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词话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教学
2019-07-10唐春燕
唐春燕
摘 要: 诗话词话根植于我国本土文化,为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文化、史学、学术资料。基于平面化、链条式的古典诗词教学现状,作者认为将诗话词话体系化地引入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尝试设计诗话词话品鉴学习任务群,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诗话 词话 古典诗词教学 学习任务群
基于当下选拔为主的高考评价模式,对古典诗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句名篇默写和古诗词鉴赏两个模块。由于考试题型和形式的限制,测试题目渐趋程式化,观点评析和品鉴等涉猎较少。这种测量与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呈现了相应的流水线教学思路,如下图1所示:
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古典诗词的文体特征难以凸显,学生自然难以认识到古典诗词的独特表达路径。如何使这种平面化、链条式的古典诗词教学立体、丰富起来?笔者认为,巧借诗话词话这块“他山之石”,攻击古典诗词教学这枚眼下之“玉”,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在这种新型的课程结构下,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自主性。管贤强、母小勇在《学习任务群:回归语言实践特质的课程内容重构》一文中提出学习任务群的优点之一便是,它可以让课程开发者创设丰富的任务群。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创设诗话词话品鉴的小型学习任务群,将诗话词话与古典诗词教学勾连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古典诗词鉴赏与评价的能力。下面笔者将从诗话词话的价值探寻、诗话词话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设计与教学两个部分进行探索性尝试。
一、诗话词话的价值探寻
诗话词话根植于我国本土文化,虽有批评者认为其缺乏理论系统性,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但瑕不掩瑜,诗话词话为我们研究和学习古典诗词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文化、史学、学术资料。诗话词话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可运用到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主要有以下五類:
第一,漫话诗坛轶事,记叙诗人词人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有的诗人词人虽有正史记载,但不及诗话词话提供的材料来得生动和具体。以苏轼为例,通过简单的介绍,学生们可以知道他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列“三苏”之一,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等等。的确,这可以促成一定数量文学常识的积累,但苏轼在学生的心中始终是一个符号。在诗话词话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于学习活动伊始,教师可以搜集关于苏轼轶事的材料,如宋人费衮在《梁溪漫志》中对苏轼与侍妾王朝云之间趣事的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婢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这类诗话词话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苏轼,他的博学善学,他的有趣豁达,他的坚韧超越,一一体现出来,其人物形象也就立体、丰满了。
第二,品鉴文学作品,将诗作词作等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这类诗话词话与作品联系紧密,或是对作品内容做解释和考订,或是就作品某个字、某句话、某个典故展开品评,抑或是谈论作品的艺术风格、作者的创作成就,当然也有对作品的怀疑和否定等,角度多样,耐人寻味。在诗话词话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于学习活动中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诗话词话,为后续的古典诗词学习提供丰富的支架材料。这类诗话词话的合理拾取和组织,相同观点的印证,不同观点的博弈,可以为学生品鉴古典诗词提供更多的思路。
第三,谈论诗词作法,探讨艺术规律。这类诗话词话聚焦诗人词人的创作本末,其中很多亲身的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炼字琢句”是古代很多诗人词人都颇有体会和心得的事情,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曾有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再看当下语文考试中,常将古典诗词中某个字的使用纳入考察。相对应之下,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古人“炼字”的例子,对某个字进行不同于原文的替换,帮助学生感知和领悟。如洪迈《容斋诗话》中对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绿”字反复斟酌的记录:“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一段记载中的“到”“过”“入”“满”四字,均可以与“绿”字替换,让学生分别感受五个字的表情达意,“绿”字的精妙就在比较中自然而然地凸显。
第四,对诗词批评理论的研究和总结。这类诗话词话往往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对诗词本身进行评析的同时,提炼出更高层次的批评方法和范畴。例如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对“情”“景”关系的论述。笔者举一其中段为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千官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然欣赏之景……”这段中王夫之指出了诗歌意象的两种类型,即:“情中景”“景中情”。“情”“景”关系是古典诗词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块内容,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就诗论诗、就词论词,学生对“情”“景”关系的掌握很局限、很生硬。若将这对关系融于学习项目之中,展现具体的诗词作品和诗话词话文章,“情”“景”结合多样的具体形态就相对生动。
第五,某些诗话词话本身就极具审美和鉴赏价值,这类词话语言精妙,逻辑清晰,评价确切,值得学生品鉴和研读。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一篇,穷通诗理,形神俱论,堪称严羽诗歌创作理论的纲领性文章。他通过反思宋诗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风气,提出“兴趣”说、“妙悟”说,强调诗歌创作的“别材”“别趣”,可谓独树一帜,丰富了我国文论史中的诗学思想。兹举其中一段:“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一段且不论内容如何,将其单作为一段文言来读,便能够品读出其语言的精当,有利于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和古代作品阅读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