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政策对应急产业发展是否有效
——基于QFD工具对广东省的评价与分析

2019-07-10王郅强

长白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维度应急

王郅强,申 婷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相伴随的灾害、危机、群体性事件日益凸显,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损害不断加深。如何转危为机,这就对应急服务、应急技术和应急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也为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了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把应急产业视为国家重点扶持和建设的产业。2017年出台的 《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 (2017-2019)》提出:力争到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壮大。与此同时,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也对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产业进行了相应调整。这表明国家对应急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重视度正不断提高。但随着突发事件类型、频次、复杂程度的日益增加,应急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键技术装备发展缓慢、市场需求培育不足、应急产业边界不清晰等。那么,政府相继出台的这一系列应急产业政策是否可以有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如果无效,应急产业政策还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从政策完善角度进一步推动应急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略陈管见。

一、应急产业的概念、属性与分析工具

(一)应急产业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应急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同时也与其他部门相互交叉和渗透,具有跨地域、跨领域、跨产业等特点,概念内涵包罗万象、十分庞大。国外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的应急产业概念,只有与应急产业相类似的概念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ology Industry), 即对紧急事务发生做出反应的相关技术产业[1],所以,对应急产业的研究聚焦在安全生产领域, 并非从产业视角出发。相关研究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如日本、美国[2]。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应急产业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通过研究发现主要观点比较集中(表1)。

综合所述,应急产业的概念界定应从四个角度出发:应对对象、应对过程、供给客体、供给主体,即应急产业是指为应对公共安全需求,由各类社会经济主体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集合。而公共安全需求则是指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全过程中产生的需求。为此,本文所研究的应急产业政策,指的是国家制定的引导国家应急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推动应急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国家应急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集合。

(二)应急产业政策的特性

第一,目标特殊性:公益性与经济性。 应急产业本身具有公益性。 应急管理的初衷就是通过“预防和监测”“应急救援和处置”“善后与修复”来防患于未然,降低发生概率,减缓损害程度。应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用于应对公共安全需求的,我国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7],应急救援产业现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8],加大力度推动应急产业是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国家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9][10]。同时,应急产业也有保障产业本身的经济性,促进应急产业本身的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应急挑战和要求;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维护国家应急自主权[4]。可见,应急产业的目标既要满足保障公共安全的要求,又要满足获得经济效益的要求,公益性与经济性并存,但公益性强于经济性。 因此,应急产业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应急产业的发展不能忽略政府的干预和政策的引导。

第二,需求特殊性:广泛性、紧迫性与不可或缺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广泛性,这个特点也对应急产业领域产生同质性影响。各类社会主体(大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小到家庭和个人等)、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应急事件发生和处置的各个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所都存在着广泛化的应急产品需求。同时,社会对应急需求又具有紧迫性,多样的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紧急调动不同种类的应急产品和服务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应急产业具有“不用不急,用则急需”的性质,也就是说紧急事件发生后,时间上必须立刻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投入使用应急产品和服务,否则会导致很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 另外,在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各类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他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时,对应急服务或应急产品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属于刚性需求。

第三,市场特殊性:政府性和大众性。 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环境中,应急产业必须面对两个市场:一是政府性市场,即政府主导的重要装备的物资储存市场,包括公共安全中政府必须买单的市场。 不过,这个领域国有大型企业掌握着许多产业核心技术,具有相对技术垄断性,中小微民营企业进入政府采购门槛较高,导致中小微民营企业在应急产业链条中不占优势,利润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削弱了中小微民营企业在这个领域发展的积极性和发展后劲。二是大众性市场,即大众安全需求的市场。由于社会公众对于安全产品认识不足,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之风险发生概率的侥幸心理,导致应急产业面对的民用市场,仍相当于二十年前的保险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并未被激活。

