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堂,为核心素养而教
2019-07-10柯坚林
柯坚林
在新课堂革命到来之际,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构建聚焦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为核心素养而教。近两年来,福强小学一直致力于课堂改革,着力构建“种子课程”,努力实现从“为三维目标而教”到“为核心素养而教”的转变,逐渐探索出核心素养落地的路径和方法。
一、“种子课程”的提出和架构
在古拉丁语中,“教育”即“耕种”。种子意味着生命的萌发,象征着无穷的力量。一粒饱满的种子才能具备鲜活的生长力。我们把福强学子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形象地命名为种子。这些种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核心素养。就我们学校学生来说,我们要求学生从进校之日起,重点要播下四颗种子——阅读种子、运动种子、习惯种子、特长种子。这四颗种子实际上就是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种子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种子课堂。阅读、运动、习惯和特长素养涉及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因此,我们以阅读、运动、习惯和特长这四种核心素养对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和开发,初步构建了为阅读、运动、習惯、特长四大核心素养而教的福强小学课程架构。
二、种子课程的实施
(一)对原有学科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
学校根据校情对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如:为发展学生的特长素养,我们在周五设置班级特长课,各班班主任根据自身爱好特长,结合学生兴趣特点,综合考虑家长资源,确定班级特色,我们要求每一个班都要发展一种班级特长,每学期展示一次班级特长。学科课堂校本化、自主化、个性化,让福强人谱写了一本蕴有自己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特色说明书”,教师不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二)对拓展型课程进行主题式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典型的拓展型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延伸、拓展。为了让学生的创新和实践以及习惯素养落到实处,学校采用主题化协同式教学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即分年级确定木工主题,3-6年级每学期一个主题。在设置之初,学校就明确设置木工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某一项技术,也不是为了培养几个木工师傅,或制作几件精致的木工展品,而是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探索一条新路径。学生接到任务后去设计,在设计下制作,在融合上设计,在制作中融合。
(三)对校本课程进行结构化重组
学校对原有的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优化,组建成四大模块:阅读社团、运动社团、习惯社团、特长社团。每一模块下面再分设不同队组。阅读社团开设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文学欣赏、文学社、课本剧表演;运动社团开设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机器人、国际象棋等;特长社团开设有管乐、弦乐、琵琶、合唱、舞蹈、超级黏土、二胡、葫芦丝、动漫等;习惯社团开设礼仪课程等。周一到周五4大模块32个课程46个兴趣队组1066名学生依次开课,每天校门小舞台轮流展示。为了确保课程质量,我们坚守一个原则: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所有四点半社团的老师都是我们能打听到的最优秀的老师。
三、种子课程的评价
学校评价体系是课程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我们认为,好的课程评价体系应该充分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本学期,福强小学努力探索并构建“种子课程”评价系统,构建了以《“三好一有”成长手册》为主要载体的评价模式。所谓“三好一有”,即阅读好、运动好、习惯好、有特长。学校统一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带有学校LOGO标志的特色评价用品,如班级评价栏、学生徽章、印章、奖品等,在全校范围推广、践行。以“三好一有”评价章为例,每套评价章有五枚:运动、阅读、习惯、特长、注销章,各科老师分别拥有一套,随时对学生运动、阅读、习惯、特长四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所有奖励都反馈到班级评价栏上。学期结束时,累计学生的各项表现,学校还会评选出校级“阅读之星”“运动之星”“习惯之星”“特长之星”和“福强之星”,让评价切实地成为激励孩子挖掘潜能、熏染习惯和开发智力的催化剂。
核心素养是种子,种子课程是他们成长的土壤。福强小学构建种子课程,实施为素养而教的探索还未成熟,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我们愿意守望,默默地守望,为了每一颗种子的幸福成长!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