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探究

2019-07-09乔田清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有效性班主任

乔田清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意义在于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小学在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基础的启蒙作用,是学生教育的开端。班主任是班级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教学管理   班主任   有效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负责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品格的塑造,所以,小学班主任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工作中落实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班主任分身乏术

按照标准,班主任在校不用担任任课老师,以确保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小学的班主任大多数都要兼任不同科目的任课老师,在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授课教学,即使是小学时期,同时担任两个角色也会使很多老师分身乏术,逐渐混淆教学和管理的工作,不但不能将班级管理和教学任务一碗水端平,反而还会忽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而社会中培养的教师一般都侧重于任课老师的培养,还未出现专业培训教师的管理能力或者培养班主任老师的组织或机构,由此导致师资力量匮乏,班主任老师奇缺。

(二)班主任老师的管理理念错误

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发展的个体,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总会以所谓的大人的威严去压制孩子,老师和学生并不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时常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对学生的亲切关怀,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导致学生出现厌学、任性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相比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生,但是,很多班主任总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好坏,没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长处和闪光点,造成部分同学缺乏信心,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新的时代新的阶段中,教学管理的手段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创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管理逐渐普及,但是,我国绝大部分小学班主任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手段,传统的管理手段致使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及时,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教学管理的效率低下,教学资源浪费,教育水平得不到提高。

(四)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事务时,会任命部分同学担任班干部来协助班级管理,但是,大多数小学仍然沿用传统的等级管理体制,即按照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而班干部都是由等级偏上的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这种管理模式导致班主任不能全面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习好的同学有所偏爱,其他孩子就会被忽视,班级管理缺乏整体性。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以学习为重,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一方,填鸭式的教育会逐渐扼杀孩子的天性,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厌恶学习,死读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是学生教育的基础阶段,如果对学生的教育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也不利于学生日后在社会中立足。另外,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种对立关系,老师是管理者,学生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大多数学生对老师都存在畏惧心理,老师对学生也缺乏亲切和耐心,由此,师生关系越发紧张。在实践中要逐步改变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理念的落实。例如,定期组织班会,改革传统的班会形式,由学生全权负责,让学生确定班会的主题,老师作为辅导者在学生进行班会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这时,学生就从管理工作中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了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班级成员的团结建设。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活动的旁观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留意学生的不同的思想,想学生所想,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1]。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并不是一贯紧张的,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宗旨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致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待大人的一些言语、动作有时会难以理解,多数学生还会很敏感,老师的一句不算太严厉的指责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也可能就因为这一句话,导致师生关系破裂。小学生心思单纯善良,善待他们的人,他们就会喜欢,而且他们在进入小学之前就被灌输“一切听老师的”的思想,所以对老师有着尊敬和爱戴之情。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更加不能辜负学生和家长的期望,要心怀“以人為本”的人文关怀,在学习上,耐心且循序渐进地引导,与各位任课老师及时沟通,对他们的反馈及时处理总结,尽量对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熟于心,在帮助孩子提高分数的同时做到“不以成绩论英雄”[2]。比如,在收到任课老师对学生成绩的反馈时 ,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加以鼓励表扬,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要注意影响该学生成绩的各项因素,引导孩子改进学习方法,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在生活上,班主任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还未养成,在生活方面更需要班主任的照顾。而且在现阶段,小学生行为不端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班主任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注意引发学生行为不端的多种因素,其中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行为活动,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与家长协力共同帮助学生成长。例如,建立校园通讯平台,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并对学生的综合性表现进行分析。对于家庭条件特殊的学生,像留守家庭、离异家庭等,班主任老师要通过平台督促家长去关爱学生,尽到家长的责任。

(三)创新民主的管理模式

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较之前有所提升,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老师往往会将成绩好的学生直接任命为班干部,让他们来协助班级事务的管理,其他成绩不好的学生没有成为班干部的机会。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成绩只是一方面,不能因为成绩不好就否认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能因为成绩好就认为学生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学生应當享有民族监督和民主参与的机会,班级的管理模式应当得到创新。在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发掘学生隐藏的能力,或者直接由学生自己竞选,让同学们自己对自己负责。例如,在任命班干部时,由老师、同学推荐或者由学生进行自荐,确定候选名单,再进行不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但是,选出的班干部要进行轮值,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体验,并定期对班干部进行民主考核,在锻炼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3]。

(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个体的独特性,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去关怀学生的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扩大,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中,小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关注,但是,学生数量多,对每位同学的管理制定不同的方案不太现实,强人所难。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观察学生的性格,总结出学生的大致特征,对有着共同特征的学生共同管理。例如,在班级中,总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将他们划分为一个小组,将他们的座位安排在讲台附近或者将他们分别安排一个性格文静的同桌,方便老师和同学对其进行管理和提醒。同时,差异性不是坏事,正是具有差异性,社会才会多姿多彩,班主任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以包容的心去容纳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指责或者强硬地要求学生舍弃个性。班主任对学生的差异应该冷静综合的分析,对于影响学生发展的个性,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改正,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作为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继续发扬。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要有所提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协调家长学生、老师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青竹.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7,(29):53.

[2]徐文魁.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7,(31):250-251.

[3]杨永贵,王刚.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神州,2017,(25):119-119.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有效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