表1 应急产业概念界定的主要观点

第四,产品特殊性:多样性与可转化性。应急产业主体广泛,需求普遍,对象多样,决定了应急服务或产品的提供必然具有多样性。提供应急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来自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应急产业并不是为满足应急需求而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传统行业具有关联性、交叉性、渗透性的,可以相互转化。传统行业在突发情况下可以聚集起来提供应急产品或服务,专门提供应急产品和服务企业可以在平时提供基本服务。 应急产品或服务在平时与急需时的转换是可逆的,即符合“平时民用,急时征用”的特点,具备可转化性。应急产品的多样性与可转化性,说明应急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均有益处,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应急产业的最大作用。

(三)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的分析工具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 现有关于应急产业政策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应急产业的宏观战略角度的探讨:唐林霞、邹积亮(2010)通过研究应急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激励措施,将政策分为三类——诱导性政策、管制性政策和指导性政策。[11]郑胜利(2011)指出目前应急产业基地建设主要还停留于部分地方产业发展规划阶段,政策制定后未能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3]刘艺、李从东(2012)基于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国际经验提出了应急产业管理体系构建方案,建立一系列机制体制来促进应急产业的协调发展。[2]张纪海等(2013)指出各类应急产业政策分布在不同的规章制度中,政策组合性不足。[6]随着政府对应急产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应急产业政策不断出台,我国应急产业已经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仅仅从政策设计的宏观角度来研究应急产业政策已不能满足应急产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对应急产业政策在推进过程中的有效性评估迫在眉睫。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日本学者赤尾洋二早在1966年提出来的,最初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设计开发,现已成功地用在政府机构、 医疗、教育[12]33-38等行业和相关评价研究中[13]15-21[14]。QFD 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展开关系矩阵(质量屋)的形式,量化分析顾客需求与技术属性间的关系度,经数据分析处理,指导设计者通过技术属性的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相似的是,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也是通过正确搭配和使用各类政策工具,使政策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依据QFD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把政策功能和各类政策工具转化为QFD 中的顾客需求和技术属性,因而QFD工具也适合于政策评价的研究。 前人也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和探讨:Yu CH.等将改进的QFD 工具以满足多种顾客群体的需求拓展到了公共政策分析领域[15];Li L.使用QFD 和Kano 的模型研究了面向客户的服务和政策创新[16]。童心,于丽英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策的有效性[17]。由此可见,QFD 工具在评估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视角。

二、应急产业政策的基本功能和政策维度

(一)应急产业政策的基本功能

应急产业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应急所需的时代产物。基于产业政策的基本功能[18][19]与应急产业的特性,应急产业政策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保障公共安全。目前,随着改革深化、矛盾叠加,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越来越高,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造成的破坏性和影响不断加大。公共安全形势十分复杂,防控难度也越来越大。[20]因此,应对愈发严峻的公共安全需求,必须加快应急行业的发展: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应急场所最基本的安全水平,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和全社会抵抗风险的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公共安全。[21]

第二,调节市场失灵。 应急产业是以保障公共安全为目的的一类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济集合。 这是应急产业公益属性决定的。应急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都是在市场作用下,由经济利益的驱使而进行的,[22]既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市场无法满足公共利益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那么在应急领域市场失灵则是必然的。而社会对于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突发事件一旦产生,必然会导致需求的产生,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应急产业政策来调节。[23]

第三,带动经济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应急产业具有显著的公益作用和强大的市场辐射效应。这种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直接效应指应急产业对直接关联产业带来的影响;间接效应则指应急产业发挥的辐射效应,这种效应作用于那些不与应急产业主体发生直接业务关系的产业和社会群体。根据估算,每年我国应急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或者超过万亿元规模,随着发展规模还在持续扩大。通过与电子信息产业、视频监控产业等比较,应急产业的直接带动比例约1∶50~1∶100,考虑到对环保、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比例还将更高。所以,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扩大社会就业,有望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4]

第四,促进经济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由于突发事件处置现场情况复杂,对应急技术和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我国应急产业起步晚,应急技术、产品或服务科技含量不高,部分关键技术设备缺乏自主知识产权。[24]44-48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势必以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为基本点。[25]这必然推动应急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对国际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学习和吸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应急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应急产业政策的主要维度

