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学生取得普通话测试优异成绩的途径探讨
2019-07-09陶秋兰
◆摘 要:学前专业学生普通话成绩要求比较高。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及大量个案分析,归纳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响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力图帮助需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前专业学生及其他应试人员,达到相应的标准并进一步提高测试成绩。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因素;途径
一、引言
学前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要求达到二级甲等才能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很多优质幼儿园甚至在招收幼儿教师时要求普通话水平为一级乙等。作为幼儿的语音启蒙老师,普通话要求高是应该的。目前,武汉高校学前专业学生在校期间90%左右可以拿到二级甲等证书,而一级乙等获得者还不多,大约只有10%。二级甲等是学生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的等级,一级乙等可以说是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也是所有幼儿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事实上,有不少学生有考一级乙等的愿望和行动。一级一等普通话也是作为市级以下的播音主持人、博物馆讲解员等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因此普通话测试成绩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探讨学生如何取得优异的普通话测试成绩对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儿教师,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和发展前途都有重大意义。
二、影响普通话测试成绩的主要因素
如何取得普通话测试的优异成绩?我们应该在普通话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功原因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失败原因中寻找答案。笔者认为影响普通话考试成绩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语音和非语音的因素。以下就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语音基础
笔者任教的18级4各班188名同学参加了普通话考试。一级乙等21人,占11%。这21个同学中有3个来自河北的石家庄和保定。188名考生中河北籍的同学共有8名,另外5个河北籍的同学都是二甲,分数都在89~91分之间。考到一级乙等的其他18名同学中,14名是武汉或湖北其他地区的。湖北籍的同学多,占70%左右,一級大部分是武汉或湖北籍的同学也不足为奇。事实上湖北籍同学考上一级的比例远不如河北籍同学,河北籍同学为40%,湖北籍同学为10%。看来河北人,离北京近,普通话就是说得好!不可否认普通话基础好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方言复杂。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语言和普通话的差距很大,要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容易。这些地区的同学考上一级的不多,甚至考上二甲都比较困难,而河北籍的学生是100%能上二甲。
另一方面,河北同学为什么不能人人都考上一级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话中“化音、吃字”现象严重,吐字不够清晰,还有语音不规范的现象。如把“西红柿炒鸡蛋”说成“胸是炒鸡蛋”。北京话是普通话的语音基础,但这两个语音系统并非完全重合。北京话和普通话有五条语音区别:一是儿化音广泛存在;二是轻声广泛存在;三是三音节词语中第二音节的擦音、塞擦音声母被吞掉;四是一些常用词存在特殊变调。如两个阳平相连时,前一个变成高平调,比如“其实”读成“期实”;五是一些北京地名、物件的习惯发音。如东直门中的“直”读成轻声。所以北京人以及语音和普通话很接近的河北人在普通话考试中也要注意发音标准规范,否则未必就都能考过一级。任何地方的人在考普通话时都要注意发音规范,去掉土音和方言腔调,才能考出好成绩。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个河北秦皇岛的同学,学习比较认真,是课代表。但考试成绩为90.6分。他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中带有一点东北味,并且上声的调值总是读不准,因此没考到一级。
案例二:湖北鄂州一位女生,非常积极、努力,下决心要考上一级。考了三次,分数始终差一点点。问题可能是方言腔调、方言色彩难以克服。
2.天赋
语言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需要天赋的。一般来说女生的语言天赋比男生高。上面提到的8名河北籍的同学中,3个是男生,都没考上一级,都是二甲,而另外5个女生,三个是一级,只有2个是二甲。普通话考试中女生明显比男生强。笔者认为除了主观原因,即男生不够认真,细致,应该也有客观原因。这一结果同时也验证了发展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结果,即女性语言表达及应用能力强于男性,体现在普通话测试中,女性被测试者的成绩和自我效能普遍高于男性。同性别同地区的同学也会因天赋不一样而成绩不一样。有的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学得很好,有的非常努力始终难有进步。这样的例子很多。
案例:某女生,湖北新洲人,从小生活在农村,讲方言,语言环境没有优势,但普通话考试得了一级乙等。她说自己有艺术细胞,不但普通话说得好,唱歌、跳舞都可以。
3.计算机操作上的失误
一些同学平时普通话说得很好,课堂训练和检测的成绩也很好,却没有考出应有的成绩让人感到很意外。由于不能从电脑里查阅具体扣分内容,只能调查应试者自己认为的失误原因,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对不适应计算机操作导致失误的同学大有人在。考试前不能模拟电脑操作,只是在考前培训中老师口头讲了一下,加上多数同学考试中都会比较紧张从而导致操作失误而影响考试成绩。
案例一:某女生,学习态度很认真,语音及文学的悟性很好,在朗诵考试中全班第一,但考试分数只有88.8。她说考试时耳麦似乎出了故障,声音小。计算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的情况下可能会误判,影响成绩。
