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肉甘薯新品种‘莆紫薯3号’选育及特性鉴定
2019-07-09崔纪超余金姜中奕钟玉扬郑建扬
崔纪超 余金姜 中奕 钟玉扬 郑建扬
摘 要 莆紫薯3号是以日清1号和台引2号为亲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紫肉甘薯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5016)。对莆紫薯3号的形态特征、品质、抗病性、生产力和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莆紫薯3号地上部长势平稳,茎叶不易早衰,生育期应保持在150 d以上;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7.51%和14.35%;薯块干率27.73%,比对照高1.88%;食味评分75.4分(对照为70分),优于对照;薯块粗蛋白和可溶性糖高于对照,还原糖低于对照;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Ⅰ型,感薯瘟Ⅱ型。
关键词 紫肉甘薯;莆紫薯3号;选育;特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A new purple sweet potato variety Puzishu 3 was bred from the hybrid offspring of Riqing 1 and Taiyin 2, with high stable yield and good eating quality. It was approved as a new national sweet potato variety in 2015.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disease resistance, productivity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ield formation of the variet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uzishu 3 had a growth period more than 150 days. Based on regional tests in Fujian Province, the fresh root yield, dry matter yield and dry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by 7.51%, 14.35% over the control variety Ningzishu 1. The taste score of Puzishu 3 was 75.4 (70 for CK). Root quality appraisal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and soluble sugars in the root of Puzishu 3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K, while reducing sugar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K. Puzishu 3 showed moderate resistance to sweet potato Fusarium wilt, middle susceptible to sweet potato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Ⅰ and susceptible to sweet potato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Ⅱ.
Keywords purple sweet potato; variety Puzishu 3;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9.08.004
紫肉甘薯是指薯块肉色为紫色的一类甘薯[1],由于其块根富含花青素而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紫甘薯花青素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抑菌、保护肝脏、预防肿瘤、保护大脑、改善记忆、防止心血管疾病等重要生理保健功能[2-8]。在鲜食、天然色素提取、休闲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开发等方面市场前景广阔[9]。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甘薯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花青素含量较高的紫肉甘薯品种山川紫并进行花青素提取和商业化利用[10],在此后的甘薯育种中,日本也把紫肉甘薯育种列为其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11],并先后选育出农林47、农林54等一系列高花青素甘薯品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育种单位将紫肉甘薯新品种选育作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从日本引进山川紫、凌紫等紫肉甘薯品种作为亲本开始紫肉甘薯新品种选育。2002年起我国开始组织全国紫肉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12],2004年广紫薯1号和济薯18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成为我国第一批鉴定命名的紫肉甘薯新品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先后选育出渝紫263、烟紫薯1号、宁紫薯1号、烟紫薯2号等一系列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新品种,我国紫肉甘薯新品种获得重大突破。