通过汇总和梳理2007-2017年国家应急产业相关政策文件, 依据Rothwell 与Zegveld 的思想将应急产业政策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三种类型(表2)。一是应急产业的供给型政策,这是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高效供给,支持应急产业的发展。结合应急产业的具体政策,可将供给型应急产业政策再细分为两个子维度——加强科技创新、完善资金支持。二是应急产业的需求型政策,是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促进需求总量增加,扩大产品的市场规模,带动应急产业发展。结合应急产业的具体政策,需求型应急产业政策的子维度为推动产业新模式。 三是应急产业的环境型政策,这是指政府部门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鼓励应急产业的制度和文化等,为应急产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结合应急产业的具体政策,可将环境型应急产业政策再分为两个子维度——优化发展环境、健全落实机制。

三、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的原理与方法

(一)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的基本原理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应急产业的发展,积极制定各项政策,但是应急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应急产业政策能否满足政策需求,应急产业政策功能发挥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基于QFD 工具,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应急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QFD 分析工具能够将顾客需求向产品技术属性进行转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政策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根据QFD 工具的基本原理,通过QFD 工具分析政策有效性的方法拓展到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评价中, 将应急产业政策功能看作是QFD 中的顾客需求,将应急产业政策维度看作是QFD 中的技术属性,通过应急产业政策功能与应急产业政策维度的相关度,量化分析应急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表2 应急产业政策维度及政策内容

质量屋(HOQ)是QFD 中用来确定顾客需求和产品属性间联系的方法。为了保证应急产业政策维度的相对有效性,在确定政策维度的权重时,利用QFD 工具、借助质量屋模型,将应急产业政策功能作为顾客需求(CR),将应急产业政策维度作为技术属性(TA)。本文构建的质量屋模型如图1 所示。 质量屋模型中输入变量包含应急产业政策功能重要度、 应急产业政策功能与应急产业政策维度的相关度; 输出部分是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评价值。通过质量屋,可以实现从输入变量中获得对应急产业政策维度重要性的排序, 从而根据政策维度的权重加权得到对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的总体评价值。

图1 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研究的HOQ

(二)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的方法设计

第一,专家打分表设计。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所需数据项有三个:一是应急产业政策功能的重要性程度;二是应急产业政策功能与政策维度的相关度;三是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根据上述分析设计专家打分表,获得专家对应急产业政策功能重要度打分、应急产业功能与政策维度相关度打分、政策实施效果打分,从而分析应急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为了更符合实际,需考虑不同评价主体对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的权威性程度,因此在打分表中,加入评价主体对本研究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

第二,打分专家选择。通过研究现有文献中运用QFD 决策分析的案例发现,调查主体数一般在3至10 人的范围内;Robbins 也指出5-7 个专家的代表性决策信息就可以满足群体决策的有效性[26]。本文调查对象为应急产业政策,对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是群体决策的结果,涉及多个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因此,本文所选取的调查主体必须十分熟悉应急产业发展态势及相应政策。由于地域限制,如果将样本范围设定为全国,那么专家很难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判断和感知。广东省作为应急管理发展的先行者,2010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应急管理学会;2011年在全国率先联合制定跨区域应急预案,推动一批应急产业聚集园区的形成;2016年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应急产业列入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规划的领域,到2020年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应急产业体系。广东省应急产业发展日趋完善、创新的应急技术和应急手段不断涌现。广东省应急产业发展起步早、建设快,为应急产业在全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而本文将样本对象的选择范围缩小至一个省份——广东省。根据研究方法论,本文选取23 位对广东省应急产业发展研究颇深的专家,他们分别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应急产业行业协会、应急企业、应急领域学术专家等。通过这23 位专家进行打分,获得了他们对广东省应急产业政策功能重要性程度、政策功能与政策维度相关性、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四、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的数据处理