案例二:某女生,普通话平时成绩好,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普通话考试竟然没过二甲。她说说话项两个说话题她准备的是第二题,考试中操作电脑在选择第二题时,由于紧张导致操作失误,选择不成功,于是电脑给了她没准备的第一题,结果说得不连贯,方言也都冒出来了。
案例三:某男生,普通话课代表,学校很多活动都是他做主持,考试成绩却只有89.8分。他说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机考。
4.主观重视与努力
考得一级乙等的同学的成功经验几乎都离不开多读多练,就算普通话基础好,拼音学得好,也还需要认真、勤奋、踏实。普通话考试并不是单纯的语音考试,它还存在很多影响考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在认读字、词语的考试项中,涉及语文功底,文化水平低或语文学得不好的同学有可能因很多字不认识造成失分。短文朗读考试项除了字音准确,还要求连贯。如果对考试范围内的60篇作品不熟,甚至一遍都没读过,就算朗读能力很强也难免结结巴巴,不流畅。命题说话项更要有准备,这项考试也要求说得连贯流畅,而且要说满三分钟,对30个话题都要认真准备,否则会不知说什么,说不下去。
案例:某女生,普通话基础好,课代表,在班上的朗读表演中表现突出。但她普通话考试成绩只有89.1,她自己觉得主要原因是作品朗读失误大,那篇作品她没读过,而且恰好那篇作品不太好读,还有些字不认识,这样心理压力就加大了,越来越紧张,导致整个考试成绩不理想。
5.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应试者都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存在着非语音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素质不好、紧张,是影响成绩最大的非語音因素,几乎所有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其实,不只是普通话考试,所有考试都不例外,不紧张、自信在考试中就能掌握好节奏,正常发挥,较少出现电脑操作失误和读音失误等问题。
案例:某女生,普通话基础好,平时表现也不错,认真努力,但在考试中因紧张,第四题说话项考砸了,准备过程中想好的内容全忘了,不知道说什么。导致了说话不流畅、缺时的扣分。
三、取得普通话测试优异成绩的途径
关于普通话学习的方法比较多,语音教师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如:
理论指导和训练实践、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端正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语音习惯;利用游戏或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建立语音信息库;分组训练模式;平时可以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字用本子记下,方便复习;针对地方方言的训练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也是学生考出优异成绩的有效教学方法。下面着重对几种重要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1.尽量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所有问题并得到教师的指导
笔者对任课班级的100名同学进行过关于普通话测试失分原因及教学建议的问卷调查。有40%的同学反映不太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要如何改正,他们表示需要老师继续辅导。一个班一般50人左右,教师在课堂中对每个学生的语音指导是有限的。还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们并不是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完全掌握好语音知识。那些想考一级的同学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基础差的同学可以由优秀的同学辅导,而优秀的同学只有老师能指导,有些细微的缺陷往往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的,需要老师指出并有效地纠正。教师课堂集体授课之外的一对一精细化辅导也是必要的,就像声乐老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一对一教学一样,“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纠正方音,才能更好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2.课内课外多读多练
调查问卷中,同学们的主要建议及需求,就是课内课外多安排时间让他们读和说。同学们希望上课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读,有更多的发言机会;课后老师或普通话好的同学多带同学们读。并且觉得平时要多说普通话,在寝室不说方音并注意发音标准。
普通话考试是口试,属于技能考试,确实是需要多练的。一个人自己读可以随意停下来把自己的问题反复练习;大家一起练有氛围,能激发自己的思维,效果更佳;跟优秀的同学一起练,能感染自己,帮助自己提高;优秀的同学带别人读就像老师上课一样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3.运用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也渗透到了普通话学习中。近几年的教材都换成了数字一体化,可以通过扫码学习有声音、有图像、有视频的微课。近几年网上也出现了几款普通话学习的软件,有的做得还不错,对学生有帮助。很多学生自动地下载了,登陆后可以进行模拟测试,并知道错在哪里,甚至还有指导意见。它相当于一个辅导老师,弥补了老师辅导时间不够的缺陷。
四、结语
影响普通话成绩的原因有的可能只有一个,有的同时存在多个原因,需要各方面都注意。普通话学习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些方言较重、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欠佳的同学,付出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劲松,朱盈梅.北京城区本地青年语言使用调查报告[J].北京社会科学,2014(4):26-31.
[2]苏丹,方平,赵宏弢.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2):434-437.
[3]吴慧.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非语音因素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12(2):32-41.
[4]陶秋兰.学前专业学生PSC达标研究与实践[J].都市家教,2016(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