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民族节庆活动的传承、开展和创新

2019-07-10张士芬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巍山县少数民族民族

张士芬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云南 大理 672401)

我国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有以下一些特点:

1.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上的差距逐步拉大。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交通和通讯上。通讯线路少,质量低,整体通讯能力严重不足,通讯基础设施亟需改善。

3.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少数民族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经济区域,而农业是效益偏低的产业。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等资源型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投资效益较差。

4.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市场化意识比较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这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之所以难以实现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繁衍,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五十五个是少数民族。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由于历史、地域的差异,各民族又形成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和民族节庆。民族节庆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是民族文化最好的载体,是维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3],民族节庆活动作为现代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它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工作还停留在发现、记录、保护层面,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多有当地政府主导、组织,以文化宣传为目的的单一表演形式居多。区域性小镇旅游中有一定的民族节庆表演。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得知,相关单位、机构大都没有重点关注到民族节庆、民族习俗的充分挖掘和青少年培养传承。

怎么培养青少年?培养青少年学校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在党的教育方针中已经明确:“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笔者认为,党的教育方针中所提的“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是在当今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洪流中,能够为本地区、本民族、国家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的人。为什么这样说,笔者认为,立足实际,不同的地方,应该有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在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欠发达。尽管国家提出来了义务均衡发展,可要达到真正的均衡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即使时间、过程有了,真的能均衡吗?义务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除了向上一级高中培养、输送人才,有一大部分人,初中毕业就回去建设家乡了。近几年,大量的民营教育涌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营教育对于地方精英培养是一大助力,可这是“贵族”教育,好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和孩子根本上不起。这种现象长期持续的话,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一个假象。像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县域,初中升普通高中比率在40%左右(县平均),同一个县域,不同的区域,升学率还有差异。一般情况是城镇优于农村,农村优于山区。不否认,现阶段国家政策好,中专、职业高中门槛低,基本普及十二年教育,可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年完成十二年教育的又有多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七个”坚持。笔者认为,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云南作为旅游文化大省,在高铁、航运四通八达的今天,振兴乡村经济,乡村生态旅游前景大好,乡村旅游中民族节庆和民俗文化又将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吸引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传承、开展、创新校园民族节庆活动有什么内在联系?我们不妨以云南大理的巍山县为例做一个分析: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在西汉时就设邪龙县,明代设蒙化府,清代设直隶厅,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县是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大的自治县之一,境内有汉族、彝族、回族、白族、苗族、傈僳族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75%。进入新世纪,巍山县更是依托各种独具特色的节庆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重点推出“南诏古都、彝族故里、道教名山、鸟道雄关、红河之源、和谐回村”六张旅游名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圆满举办了南诏文化节、彝族祭祖节、小吃节、火把节、开斋节、圣纪节等节庆活动,打造了独家地域、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诚然,这些民族节庆活动是成功的,成功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和付出。民族节庆活动前,政府从各单位抽调工作人员、演出人员,甚至到外面请专业的文艺工作者来排演,力求演出的档次和精彩性,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眼球。我们能够理解地方各级领导的不容易,活动结束,人员也就散了。民族节庆活动参加演出的人员大多是活动前的临时抽调培训,一小部分来自农村中的大多是家庭单线传承者。就学校层面来说,开展的文体活动,一般就是开展“冬季元旦田径运动会”和“五.四篮球运动会”,遇到学校面临的检查任务重或者教学时间紧,这两类活动都不一定开展,更不用说综合性的民族节庆活动。尴尬的现状是,少数民族的民族节庆、民族习俗正在被汉化、弱化、消退,我们这里的一些彝族、白族村寨,有许多青少年只会说汉话、穿汉服,忘记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有些少数民族的民族节庆、民族习俗由于传承方式的单一,也正日趋弱化,甚至消亡。有些口号是这样说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禁毒工作要从娃娃抓起”,“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在这里,笔者想大声说,“民族节庆活动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就大理州巍山县而言,2013年,巍山入选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2014年,巍山县被国务院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表彰为云南省唯一的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2016年12月,巍山县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2018年7月,巍山县面临国家的贫困县脱贫摘帽验收。在一系列的荣誉和工作面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刻也不能松;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要常抓不懈;控辍保学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扶贫攻坚工作永远在路上;基于这种现状,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运动会、文体活动、节庆活动很少开展,甚至不开展;在县域基层学校中还存在,城镇的学校开展的活动多,质量好一些;农村的和山区的就要比城镇的差一些。有部分基层学校的校长,甚至还有这样的意识,只要学校安全不出问题,主要精力是抓质量建设,再加上现在各种检查多,开展文体活动、民族节庆活动费时费力,安全风险还大;有时上级部门安排下来,能不开展就不开展,不得不的情况下也存在敷衍塞责的现象。