收集专家打分表,使用科隆巴赫系数对数据的信度进行检验,23 个统计项的科隆巴赫系数α=0.926,α 值接近于1,数据可靠性高。对打分表数据进行如下数据处理,进行广东省应急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第一,计算专家权威值。在方案设计中引入不同评价主体的权威值,公式如下(1):

式中:Cbk和Cfk分别表示第k 位评价主体对应急产业政策相关问题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根据本文实际,设计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对应赋值见表3。 判断依据各项选项累加值为Cbk,熟悉程度的选项值为Cfk。

并根据n 个评价主体的权威值,计算出第k 位评价主体的权威权重,公式如下(2):

根据专家打分数据,由(1)(2)式计算可得:专家权威值Ck、专家权威权重βk。其中专家权威值C1至C23分别为:0.65、0.85、0.70、0.60、0.65、0.55、0.45、0.45、0.80、0.55、0.40、0.55、0.50、0.70、0.60、0.35、0.75、0.65、0.60、0.35、0.35、0.55、0.70; 专家权威权重β1至β23分别为:4.89%、6.39%、5.26%、4.51%、4.89%、4.14%、3.38% 、3.38% 、6.02% 、4.14% 、3.01% 、4.14%、3.76%、5.26%、4.51%、2.63%、5.64%、4.89%、4.51%、2.63%、2.63%、4.14%、5.26%。

表3 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对应赋值表

第二,计算政策功能权重。通过专家打分表得到23 位评价主体对应急产业政策功能重要性程度的判断,运用公式(3)综合不同评价主体意见,得到四项应急产业政策功能的重要度统计值Ei。并根据重要度统计值,运用公式(4)加权计算各项政策功能所占权重Wi,计算得数据见表4。

表4 应急产业政策功能重要度统计值Ei 及权重Wi

第三,计算政策维度权重。 根据打分表数据,运用公式(5)综合各评价主体的意见,计算政策功能与政策维度相关度Dij,见表5。并运用加权平均法,运用公式(6)(7)计算得应急产业政策维度的重要性Pj,政策维度权重γj,见表6。

表5 应急产业政策功能与政策维度相关度Dij

表6 应急产业政策维度重要度与实施效果

第四,计算政策实施效果。综合各评价主体的意见,结合公式(8)计算应急产业政策各维度的实施效果Yj。根据公式(9)加权计算应急产业政策的整体实施效果Y,见表6。

五、结果讨论与对策建议

1.从应急产业政策总体有效性来看(参见表7),广东省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值为3.4369(5分制),整体有效性值为68.74%,政策效果总体评价度不高,处于中游偏上水平。

从应急产业的各个政策重要度来看,政策维度的权重基本相差不大,γ 值分布在[19%,21%]的区间范围内,这说明所测量的应急产业各个政策维度——即各项具体政策工具的重要度悬殊不大。 对应急产业的政策维度权重进行细分,γ 值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20%<γ<21%,第二层次19%<γ<20%。“健全落实机制”“完善资金支持”属于第一层次的应急产业政策,说明“健全落实机制”“完善资金支持”这一维度的政策对应急产业政策功能发挥的重要度较高,“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产业新模式”“优化发展环境”这三个维度的政策属于第二层次,对于应急产业政策功能发挥的重要度相对较低。可以认为应急产业的良好政策支持,最先考虑的是配套政策的落实和资金链的支持。 从这个角度看,“完善资金支持”和“健全落实机制”都属于在促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政策保障,这两个维度的政策重要度位于较高的层次。从政策工具的大类上来看,“完善资金支持”“健全落实机制”两个政策维度分别属于供给型和环境型的政策工具,这说明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在促进政策功能的发挥中更有效率。

从应急产业各个政策维度的实施效果,即应急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值来看,有效性值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Y>3.5,第二层次3.4

