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链物流企业中新兴技术应用影响因素研究:环境、培训抑或绩效制度——以大数据技术为例

2019-07-10贺盛瑜毛潇远

关键词:企业应用易用性冷链

贺盛瑜,毛潇远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物流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2.西昌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13)

一、引言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已超过2 000亿元。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兴起,智慧型物流企业成为新时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已成为冷链物流企业在新常态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不断革新的技术,物流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且需要保持高速发展的战略决策、及时做出战略调整适应环境。

冷链物流企业要想在互联网时代和经济新常态下取得较好的发展,必须采用新技术、新流程和新理念,逐步成为一个数据驱动型企业,而不是管理者“拍脑袋”的企业[1]。企业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大数据技术的特点来构建适合冷链物流企业的因素影响模型,找到影响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因子,从而增加冷链物流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推力,减少大数据应用的阻力。此外,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本文就如何实施大数据应用提供相关建议和措施。

二、文献回顾

国外在技术接受模型研究方面起步很早而且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Taylor等指出关于信息系统应用接受理论,可以用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进行研究[2]。Agarwal等研究发现个体差别变量(包括教育水平、经验程度等)对TAM信念有巨大影响[3]。Venkatesh等研究发现,男性使用某一项技术时更多地受技术有用性影响,但是对于女性而言,则是受主观规范影响的程度更大,同时主观规范影响程度与时间成反比[4]。

在国内,大部分学者直接通过技术接受模型分析用户对某一个信息系统的接受程度,主要是对技术接受模型的验证分析。比如,战康亮等用技术接受模型分析了用户对3G技术的接受程度,发现需求、个性化、更换手机和更换号码对消费者接受3G技术的程度均会产生重大影响[5]。部洪超等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对高校用户(包括教师、学生等)对电子白板的接受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6]。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发现,用户的接纳程度决定着一项新兴技术应用的成功率。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系统本身的开发、技术和质量等方面,并产生了诸多理论和方法。然而,我们发现新兴技术本身的质量并不能直接决定用户能否接受它。由此,我们提出使用者对信息技术是否接受更多地取决于个体因素、用户感知因素、环境因素等。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TAM模型理论

图1 TAM模型

考虑到冷链物流企业中新兴技术应用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可能具有复杂性,本文选择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以下简称TAM模型)来建立冷链物流企业实施大数据技术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通过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Davis最早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这种行为采用模型是基于Fishbein等对理性行为理论的研究[7],并使用了期望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在TAM模型中,行为意图决定了使用行为,态度和感知有用性共同影响行为意图,态度受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而外部变量对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有影响。TAM模型主要是通过研究使用者接受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行为影响因素,进而说明该行为的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模型。Davis等通过纵向研究整合原始技术接受模型,设计了一种简单易用的技术接受模型[8],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际调研访谈发现,四川省内的冷链物流企业对应用大数据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非常愿意尝试的企业占12%,愿意尝试的占35%,比较愿意尝试的占33%,见图2。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科学的、迅速的、准确的、可信的数据分析与建议,解决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冷链物流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Big Data Technology,以下简称BDT)可以发展云物流,达到高效整合冷链环节资源、降低供应链环节的成本、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的效果。因此,BDT应用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结合李书全等、Amoako-Gyampah等的研究成果,形成冷链物流企业TAM模型的5个维度的外部变量:环境因素、员工因素、培训因素、制度因素、技术效果因素[9-10]。

图2 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意愿分布

郭迅华等研究发现,公众态度、政府政策等环境变量对开源软件是否被采纳有直接影响[11]。叶强等研究发现企业高层领导支持对员工接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以下简称ERP)系统有显著影响[12]。夏文汇等指出要实现生鲜品冷链物流及协同化运作和管理,需要加强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农产品创新供应链方案实施与政策环境的协同[13]。企业应该营造区域技术创新环境,因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是衡量区域竞争力水平的关键因素[14]。同理,物流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一样,在应用一项新兴技术时政府的政策、市场环境、领导态度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环境变量对员工感知BDT有用性的影响是正向的