为适应甘薯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2000年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山川紫和日清1号等品种作为亲本,开始紫肉甘薯新品种选育。经过多年努力,以日清1号为母本,台引2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成花青素含量较高、鲜薯产量高、食味品质优的紫肉甘薯新品种莆紫薯3号,2015年通过国家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本研究阐述了莆紫薯3号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旨在为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由于我国甘薯改良遗传背景较为狭窄,因此根据甘薯育种遗传理论选择亲缘、地缘关系较远的亲本进行杂交,母本为日本引进的高花青素甘薯品種日清1号,父本为中国台湾的优质甘薯品种台引2号。
1.2 方法
1.2.1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参照张允刚等[13]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进行甘薯性状调查和记载。
1.2.2 抗病性鉴定 根据2012—2013年度全国甘薯品种试验实施方案要求,在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运用室内接种法进行蔓割病抗性鉴定;在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和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运用室内接种法进行薯瘟病抗性鉴定。
1.2.3 生产力鉴定 2012年和2013年在赣州、龙岩、福州、广州、湛江、莆田和南宁等地设置14点次,田间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重复间距1 m,保护行2 m。每小区种植80~100株,试验面积不少于20 m2。2014年在赣州、南宁和龙岩设置3点,采用大区对比试验,2次重复,小区面积167 m2。田间管理按照当地生产习惯进行。
1.2.4 特征特性鉴定及产量形成分析 2017年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栽插后30、60、90、120、150 d进行调查,3次重复,每次重复调查10株,分析其产量形成特点。调查项目包括蔓长、分枝数、地上部茎叶鲜重、薯块鲜重等。
1.2.5 品质分析 薯块干物率测定采取烘干法。测定方法为:取中等大小薯块(取样不少于300 g),切成丝,在烘箱中80 ℃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率。花青素、粗蛋白、还原糖、可溶性糖等含量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测定。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和DPS 7.0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莆紫薯3号的选育
为获得紫肉甘薯新品种,2004年以日清1号为母本,台引2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收获128粒杂交种子,2005年对杂交种子进行播种并根据田间结薯性、鲜薯产量、薯块食味与干物率等表现进行实生苗初选,中选25个品系(4095, 4096, 4097, ……, 4120),其中系号4100薯肉紫色,结薯性好,薯块干率较高,食味品质优,2005年进入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复选圃鉴定,平均鲜薯产量2462.57 kg/666.7 m2,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5.6%;2006年进入初级鉴定圃,平均鲜薯产量1965.36 kg/666.7 m2,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7.2%;2007年进入高级鉴定圃,平均鲜薯产量2168.14 kg/666.7 m2,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1.3%;2008—2011年在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作物试验基地、莆田市秀屿区五四农场和莆田市闽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进行多点试验鉴定,多年多点平均鲜薯产量2300 kg/666.7 m2,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8.65%,食味品质优于对照。经多年多点综合鉴定,莆紫薯3号综合表现超过国家食用型紫薯新品种鉴定标准,2012年定名莆紫薯3号参加2012—2013年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特用薯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特用薯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5016)。
2.2 形态特征
莆紫薯3号属食用型紫薯,株型短蔓半直立,萌芽性较好,叶片心形带齿,顶叶、成叶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茎绿带紫色;收获前及生长期调查,蔓长平均1.65 m,蔓长120 d左右不再显著增加;单株分枝数6~13条;茎粗平均0.62 cm;節间长度中等;平均单株结薯5.1个;大中薯(单个薯重量大于100 g)率85.5%。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紫带白色;结薯较集中,薯块大小较整齐,较耐贮;薯块蒸熟食味好。
2.3 品质分析
薯块干率、花青素含量、粗蛋白、还原糖和可溶性糖是紫肉甘薯重要的品质指标[14-16]。表1显示,莆紫薯3号品质优良,薯块干率、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88%、0.95%和3.39%,食味评分比对照高5分,还原糖含量比对照低2%,花青素含量低于对照。
2012年莆田试验点气候异常,数据未做统计。2014年大区生产试验(表4),莆紫薯3号在福建龙岩、江西赣州和广西南宁3点平均鲜薯产量1991.76 kg/666.7 m2,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7.2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薯干产量567.97 kg/666.7 m2,比对照增产14.3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鲜薯和薯干丰产性适应性分析表明(表5),莆紫薯3号不仅具有较高的鲜薯和薯干产量水平,而且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
