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9-07-09李勇
李勇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企業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企业发展助力工具的管理会计也正面临新的变革,同时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做出转变。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深入分析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管理会计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范式、优化管理会计课程结果评价机制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先期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会计;教学效果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支柱,而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企业价值创造”、“信息决策支持”。伴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深化,人们对支持决策的会计信息要求迅速提高。因此,管理会计被政府提到了战略高度,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14年10月,财政部制定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这为高校进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加大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水平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
2016年6月财政部又正式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用于指导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有利于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这也拉开了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序幕。
一、传统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从课程开设时间来讲,管理会计远远落后于财务会计,因此在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非常匮乏。大部分的老师都是相关专业“转型”而来,缺乏相关管理会计的背景及处理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相关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不能很好的形成体系。这些不足会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也会让教师裹足不前。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
管理会计的相关教材内容更新较为滞后,有些与企业实践相脱节。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也大都局限于教材,主要讲解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很难达到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同时企业需要的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记分卡以及新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管理会计带来的变革几乎没涉及到。
(三)课程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活动呆板没有活力,缺乏思想的碰撞,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降低了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所学的内容无法完全跟上企业的需求,造成理论的学习与实际需求的脱节。有些高校也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但是缺少学校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最后又走回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的管理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轻过程重结果,轻实践重理论,这就不能形成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多的会停留在课本上,疏于对知识的应用。同样,教师也会逐步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前瞻性。因此,课程考核评价的结果不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策略
(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打造管理会计教学团队
为了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水平实力,我们采用了双策略的模式。“走出去”是派遣相应的教师到财经类院校进行管理会计方向的访学深造,进一步提升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就是轮换一部分教师深入到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决策过程,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实践支持和构建相关的案例材料;“请进来”是定期邀请一些理论界、实务界的学者、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学、交流,开阔教师的视野,了解当前理论的发展、变化以及业界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结合企业的发展与需求,重塑现代化的管理会计内容
进行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根据企业管理新的需求和管理会计的新发展,重新设计整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以及自身教学的总结,我们把管理会计的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是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管理会计的职业规范、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第二是应用模块,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第三是管理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工具,包括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三个模块互为助力,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三)转变管理会计教学理念,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辅以案例教学、启发互动的教学方式,并借助多媒体,利用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从而由“教学理论化”转变为“教学应用化”,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尤其在实施案例教学中,特别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编写教学案例,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讲解教学内容,通过鲜活的案例使课堂教学变为贴近生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实现“案例切入”,一方面研究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明确哪些内容课上精讲,哪些内容实训消化;另一方面反映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深入企业搜集、筛选教学案例。
(四)优化课程评价机制,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将注重结果改变为结果和过程并重。采用课堂提问、讨论,小组案例分析(演讲和提交分析报告以及小组提问),期中阶段测试,最后期末考试(写分析报告、笔试)等多种课程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办法,给予学生们充分展示其在管理会计方面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机会。改变传统试卷考试,将注重结果改变为结果和过程并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预期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具体策略的实施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应用技能,初步构建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变得更加乐于学习管理会计课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对于管理会计的意识有所增强,积极主动参加企业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以及MAT及CMA相关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个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宁,刘婷.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7(05).
[2]黄虹,潘飞,刘红梅.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实践[J].会计研究,2017(03).
[3]余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管理会计》课程设计[J].财会月刊,2015(09).
[4]卫强.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5]张牧歌.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财会学习,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