2.从综合应急产业政策的重要度和实施效果来看,要有相应的政策调整和改进。

第一,“健全落实机制”在政策重要度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都属于第一层次,广东省在“健全落实机制”这一对于应急产业政策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的政策上的有效性评价Y 值为3.5602,仅处于中游水平,说明广东省应急产业政策落地性不够高,缺乏配套政策。这个问题在实际调研中也有体现,新的严峻形势对应急产业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目前广东省应急产业政策还仅仅限于“意见”要求的角度。2016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广东省应急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产业的规划虽然面面俱到,但缺乏具体的配套政策来保障政策落地。广东省目前唯一落实的政策是培育产业示范园区,2015年10月14日深圳龙岗中海信创新产业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对应急产业聚集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该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并未进行验收,政策落实效果也有待考证。

第二,“加强科技创新”在政策重要度排序的第三位,处于第二个层次,但是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值却在排序的第二位,这说明该政策在广东省的实施效果超过预期。广东省应急产业的发展,既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的丰富的沉淀资源优势,又受益于广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域在公共社会安全方面特殊的需求;并且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为全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自己的贡献,最终要落实促进产业经济的长效发展上来。因此,广东省的应急产业本身的创新价值链足够支撑应急企业的发展,因而可以适当减少应急产业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投入,因地制宜来规划应急产业的发展,着力支持其他相对薄弱部分的建设。

表7 应急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结果对比

第三,“完善资金支持”在政策重要度排序的第二位,处于第一个层次,但是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值却在排序的第三位,反映出“完善资金支持”这项政策工具虽然重要,在实际运行中却并没有得以充分实施,这一政策目前正面临亟须解决而又解决不善的矛盾,正是目前发展应急产业最需引起重视的问题。根据广东省应急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大众安全需要的市场涉足主体不多,在广东省应急产业数十家龙头企业中更是没有一家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大都是面向政府主导的市场;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极度挤压,民用市场开发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广东省虽有一部分社会组织活跃在应急行业前端,但是社会组织的维持既需要资金支持,又需要行业威信,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社会组织的资金严重短缺、力量分散。由此可见,广东省应急产业支持资金的力度和方式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再深入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需相应地提高比例。

第四,“优化发展环境”在政策重要度排序的第五位,处于第二个层次,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值排序在第四位,反映出广东省的应急产业政策环境相较于其他政策工具而言实施效果较差。广东省在应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行业进行规范和标准化,加强应急产品质量监管,依法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应急产品的违法行为,完善事关人身生命安全的应急产品认证制度,从而支持应急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应急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广东省应急产业运行监测分析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今后,要依托广东省现有检测资源,提升应急产品检测能力,建立应急产业检测分析预警平台;要结合应急产业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应急产业的优惠政策,真正建立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安全、宽松的环境;要鼓励发展应急产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应急社会组织需要政府利用自身在社会公众心中的权威,为自己在行业和社会公众中树立权威形象;政府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加强对应急社会组织职能和作用的宣传,比如通过政策文件对应急社会组织的职能进行权威认可、通过电视广告对应急社会组织的作用进行宣传等,提高应急社会组织的公众认知和社会权威,从而更有利于社会组织发挥好自身职能,促进应急产业的发展。

第五,“发展产业新模式”在政策重要度排序的第四位,处于第二个层次,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值在排序的第五位,反映出广东省应急产业在产业新模式的发展上相较于其他政策工具而言实施效果较差。应急企业参与到应急救援和处置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比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应急企业进行物资、装备等的征用,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目前广东省政府虽然明晰应该建立应急救援补偿制度,对征用应急物资、装备的组织和个人及时给予补偿,但这种补偿并未完全真正落实。现行政策应将对应急企业的风险补偿纳入法律法规的范畴,规定对何种企业进行补偿、补偿配额如何计算、合同签订方式等内容,将风险补偿标准化。同时,必须采取对应的措施来支持企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应急产业能够蓬勃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应急产品清单,明确应急产品和服务发展方向,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应急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以广东省中海信、东莞、珠海三大应急产业园区集群发展的基础为依托,吸收中小微企业的聚集,延长产业链,优化生产分工,提高应急企业的生产效率。 同时,为适应突发事件应对需要,应推进应急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特色化发展,引导企业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应急服务,支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急服务机构发展,推动应急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维度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争议产业政策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