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9-07-10何苑怡
何苑怡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简单、清晰、形象地再现绘制者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并对此进行发散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学生语文写作实践相切合,对于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审题立意、选材定材、创新思路、谋篇布局、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俱能产生极大作用,成为实现学生从不会写到愿意写,从绞尽脑汁写到轻松快乐写的一把金钥匙。
一、巧用导图,审题立意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无话可说”的学生,他们不懂得如何展开自己对某个话题的感受和思考。而“有话可说”的那部分同学的习作,也存在内容苍白、题材相似、思想浮泛、下笔浅薄之通病。每逢习作课,不止学生叫苦连天,老师往往也是一筹莫展。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作文训练的关键,在于思维训练,思维不打通,作文水平就不可能更上一层楼。思维导图就是以可视化的方式,选择一个关键词作为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若干个关节点,复以这些关节点为次中心,再向外发散,以至无穷尽。这体现思维导图最为关键的一个特性——发散性。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工具,帮助他们去启动思维,不断地扩散思维,即由一个话头或事物作为触发点,发射性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所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学生可根据这些联想、提炼出多个立意,从而选择角度最佳、感触最深、素材关联最丰富的那个立意作为文章中心,并根据需要确定文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由于彼此的思维方式、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进行关键词的扩展,即思维导图的构建的过程中,不但实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同时也在实现思维的独特性及创造性。因此说,完成一张导图,更富个性、更为丰满、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也就呼之欲出。
二、运用导图,理清思路
就作文题目展开思维发散,这是运用思维导图写作的第一步。在这个步骤中,只管发散联想,越广越好。但作者不能把在这个阶段所联想的所有内容都纳入文中,而须重新对这张导图进行思考,整理出明晰的思路,并遵循此思路对所有内容进行梳理,适当地增删添补。至此,立意、文体、素材、思路一应俱全,学生就可以写出一篇或多篇出彩的作文了。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面对主题,浮现在其脑海中,可能是自己的一段经历,或一个典型事例,或一句名言谚语……当它们混杂在一起,充斥着思路,他只能选择有限的一个或几個形诸文字。而思维导图实现的就是把这些从四面八方涌来又稍纵即逝的灵感有主次、有脉络地铺展开来,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供学生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提炼等思维的二次加工。学生就可以放心地、反复地给选定素材进行排队、设置、穿插,不必担心遗忘、丢失素材,也不怕再作尝试,推倒重来。这对讲求线索设置的记叙文,以及强调逻辑思维的议论文,助益犹佳。
思维导图是学生在作文构思时拓宽思路、理清思路、创新思路的有效工具,利用好思维导图,对成就一篇佳作而言,作用巨大。
三、绘制导图,激发兴趣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许多教师的做法是围绕“让学生知道怎么写”这一层面满堂灌,却忽略了学生“愿不愿意写”“是否乐意写”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师生、生生之间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以激荡思维,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切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思维导图通过除了文字和线条两大要素表达思维,还借助颜色、形状、符号、绘画等方式把“看得见的思维”形象化,使其更生动、美观。在平常的作文导图训练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把大脑的想法“画”下来,以自己喜爱的元素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训练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初衷只是帮助完成更好的习作,但一旦学生用心投入,思维导图本身也是一件独特而出彩的作品,像完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享受和喜悦,成为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喜欢的一种思维工具,同时也推动学生写作兴趣的发展。
实践证明,教师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写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挣脱思想的限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更高效、高质地构思及行文,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