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13FGL0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广西
壮美广西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