2.6 莆紫薯3号产量形成特点
2.6.1 莆紫薯3号茎叶生长动态 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密切相关,地上部茎叶生长对地下部块根的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17]。从图1可以看出,30~60 d期间莆紫薯3号和对照宁紫薯1号茎叶生长速度均最快,日增长量分别可达5.3、6.0 g/株,莆紫薯3号生长速度较对照慢;60 d以后2个品种生长速度均减缓,60~90 d和90~120 d期间莆紫薯3号茎叶日增长量分别为3.7、2.0 g/株,均高于对照;100 d左右莆紫薯3号茎叶产量开始高于宁紫薯1号。120 d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基部叶片开始出现黄化、脱落等,莆紫薯3号茎叶生长速度继续减缓,但120~150 d日增长量仍可达到0.7 g/株,对照茎叶产量开始逐渐下降。这说明生长后期,莆紫薯3号茎叶不容易早衰,总的生长态势优于对照宁紫薯1号,这也是莆紫薯3号容易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2.6.2 莆紫薯3号块根增长动态 由图2可知,栽后30 d,莆紫薯3号和对照宁紫薯1号均未结薯,30 d以后,薯块开始形成并进入快速增长期。
30~60 d期间,莆紫薯3号薯块日增长量为4.7 g/株,低于对照的6.0 g/株;60~90 d期间莆紫薯3号和对照薯块膨大速度均最快,莆紫薯3号增长速度高于对照,日增长量分别为7.0 g/株和6.7 g/株;90~120 d增长速度开始减缓,莆紫薯3号日增长量为4.3 g/株,高于对照的2.7 g/株,110 d左右莆紫薯3号单株薯重开始高于对照;120~ 150 d莆紫薯3号薯块日增长量为2.3 g/株,而对照为1.0 g/株。这说明莆紫薯3号结薯较晚,但块根膨大速度快,加上后期茎叶不早衰,容易获得较高的鲜薯产量。
2.6.3 莆紫薯3号T/R值变化 T/R值是茎叶产量与薯块鲜重的比值,又称蔓/薯比值,表示甘薯地上部和地下生长的动态变化,它是光合产物分配状况及其源库协调与否的标志,植株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的T/R曲线是一条从大到小的急剧变化过程,T/R值下降愈快,说明同化产物向下转运愈早,块根的形成与膨大就愈快[18],当T/R=1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相同,即达到平衡点。甘薯生长过程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与品种、环境等因素有关[18]。陈选阳等[19-20]研究指出淀粉型品种金山208与对照金山57在80~90 d出现平衡点,红心品种金山630与对照龙岩7-3在100 d左右出现平衡点。陈海洲等[21]研究中,金薯3号与对照金山57在80~90 d左右出现平衡点。紫肉甘薯一般地上部长势旺盛,薯块膨胀较晚,且鲜薯产量一般较普通甘薯低,平衡点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本试验中,栽后30 d,莆紫薯3号主要是完成地上部茎叶的迅速生长,为后期提高块根产量提供基础,30 d以后开始块根开始膨胀,这时由于块根产量较低,T/R值较大,60 d以后随着块根膨大速度的加快,T/R值开始出现逐渐降低(图3),60~90 d下降速度最快,120 d左右莆紫薯3号达到平衡点,对照宁紫薯1号100 d左右达到平衡点,且莆紫薯3号T/R值始终大于对照,说明莆紫薯3号熟期较晚,生育期较长,其块根产量的基础是高生物产量。
2.7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7.1 种植范围 莆紫薯3号抗旱耐瘠,但耐涝性较差,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田块进行种植。
2.7.2 培育壮苗 壮苗是甘薯实现高产的基础,莆紫薯3号一般要求百株苗重达到1 kg以上,以利于栽植后早生快发。
2.7.3 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适时早栽可以延长甘薯的生育期,促进块根形成早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根据莆紫薯3号品种特性,夏薯一般在6月下旬前种植,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666.7 m2;秋薯在8月中旬前种植,种植密度为3500~4500株/666.7 m2。
2.7.4 控制薯瘟病 莆紫薯3号薯瘟病抗性较差,因此应在无薯瘟病区种植。
2.7.5 肥水管理 莆紫薯3号每666.7 m2施纯氮8~12 kg,N∶P∶K=1∶0.7∶1.5,基肥∶追肥=1∶1。为保证获得高产,干旱时及时灌水,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
2.7.6 生育期 莆紫薯3号生育期较长,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应保证150 d以上的生长期。
3 讨论
紫肉甘薯因富含花青素,是目前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我國紫肉甘薯研究起步较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紫肉甘薯消费主要以鲜食为主。有研究[16, 22-23]指出,当花青素含量较高时,花青素含量与熟薯的甜度、香味和食味总评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花青素会给紫肉甘薯的甜度、香味带来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对食味不利,鲜食型的紫肉甘薯不宜选用花青素含量过高的品种。与对照宁紫薯1号相比,莆紫薯3号花青素含量低于对照,但鲜薯丰产性和食味品质优于对照,很好的协调了花色苷含量与食用品质间的矛盾,薯块干率、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高于对照,符合国家食用型紫薯鉴定要求,是鲜食型紫薯的优良品种。
莆紫薯3号T/R值平衡点出现较迟,生长期较长,因此生产上宜早栽晚收。该品种作为春薯栽培较夏秋薯栽培好,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应保证150 d以上的生长期,以利于该品种的后期物质转移,提高鲜薯产量。同时莆紫薯3号对薯瘟病抗性较差,因此应选择在非薯瘟病地区进行种植。
