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
2019-07-10易晓俊
易晓俊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表现为人民战争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获得政治尊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赢得经济尊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彰显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凝聚起民族复兴“强起来”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历史性飞跃;历史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5-0008-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动力源头来自党的人民利益至上理念。透过“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光辉历程就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重要保证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饱经磨难。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中国人民饥寒交迫、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为探寻救国救民出路而做出种种探索,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从根本上保证了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从胜利走向勝利。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人民战争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战争理念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实现民族独立。自古以来,任何一场战争想要取得最终胜利都必须首先回答两个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自己的旗帜上亮明了自己的“人民性”。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从性质上讲,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进行的,这就回答了“中国革命为了谁”的问题。在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艰难探索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3]511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有把占全国90%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这就深刻阐释了“中国革命要依靠谁”。人民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坚定地相信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就形成了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依靠人民的拥护而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宣告终结了灾难深重的百年沉沦,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其一,中国人民“站起来”必须要有身份认同,中国人的身份认同,首先应体现在国家认同上。近代以来,无论是顾炎武提出的“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4]62,还是孙中山把自己标榜为“先知先觉者”,而把普通劳动人民贬低为“不知不觉者”[5]55,都人为地割断了与广大人民的血肉联系,造成了国家与民众的疏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并自1954年起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记录在宪法中,改变了劳动人民的被统治地位,确立了广大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使中国人民在政治身份上“站起来”。其二,“为人民服务”思想,将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方法和价值取向,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土地问题到柴米油盐的问题,凡是群众生活上的问题, 都应提到党的议程中。”[6]1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从人民利益出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推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开展“三大改造”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广阔的前景;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使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翻了身,从此“站起来”了。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开放,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对内改革上,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企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对外开放上,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到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1978年—2017年,我国人均GDP从155美元,增加到8 836美元,增长57倍,超过7亿人口脱离了贫困,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人间奇迹。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和“共同富裕”的共同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实现中国人民由“温饱”而“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摆脱了贫穷、解决了温饱, 提前总体步入小康社会,为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断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这个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至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迈向世界的前列,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了。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全方位历史成就实现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强大根基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看,这是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到“富起来”之后,努力实现“强起来”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紧密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3,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发展为了人民,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科学回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具体实践中根植于广大群众中,认真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民有所想我必有思、民有所难我必有解、民有所需我必有为。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彩擘画到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的扎实推进,从实施脱贫攻堅的战略布局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暖心工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深入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多领域、全方位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区域和城乡间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文化自信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强起来”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殷切的期盼。
发展依靠人民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主体的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群众,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发挥的作用,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7] 27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都需要激发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活力,都需要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汲取和凝聚强大的主体力量,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坚定不移开展全面从严治党、高压态势推动反腐倡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追求,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科学回答。“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具体的实践层面,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幸福,以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导向谋发展,着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 510元增长到23 821元,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接近联合国设定富足标准的30.1%。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余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6 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中国正稳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更加注重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破解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到破除“看病难”,再到“房住不炒”的定位,桩桩惠及民生的实事,不断丰富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治国理政实践,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的演讲[EB/OL].(2017-01-19)[2018-11-22].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1/19/c_1120340081.htm.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1.
[5]黄彦.孙文选集(上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8-03-20)[2018-11-23].http://www.gov.cn/
xinwen/2018-03/20/content_5276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