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三线建设下的军工企业工业遗产再生重构研究

2019-07-10尹志洲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厂区重构园区

李 勤,尹志洲,程 伟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三线军工企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时,为了提高国家国防能力、军事能力和地区经济发展能力,经新中国领导人通盘考虑,在我国中西部离边境相对较远地区建立的一批军事科研单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防能力的提高和“退二进三”等政策的颁布,我国现存的大量三线军工企业逐渐出现了与当前社会发展不匹配、产业结构落后的现象,大批工业厂房被闲置,甚至荒废。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了能够充分挖掘三线军工企业厂区潜在的综合价值、放大国有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存量更新利用的背景下,众多中小型三线军工企业及时进行了厂区再生重构利用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完成了企业转型升级。本文将以陕西省某军工企业厂区为例,通过对该厂区可再生重构因素和厂区环境现状的分析,对厂区进行再生重构研究。

1 厂区可再生重构因素分析

1.1 时代政策支持

既有三线军工企业随着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和产业性等深层次矛盾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供给能力不足等原因出现了衰败迹象。国家为了促进经济深化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发展、增强城市发展能力,因而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军工企业中旧工业建筑的产业转型和再生利用。

早在2010年10月,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生产科研体系的若干意见》[1]中便提出了推动军工企业开放发展,加强军民结合的生产产业方式,对军工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使军工企业厂区走向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向。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经过慎重考虑后通过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进一步推动了旧军工企业产业结构和经济角色转变。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和各地区的大力支持,为旧军工企业转型发展营造了积极良好的政治政策氛围。

同时,在各地涌现出的新型产业转型实践模式和“城市双修”“存量更新”等理念,为厂区功能转型和再生重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创新创意产业的出现也为旧工业厂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方向,推动着旧工业建筑及其厂区的再生重构。

1.2 潜在价值挖掘

1.2.1 内部空间价值

工业建筑是工业厂区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厂区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结构尺度等均记载着厂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3]。旧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及结构的特殊性为建筑的再生重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优越性及创意性,更在更新利用的过程中使人们重温工业遗产的时代故事及艺术特质。

旧工业建筑遗产的更新改造有其独特优势,空间的开阔性和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工业建筑再更新利用时更加灵活。就工业建筑遗产内部空间改造利用而言,规则的框架结构体系可形成稳固的内部结构空间。异型的内部空间则可通过合理划分,获得舒适的功能空间和独特的创意空间。另外,较大的行距、跨度和规则的结构体系也使得旧工业建筑遗产在改造利用时可较少受到结构的限制,从而形成更多的空间改造形式。同时,旧工业建筑空间的开阔性也给予建筑空间以可改造性,除可进行横向划分利用外,还可在竖向空间上进行加层划分(图1)。

对旧工业建筑遗产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利用,是对旧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更新的一种方式,该方式可为建筑自身与厂区氛围均注入了多样化、创意化的氛围。旧工业建筑遗产自身便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信息,建筑内部空间是历史的空间载体,能够在重构的过程中实现历史与时间的对话。同时,由于原厂房为军工企业建筑,建造质量较好,稳固性较高,改造利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及可利用性也相对较好,能够满足空间改造的要求。

1.2.2 外部空间价值

建筑与构筑物是构成厂区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重要主体与基本骨架,这些单体建构筑物遵循一定的布局规律,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有关联的建筑群体。而其形成的建筑群在构成肌理、空间形式、材质色彩以及细部构造等方面对旧建筑的外部空间有着很大的影响。

外部公共空间一般都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性和标识性,空间尺度较大,显得宏伟气派。而且由于厂区交通运输比较频繁,对路面的平整性要求很高,因此厂区的外部公共空间大部分呈现的都是硬质铺装。

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及相关课程的负责人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可以采用抽样分析的方法,对于未分专业方向的情况,当自然班级数目多于三个时,可以只抽取一个自然班为评价对象,对于分专业方向的情况,各专业方向分别抽取一个自然班,班级成员需符合毕业条件。授课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考核记录,包括试卷、平时考核记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给出各考核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由教学督导委员会计算各课程的达成度、指标点达成度和毕业要求达成度。

建筑的空间形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部空间的构成。工业建筑多具有体量大、开窗面积较大、内部空间宽敞等特点,整体风格简洁。根据建筑的空间特性,工业遗产建筑可以分为3大类:①“大跨型”。这类建筑主要是单层大跨度的建筑,建筑尺度很大,如大型仓库、车间等。②“常规型”。常见的多层厂房和仓库归于此类。这类建筑主要是空间开敞,但层高较前一类低的建筑。③类似储存仓的“特殊型”建筑。这类建筑则主要是因特殊生产活动需要而形成的特殊空间类型[4](图2)。

建筑的外立面不仅是其自身的外壳和表皮,也是构成外部空间界面重要元素,因此构成外部空间的建筑界面不只是表现在建筑空间方面,原工厂主要生产精密仪器,不同于重工业建筑,建筑外形相对精致小巧。

1.2.3 使用价值

通过对整个园区建筑布局的研究可以看出,园区内道路脉络清晰,建筑排布相对简单规整,大部分建筑都具有整齐的柱网。同时存在少量的砖结构单层建筑,围合而成院落及一个绿化广场。其东侧留有大面积绿化庭院,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或公共交互空间设计。