关于紫肉甘薯品种的改良,由于我国自主育成的甘薯品种大多与胜利百号和南瑞苕血缘相 近[24],遗传背景较为狭窄,品种改良难度大。莆紫薯3号的选育符合当前甘薯产业发展需求,是我国紫肉甘薯品种改良的重要成果,其选育过程也再次证明了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有利于品种改良。
参考文献
傅玉凡, 叶小利, 陈 敏, 等. 紫肉甘薯与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特征差异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9(2): 61-65.
Suda I, Oki T, Masuda M, et 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ality of purple-fleshed sweet potatoes containing anthocyanin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foods[J]. 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2003, 37: 167-173.
陆国权, 李秀玲. 紫甘薯红色素与其他同类色素的稳定性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27(6): 635-638.
叶小利, 李学刚, 李坤培, 等. 紫色甘薯花色素苷色泽稳定性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8(5): 725-729.
Cho J, Kang J S, Long P H, et al. Antioxidant and memory enhancing effects of purple sweet potato anthocyanin and cordyceps mushroom extract[J].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03, 26(10): 821-825.
Philpott M, Gould K S, Lim C, et al. In situ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weet potato anthocyanin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4, 52: 511-1513.
王关林, 岳 静, 李洪艳, 等. 甘薯花青素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11): 2321-2326.
王洪云, 张 毅, 钮福祥, 等. 紫甘薯花青素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 21(5): 24-27.
胡 蓉. 几个紫心甘薯品种主要特征特性观察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 2006, V(1): 16-20.
谢一芝, 尹晴红, 邱瑞镰. 高花青素甘薯的研究及利用[J]. 杂粮作物, 2004, 24(1): 23-25.
Yoshinaga M. Breeding of purple fleshed sweet potato[A]. LaBonte D R, Yamashita M, Mochida H(Ed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weetpotato Production System Toward the 21st Century[C]. Miyakonojo, Japan, 1997: 193-199.
郭其茂, 杨立明, 何胜生, 等. 国家2003年特用甘薯新品种南方(龙岩)点区域试验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32(5): 893-894.
张允刚, 房伯平.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傅玉凡, 罗 勇, 陈 珠, 等. 几个因素对紫肉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9(8): 55-59.
唐忠厚, 李 強, 李洪民, 等. 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0, 25(9): 32-35.
沈升法, 吴列洪, 李 兵. 紫肉甘薯部分营养成分与食味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3): 555-564.
张招娟, 陈选阳, 袁照年. 甘薯新品种金山679的选育及其高产机理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6): 1000-1005.
陆漱韵, 刘庆昌, 李惟基. 甘薯育种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陈选阳, 张招娟. 高淀粉能源甘薯新品种“金山208”的选育及特性鉴定[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1(6): 570-575.
陈选阳, 陈凤翔, 袁照年, 等. 甘薯新品种金山630的选育及其生理特性[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3): 347-350.
陈海洲, 黄哲鸿, 林彩玲, 等. 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金薯3号特性鉴定[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0(1): 66-71.
傅玉凡. 稀有植物紫肉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主要性状与影响因子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8.
谢一芝, 郭小丁, 贾赵东, 等. 紫心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13(5): 709-713.
陆国权. 中国甘薯育成品种系谱[J]. 中国种业, 1992(1):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