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契机,它以丰富的活动和愉悦的场景吸引着青少年。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能够增加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校作为青少年的培养阵地,理应将民族节庆文化活动的开展纳入到教学实践中。校园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是精神文化的重要呈现方式,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精神成长的表现形式逐渐趋于反抗,校园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可以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对这种伴有较大破坏性因素的反抗加以疏导。

巍山县初级中学民族节庆活动开展现状

巍山县现有初级中学13所,初中学生人数达11429人之多,初中教职工810人。接下来,笔者将根据查阅到的现有资料以及通过观察、走访的结果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各个中学对巍山县内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的认识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节庆文化底蕴深厚的的巍山尚且如此,其它地方,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民族节庆活动开展状况也一定不容乐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标志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面临许多机遇,同时也对今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解决这一矛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节庆活动的挖掘、保护、传承、开展、创新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我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传承、开展、创新民族节庆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1.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传导民族节庆活动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要求;

在中共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取得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必然会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央要像西部大开发那样,在民族节庆活动方面给予重点对待,重点帮扶、重点落实。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经常性的安排、组织民族节庆活动类型的比赛;

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抓安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安排、督促在校园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结合当地少数民族聚居的实际,多开展一些民族节庆活动。这样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传承了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也为少数民族地区今后民族旅游培养了后备人才。

3.每年对教育部门领导、基层学校领导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培养相关领导重视民族节庆活动的意识;

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领导事务繁杂,有的领导组在一个地方工作一届、二届就会调离原工作岗位,所以有的领导在其任期内,更多的是注重短时间内的经济效益和政绩,以利于他们的发展。因此只有当地的党委、政府重视,把民族节庆活动的传承、开展、创新纳入计划,每年对当地的教育部门领导、基层学校领导进行相关培训,通过培训,让这些领导头脑里开展民族节庆活动的意识根深蒂固,进而才会开展相应活动有所作为。

4.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把基层学校开展民族节庆活动作为学校、校长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现在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对学校管理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不少,但主要是对学校的质量、安全和控辍保学方面,其它方面体现不明显,民族节庆方面到如今也没有。在少数民族地区,前面说的培训很重要很有有必要,这是主管领导思想层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把基层学校开展民族节庆活动作为学校、校长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是制度保障方面的问题;培训和考核,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做才会成效明显。

5.通过培训培养学校的相关教师,让这些教师有能力成为学校民族节庆活动的具体指导者和落实人;

党委政府重视了,教育部门领导重视了,基层学校校长重视了,接下来就是落实、开展民族节庆活动的具体事务。各个层面的领导不可能事无巨细,这时就需要相关的老师来负责和指导学校民族节庆活动的具体开展;有的学校有音体美专业教师,有的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配置也不完备;有的学校即使有音体美专业教师,他们对于民族节庆也不是很熟悉。基于这种情况,各级文体单位或者艺术类院校就要积极承担起培训任务,对基层学校相关教师进行民族节庆活动传承、开展、创新理论、技能的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学校相关教师对于民族节庆活动的知识了解了、掌握了、熟练了,他们才能够培训、指导学校的民族节庆活动,简言之,教给学生民族节庆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言之凿凿、言之有物。

6.把当地民间的一些民族节庆、民俗文化的民间传承人请到学校,让她(他)培训我们的在校学生;让这些培训过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辐射引领他们村落的民族节庆、民俗文化传承。

现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民族节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主要还是停留在父传子、子传孙,或者村寨中师傅收徒弟的方式,这种方式呈单线式,局限性大,范围狭窄,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节庆活动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是不同村落、不同民族孩子和青少年的聚居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求知欲特别强的阶段,在学校民族节庆活动相关教师不有、不齐、不强的现实下,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基层学校领导可以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也可适当的争取补助,把当地民间的一些民族节庆、民俗文化的传承人请到学校,让她(他)培训我们的在校学生;让这些培训过的学生,培训中必然会涌现民族节庆活动基础和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培训后,这些孩子今后无论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他们必然会成为民俗文化和民族节庆活动开展的主力军。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个民族节庆、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学校、社会、国家共赢的结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12],相信在国家重视,多措并举的合力下,校园民族节庆活动传承、开展、创新工作做好了,这些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不久就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相信他们完全能够在乡村振兴的潮流中大显身手,进而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崛起,最终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巍山县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巍山县乡镇中学宣传思想工作现状阐释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