从历史沿革、工业工艺和建筑典型性3方面综合来看,园区能够传承历史文化脉络、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发挥工业厂房优势,是作为集影视、文化、康养等特色为一体的、多元小镇的良好依托(图3)。

1.3 历史文脉传承

旧工业建筑不但拥有使用价值,其中还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脉。旧工业建筑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产生,是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实物载体。旧工业建筑也同人一样拥有着完整的生命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旧工业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承载者,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工业发展脉络,是城市中工业发展的“实物展品”[4],巨大的机械设备和厂房结构都向人们诉说着城市的生命历程。同时,旧工业厂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场地,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人们的记忆和精神情怀。斑驳的锈迹重现了城市发展时期的工业精神,是人们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基础。

2 厂区环境评估

2.1 周围环境

工厂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占地面积为105亩(1亩≈666.67 m2)。目前厂区布满杂草,大部分建筑处于闲置状态。

从宏观来看,工厂园区南靠秦岭,北接雁塔,东侧与航天基地相连,西侧是高新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微观来看,项目地处长安区子午街办,北临南五台,南临子午峪口、抱龙峪、天子峪、石砭峪沟周边,西接子午古道与秦岭野生动物园,东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为项目开发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基础。

工厂园区大部分位于山前洪积平原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势由南向北倾斜,距山愈远愈平缓,由不同时代的洪积物及上部风积物形成。子午镇地域范围广阔,生态资源保护相对较好,有原始国有松树林500余亩,在发展林果业方面得天独厚。

近些年来,子午镇充分发挥空气湿润、水源充足的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茶叶、生猪、食用菌、林果销量初具规模。

工厂园区周边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景观环境,可营造出秦岭独有的山水生态家园形象。厂区进行再生重构时,可将现有自然资源引入园区内,同时与城市资源有机结合,创造出舒适的厂区空间环境。当代消费者亲近自然,去市郊游玩休憩的人逐渐增多,可为项目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此外还可借助西安市的政策优势,使项目的地理环境价值得到提升。

2.2 人文环境

工厂园区的更新利用,可将关中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融合。园区周边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在戏曲文化、工艺美术、节庆习俗、起居饮食习俗等方面,彰显出其独有的关中民俗文化环境。

关中地区独有的文化氛围是项目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充分赋予其产品、企业、品牌丰富的个性化的文化内涵,将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区域品位内涵。园区的更新建设可推动人文环境融合发展,对当地旅游、餐饮、交通、商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3 周边基础资源

(1)交通。项目紧邻石砭峪东水寨村,设有公交站点,可乘坐4~13路、环山旅游1号线、332路等线路自行前往,也可乘坐地铁2号线及3号线。未来,地铁4号线和6号线将全面运营,且项目距108省道不到1 km。此外,还拥有环山快速路及西沣一级公路、西柞高速、4条高等级公路(西汉高速)。相比较之下,公共交通烦琐且昂长,而自驾游则更为方便。

(2)教育。工厂园区距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16所高校仅10余km,周边人文气息浓厚,园区的更新打造容易与文化相契合,极大提升了项目的附加价值。

(3)旅游。工厂园区周边拥有南五台风景名胜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弥陀古寺、石砭峪水库等景点,在秦岭北麓已形成了以登山、观光、垂钓、吃农家饭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带。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为项目带来稳定客源。

3 再生重构规划

3.1 产业定位

依托厂区文化与当代建筑背景,形成以影视产业为主,酒文化为辅的影视小镇。产业新颖多元,配套设施齐全,不仅可以满足剧组拍摄,还配以齐全的娱乐服务设施、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提倡保留园区外部环境与建筑外立面,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拍摄空间和园区原始文化,对外部环境做“减法”;同时对内部空间尽可能高效利用,适当夹层、改造,对内部环境做“加法”。

3.2 产业导向

工厂园区的更新改造划分为3种功能板块:①白酒文化板块。发挥长安酒业的行业优势,将中国传统酒文化与园区进行融合,传播酒文化知识,形成酒文化的体验区。②影视产业板块。依托厂区文化与当代建筑背景,以影视产业为主的影视小镇,产业新颖多元,配套设施齐全。③动态空间。临时影棚,汽车影院、发布会等(图4)。

3.3 功能分区

在功能板块初步形成的情况下,对每个功能板块内的功能进行细致划分,并为不同的功能注入不同特色,以形成精彩多样的园区功能感受(表1)。

表1 园区更新改造功能分析

4 结束语

军工企业是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工业遗存,文章对陕西省某军工企业园区的更新改造进行充分分析,包括文化背景、厂区现状、周边环境及大政策环境。更新改造时,应充分利用其天然的特色优势,丰富其时代内涵,使园区在当今依然能够发挥其作用,以其无私奉献,不懈攀登的大无畏精神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利用部分工业遗产、融入新的元素,充分考虑工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与建筑环境特色、因时因地的新型业态植入、促进园区的转型升级。园区成功的转型升级必将使三线建设的精神得到传播。

猜你喜欢

厂区重构园区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长城叙事的重构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