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寿山石圆雕的观赏和技法传承
2019-07-09陈开宗
[摘 要] 寿山石雕是我国民间艺术当中的一大瑰宝,圆雕是寿山石雕刻的主要方法之一。运用圆雕技法进行寿山石雕刻,需要创作者具有较高的欣赏和雕刻水平。针对寿山石圆雕技法,对如何提升石雕创作者的欣赏水平,培养石雕创作者的雕刻技能进行总结。
[关键词] 寿山石;圆雕;技法;传承
寿山石是我国独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属于中华民族瑰宝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寿山石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且形式较为多样化,但将其制成圆雕仍旧是最为重要的应用途径之一。创作者若是想要雕刻出生动形象的寿山石圆雕作品,那就应当磨炼自己的雕刻技艺,并且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在寿山石雕刻的过程中,高超的雕刻技艺与欣赏水平缺一不可,若是创作者不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那么它设计出来的圆雕也难以吸引别人的视线,同理,若是雕刻技艺不到位,那么圆雕作品就会存在缺陷,进而使得它失去价值。本文将对寿山石圆雕的观赏以及技法传承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寿山石圆雕概述
寿山石圆雕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作品,它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大多源于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与实际生活体验。寿山石圆雕的技法也较为多样化,包括印钮雕、薄意雕、浅浮雕等,每种雕法都有自己的特征,创作者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雕刻目标来选择雕刻技法。寿山石圆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20年,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逐步变成了今天的模样。寿山石圆雕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寿山石圆雕的观赏和技法传承分析
(一)寿山石圆雕的观赏价值
在石雕艺术行业中,寿山石圆雕一直都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不仅是由于寿山石较为珍稀,还由于寿山石技巧高超,且发展历史较长。在这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国诞生了许许多多的雕刻大师,这些雕刻大师有着各自的雕刻风格,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著名雕刻大师杨玉璇。明末清初时,他创作出来的寿山石圆雕就已经远近闻名,受到了人民群众与官府的高度追捧,他的作品甚至还被朝廷作为贡品进贡过,这足以说明他技法的高超。朝廷对杨玉璇的寿山石圆雕作品求贤若渴,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寿山石圆雕的观赏价值。杨玉璇十分擅长寿山石圆雕的雕刻,他能在相石过程中辨别寿山石的差异,并且根据其纹理、形状与颜色,设计出相应的造型,从而开展接下来的雕刻与修光工作,经他制造出来的寿山石圆雕作品不但十分逼真,而且生动形象,几乎就是将活物完全展现给了他人。同时,杨玉璇还特别擅长制造关于观音的寿山石圆雕作品,他制造出来的观音圆雕,被收藏者争先抢夺。当前,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杨玉璇的著名作品《罗汉像》,罗汉像宽约5.5厘米,高7厘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的正是此物,这幅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凝聚着杨玉璇的心血与才华,是值得留念的著名作品。
除了杨玉璇以外,著名的雕刻大师还有许多,其中,林享云也是较为出名的雕刻大师。林享云自幼就特别爱好钻研艺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自己的舅父学习雕刻,所以他在对人或对物的雕刻上具有颇深的造诣,在1980年前后,他被寿山石所吸引,并且力图于加入到寿山石的雕刻创作中,成为了寿山石雕界的一分子,他利用寿山石,雕刻出许多生动的作品,特别是熊,他雕刻出来的熊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十分有趣,能够让看到的人无法转移视线。林享云对于雕刻作品的细节处理做得也极为到位,如上面所述的熊,他能够将熊身上的毛也全部展现出来,从而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观赏者可以从这些细节中了解到林享云的细腻与独到,并且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圆雕熊固然是林享云较为出色的作品,但他的作品不只局限于熊,《金鱼》与《海底世界》也是较为出色的作品,这几件作品不但生动形象,而且色彩俏丽、层次分明,在问世时就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其中,《海底世界》还获得了珍品金杯奖。
这些雕刻大师都成功推动了寿山石圆雕行业的发展,并创造了许多艺术结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创作者若是想要将圆雕作品的价值完全展现给别人,那就应当不断磨炼自己的造型艺术力,并且兼顾到雕刻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因素,包括图案线条、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神情等,只有将这些全部兼顾到,才能打造出大师级的作品。在寿山石圆雕的众多雕刻选择中,人物雕刻是较难的题材,所以创造者若是想要涉及人物题材,那就应当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别人仔细观察,端详他人的神态特征,只有对人具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打造出生动的人物雕刻作品。
(二)寿山石圆雕的技法传承
上文对寿山石圆雕的部分技法进行了说明,技法在寿山石雕刻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寿山石圆雕的技法传承就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创作者在雕刻寿山石圆雕前,通常都會进行相石。相石即对寿山石进行构思的过程,合理的构思能够把寿山石本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寿山石本身与雕刻技法的融合,使最终出来的作品能够从整体上给人一个满意的效果。创作者还应当在雕刻细节上下功夫,例如面部表情。对于寿山石圆雕而言,生动传情极为重要,只有能给观赏者带来情感上的体验,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艺术价值。例如较为出名的寿山石圆雕作品《招财童子》,它在面部表情的刻画上极为用心,且三位童子的神情各不相同,能很快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对于《招财童子》的认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寿山石圆雕的雕刻题材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雕刻技法也越来越多,如何将这些雕刻技法融入到雕刻过程中,逐渐成为创作者们的难题。创作者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先进的雕刻技法,并且对其展开钻研,从而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此外,创作者除了磨炼自身的技法外,还应向其他雕刻大师学习。创作者应对其他雕刻大师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在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创作,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能够将其他雕刻大师的技法体现出来,还能让作品更加柔和。综上所述,寿山石圆雕的技法传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创作者应当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加以改进。
寿山石圆雕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较为重要的热门话题。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每一块珍惜的寿山石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成为创作者们关注的重点。创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树立对于雕刻的正确认知,并且不断学习新的雕刻方法,应用在雕刻过程中,从而促进雕刻水平的提升。总的来说,雕刻技艺的传承是长久的过程,创作者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叶星光.寿山石圆雕作品赏析[J].收藏界,2009(9).
[2]林霖.浅说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造型艺术[J].艺术·生活,2009(11).
[3]常军, 李云.西周圆雕玉器的艺术特征[J].文博,2007(8).
[4]李雁.摩尔圆雕艺术作品的拓扑学分析[J].装饰,2003(10).
[作者简介]
陈开宗,福建莆田人,民间艺人,福建省工艺品商会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雕刻艺术研究会会员,福州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
擅长高浮雕,圆雕。作品多次获国内多项奖项,深受广大收藏家的青睐与赞赏。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