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反引力时光沙漏空气净化器”原理探究及STEM实验室情景重现

2019-07-10叶冲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滴水水滴引力

叶冲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重庆 长寿 401220)

最近,一款名为反引力时光沙漏空气净化器的产品很火爆,被誉为黑科技。乍一看,反引力这个词就足以吸引大家的眼球,可是,真的能做到反引力吗?万有引力作为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难道会出现例外。这款沙漏到底是怎么完成反引力的呢?用了什么障眼法?我把这个产品介绍给学生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了非常浓的兴趣,所以我决定和学生们一起来探究探究这个网红产品的原理。

要探究这个现象,需要先要明白一个概念——视觉暂留。所谓视觉暂留,就是眼睛看到的一个画面在大脑里面只能暂时存在一小段时间,大概是0.05到0.2秒。如果看到了第一幅画,在接下来的0.05-0.2秒内又接收到第二幅画,人脑就会认为这两幅画是连续的。在视频软件里面的单位叫做帧每秒,所谓帧,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多少幅画,那么帧每秒就可以理解为一秒钟有多少幅画,比如10帧每秒,就是一秒钟播放10幅画。那么算下来平均每幅画出现的时间是0.1秒,而这个时间是属于视觉暂留的时间,前一幅画仍然在脑海里面,这时观察者就会认为画面是连续的。现在的电影很多是24帧每秒,我们肯定认为画面是连续的,而且,可以推断,每秒的帧数越高,画面的连续性就会越好。

那这个反引力装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看到水滴往上走的这种奇特的现象。其实物理课本上早就出现了类似的原理——频闪照相。我们想研究水滴下落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就可以利用频闪照相。假设水滴下落时初速度为0,每隔0.1秒下落一滴水,灯光没有频闪,打开开关后,可以看到有3滴水在空中向下运动,但是,如果在水滴下落的同时,给它加上的灯光是频闪光,而且闪光间隙刚好为0.1秒,如图1所示,那么我看到的将是空中有3滴水在固定的位置不动。第一滴水本来已经下落了,但是由于第二滴水刚好又出现在了刚才第一滴水的位置,而这0.1秒又属于我们视觉暂留的时间范围内,所以还记得刚刚那滴水的位置,我们的大脑就会误以为是这滴水根本没有动,但实际上,所有的水都已经换了位置,只不过刚才的位置被后面新的水滴给重新占据了而已。借此,我们就可以大胆推测,如图2所示,如果水滴下落时间为0.1秒,而闪光间隙为0.05秒,你会发现,每次灯光一闪,水滴的位置都在变化,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可以简单计算,水滴1会运动到11位置,水滴2会运动到22位置,而之前水滴的位置还停留在观察者的大脑里,你会觉得水滴既好像往下滴,又好像网上滴,因为观察者的大脑不清楚11位置的水滴是1位置下落而成的,还是2位置上升而成的。因为11位置比较靠近1位置和2位置的中间。这时,假如我们的频闪时间为0.09秒,则如图3所示,1位置的水滴下降到11位置,而11位置更靠近2位置,由于视觉暂留,大脑会受到“欺骗”,会误认为11位置的水滴来自于之前2位置的水滴;同理,2位置的水滴会下落到22位置,而22位置又更靠近3位置,大脑会误以为22位置的水滴来自于之前3位置的水滴。如果再加一个频闪时间,如图4所示,11位置的水滴会下落到111位置,大脑会误以为111位置的水滴来自于之前22位置的水滴,可以推断,如果灯光频闪时间小于水滴下落的间隔,但是非常接近水滴的下落时间间隔,这种现象会更连贯,从而实现我们开篇所看到的的水滴倒流的神奇现象。

经过理论解释后,学生们似懂非懂,所以我带着他们到STEM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水滴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利用实验室里的创客程序箱,连接电脑,用Labplus软件实现编程,调整灯光频闪的时间间隔,最终实现了水滴闪现,水滴下落,水滴上升等一系列的现象。

原理的探究,或许会让学生感觉到有些懵,但是一旦在实验室里面真的实现了这种情景,学生们会感受到了一种科学探究带给他们的极大的兴奋与乐趣,大大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理论以及实验操作的兴趣,养成了学生遇到问题去刨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也让学生明白了创新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甚至让学生坚定了世间万物一切以科学来解释的正确的世界观。

理论研究,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往往比较枯燥,甚至是乏味,但是基于STEM实验室的技术支持,我们很多物理理论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试验,去操作,让学生不仅仅是会算几个物理题目,而是真真正正的对物理这门古老的自然学科产生新的兴趣,从而实现新的进步。

猜你喜欢

滴水水滴引力
延安新引力
有趣的滴水实验
利用水滴来发电
水滴轮的日常拆解与保养办法
小水滴
感受引力
滴水藏海
A dew drop
等你来挑战
航天器相对运动水滴型悬停轨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