Alarcon等研究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末位计划者系统(Last Planner System,以下简称LPS)所取得的效果,如提升管理效益、提高生产率、建立稳固的合作机制等[15]。在利用TAM模型研究企业实施精益建设技术(Lean Construction,以下简称LC)时,Anumba等指出,TAM模型中外部变量结果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影响,但是因为缺乏实施精益建设技术相关知识、技术和经验等条件,不能最大程度地运用精益建设技术来提升工作绩效;同理,因为技术的通性,在实施BDT的过程中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因此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将有利于员工加强对BDT的理解,让员工拥有实施BDT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会降低新技术实施的难度[16]。综上可知,一方面,企业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在应用一项新兴技术时,会减少员工对新技术的抗力,减少他们对技术的恐惧心理、学习成本、心理成本等因素;另一方面,培训也可以提升员工的素养,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他们对公司的好感,更加认同公司,对于物流企业应用新兴技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员工感知BDT有用性的影响是正向的

H3: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员工感知BDT易用性的影响是正向的

图3 BDT-TAM概念模型

Mossman研究发现在建筑项目中员工参与实施精益技术建设活动时,如果在参与过程中员工的绩效报酬没有得到合理的保障,进而影响到个人收入,他们就会对实施精益技术建设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17]。同理,在物流企业实施BDT过程中,如果物流企业为实施新兴技术制定相关的绩效奖惩制度,对率先学习和应用新兴技术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奖励,合理利用正强化,促使这样的行为反复发生,形成促进效应,以此带动其他员工效仿,最终会对员工积极应用新兴技术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所以,本文推断绩效制度对应用BDT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绩效制度对员工应用BDT意向的影响是正向的

H5: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是正向的

H6:员工感知BDT的有用性对其应用BDT意向的影响是正向的

H7:员工感知BDT的易用性对其应用BDT意向的影响是正向的

整合以上条件假设,结合TAM模型,本文设计了企业新兴技术应用影响因素模型——BDT-TAM概念模型(见图3)。

(三)量表编制

本研究的问卷量表设计工作主要是基于Hinkin提出的调查量表设计最有效的3个步骤展开的,即条目开发、量表开发和量表评估[18]。

1.项目编制

通过文献查阅,编制了包含26个变量的初始量表,并对每个计量项目采用7级李克特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赞成或同意的程度越高,其中1表示“非常不赞成”,7表示“非常赞成”。为了便利后期研究,本文根据BDT-TAM概念模型的7个变量对26个观测变量进行了编码,见表1。

表1 变量的计量项目

2.问卷发放和描述性统计

关于数据的搜集,本文采用实地走访调研和电子问卷转发两种方式,问卷调查对象是四川省内的冷链物流企业。首先对初始问卷进行测试,检验指标的可靠性和内容有效性,其次根据检测结果优化量表,最后确定正式问卷。在正式调查中,共计发放400份问卷,包括200份电子问卷、200份纸质问卷。其中,回收183份电子问卷、173份纸质问卷,回收问卷共计356份,回收率达到78.4%,有效问卷共有295份,有效率为82.9%。本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 Cronbach’s Alpha(克朗巴哈系数)系数为0.792,根据Nannally的观点,只要Cronbachs Alpha 系数大于0.7,问卷就具有很高的信度[19]。

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以下简称CFA),首先对每个构面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见表2)。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以下简称AMOS)我们得到各个构面的CFA汇总表(表3)。

由表3可知,最后剩下的计量变量有18个,分别从属于6个构面,即环境因素、培训因素、绩效制度、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应用意向。

表2 每个构面的成分分析

注:如果因子负荷系数小于0.6,就去除相应的因子,由此将HJ4、PX4、JX4、JX5、FA4、FE4、YY4、YY5剔除,得到完整的构面

表3 CFA汇总

四、BDT-TAM概念模型的研究分析

(一)模型拟合和修正

表4 SEM绝对适配指数

本研究首先使用AMOS对BDT-TAM概念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分析,然后对假设进行逐一检验,同时对假设的各个结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行估计,最后将其标准化输出。模型修正后拟合指数的理想值及本文模型的拟合指数见表4。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GFI、RMSEA、χ/DF都达到了适配的标准值,说明本文假设的BDT-TAM概念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表5 模型系数

由模型系数表5可知,BDT-TAM概念模型中有6个原假设是可行的,但是H5没有得到验证。由图3可知,大数据应用意向模型中各个构面之间和构面与观察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强弱程度,具体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BDT应用意愿影响路径关系

(二)模型路径分析

由表5可知研究假设的验证情况:

H1:环境因素对感知有用性的路径影响系数为0.19,C.R值为2.177,大于1.96,且通过统计水平5%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假设成立,即环境因素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的影响。本文发现虽然大数据环境较好,但是企业员工对多大程度上接受实施BDT存在疑虑,因此环境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H2:培训因素对感知有用性的路径影响系数为0.26,C.R值为2.829,大于1.96,且通过统计水平5%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假设成立,即培训因素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一些BDT的培训,来减少员工对应用大数据行为的阻力,增加他们对BDT的了解,促进BDT的应用。

H3:培训因素对感知易用性的路径影响系数为0.72,C.R值为4.599,大于1.96,且通过统计水平1%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假设成立,即培训因素对感知易用性有正向的影响。良好的培训可以降低企业员工对技术难度的认知感。

H4:绩效制度对应用意向的路径影响系数为0.16,C.R值为2.947,大于1.96,且通过统计水平5%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假设成立,即绩效制度对应用意向有正向的影响。冷链物流企业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制度,来激励员工在工作中积极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技术。

H5: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路径影响系数为0.07,C.R值为1.019,小于1.96,且没有通过统计水平5%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假设不成立,说明感知易用性对有用性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为易用性和有用性是两个区别很大的概念,对于BDT应用来说,易用性程度相对于有用性程度较小,二者呈逆向关系。

H6:感知有用性对应用意向的路径影响系数为0.41,C.R值为6.704,大于1.96,且通过统计水平1%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假设成立,即感知有用性对应用意向有正向的影响。物流企业应用BDT可以使企业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转变,从而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和生态物流的转变,最终成为高度整合的大物流。

H7:感知易用性对应用意向的路径影响系数为0.25,C.R值为4.238,大于1.96,且通过统计水平1%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假设成立,即感知易用性对应用意向有正向的影响。如果新技术的学习成本和应用成本都较低,则有利于新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实施。

五、结论和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TAM模型和冷链物流企业应用BDT的特点,借鉴TAM模型,建立冷链物流企业BDT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BDT-TAM概念模型,然后用调研数据为样本进行验证和分析,最后得出冷链物流企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影响路径关系图,并且通过了实证研究和检验。研究发现,物流企业应用一项新兴技术时会受到环境因素、培训因素和绩效制度的综合影响。

1.感知有用性对物流企业实施新兴技术的影响最大

感知有用性对物流企业实施新兴技术的路径影响系数是0.41,是所有路径系数中最高的。感知有用性的测量指标中个人收入因子解释力为0.95,也是最高的。构成感知有用性的两大潜变量,培训因素的路径系数为0.26,其中企业培训、经验分享解释力最高;环境因素的路径系数为0.19,其中同类企业应用情况解释力最高。

2.绩效制度对物流企业实施新兴技术有显著影响

绩效制度对物流企业实施新兴技术具有显著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17,因此物流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措施,对有利于推进实施新兴技术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不利于物流企业实施新兴技术的行为进行负强化,直至减少它的发生。其中,奖惩倾向解释力最高。

(二)管理启示

结合上述假设和分析结果,本文就冷链物流企业应用BDT提出以下建议:

1.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新兴技术也要考虑为员工创造价值

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大多都是为了增加企业利润和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但是,在调研访谈和实证分析中发现,员工的行为更多的是关注个人价值的提升,包括技能、收入、表彰等。因此,物流企业在引进新兴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为员工创造的价值程度。

2.促进物流企业对员工培训教育,注重员工之间的经验分享

物流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应用新兴技术的成本、缩短技术应用时间、减少技术应用阻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员工的技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水平,同时也增加技术应用的推力。知识共享是先进企业的一个特征之一,员工间知识共享有利于先进经验的推广,企业能力的迭代升级有助于物流企业向学习型企业发展。

3.制定有利于促进员工学习和应用新兴技术的绩效制度

一项新兴技术的引进,不仅关系到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力的维持,也关系到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提升,因而对企业和员工都具有双重影响。实践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绩效制度都倾向于以结果为导向,忽略了对过程的关注,特别是对新兴技术的关注,导致员工对新兴技术缺乏学习和积极应用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影响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针对物流企业应用新兴技术应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绩效制度的导向性作用。

(三)研究展望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调研区域仅局限于四川地区,没有对其他省份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更广泛的样本量能得到更可靠和合理的结论,从而有助于BDT-ATM概念模型的动态结构模型的不断丰富,这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企业应用易用性冷链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老年人家电产品易用性设计研究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论财务软件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浅析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管理会计助推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