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主义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
2019-07-09王呈琛
王呈琛
【摘 要】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概括,又是对各民族、各时代、各社会形态特殊个性的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基础,通过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为认识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而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是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社会主义形态理论;当代价值
[Abstract] Marx's theory of social form is not only a summary of the general law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 grasp of the special personality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times and social forms. Marx's theory of social form is the found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Marx's theory of social form,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form and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socialist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form and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socialist society are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x's theory of social form.
[Keywords] theory of socialist form; contemporary value
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有关社会形态发展的根本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中,有种声音是强烈的,即是认为否定了单线社会发展论就从根本上摧毁马克思主义工程的观点,在《民主反对资本主义》中作者引述厄内斯特·盖尔纳著的《沿着历史之路》的论述:“对单线论的抛弃产生了很多深层次问题。如果单线论被放弃了而又没有任何替代理论,我们最好自问究竟是留有某种理论,还是只有理论的碎片。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种历史变革的理论,它提供了理解它的原动力和它的总模式的钥匙。如果一个社会能够不加限制地与另一个社会相衔接,如果社会永远停滞,那么应该赋予生产力的首先要属性以什么含义呢?或者应该把它归于其他别的东西?如果对可能的变化模式没有限制,当不存在需要解释的限制条件时,寻求根本的机制或限制的奥秘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任何情况都有可能,理论又可以解释什么,哪种理论又是正确的呢?那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轻率地否定了单线论,把它看作一个惹人厌烦的多余的累赘,甚至没有试图用其他理论来代替它,他们似乎没有认识到他们只剩下了一个标签,而没有理论。尽管单线论真的是错误的,但对它无条件的抛弃使马克思主义变得空洞。”可见马克思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把握是找到了认识人类世界的根本途径。不管实际上一些西方学者是非常喜欢强调历史发展中的个性和独特性,他们的成长和社会经历等影响着他们总是不愿意去相信一般规律,但个人意志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处于被决定地位的,虽然这个观点对于像我这样的一个东方人看来很正常,但对于一些总是把绝对自由主义、个性化放在第一位的人来说,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然而,我们看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人类总是离刀耕火种越来越远,离实现一个全面而自由的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实现越来越近。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较高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体取代较低级的矛盾体,从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運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经历多个不同时代的发展。至于具体到各个社会形态,马克思是非常深入地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特点和运动规律,这些资本主义社会的独特性正是在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下的个性表现。我们要说的是,社会发展不仅有独特性,它就依存和活跃在一般性的大厦之下。总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根本的推动作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这两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并且表现为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变迁,直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从这一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线索来考察,认为各个时代只能依次演进是僵硬、机械的看法,但主张“资本主义可以产生于游牧社会,‘现代工业可以产生于原始农业,狩猎和采集经济能够维持封建结构”或者“认为一个只产生很少剩余的生产体系能够维持一个稳固的国家、能够创立宗教并创造繁荣的物质文明”的观点只能被归于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想。
2 马克思社会主义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启示我们,中国既存在着代表先进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生产力,又存在着代表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因素存在,资本主义因素虽然曾经被人为消灭,但事实证明它在与中国的一些政治、思想文化等社会较稳定性部分相融合存在;我们的新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又因为是在较低水平条件下建立的,真正完全意义上的、严格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没有形成。这些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离开了这个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实践就会误入歧途。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现实表明,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可能会获得一个完善、典型的发展时代,但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国情,是说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还是处于不完善发展的阶段,又因为不仅从经济而且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去考察,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很是强大,这一方面是指为社会发展具有着一定的物质条件;一方面是指强大的封建势力下中国的资本主义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封建势力的只能苟延残喘和资本主义的“天生不足”,这两种势力相对都不是很强大使得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才有了可能。
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管理、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是水平越高越有利的,这时来看中国已有的基础则是相当薄弱的。那么这里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表旧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势力如资本主义成分原来就没有发展好,它虽然可以存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之中,但是如果相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交易、市场等方面西方社会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取得很多的成果,因而中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就是允许资本主义的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的成份得到充分发展;另一种情况是我们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而旧有保存下来的一部分生产关系和政治、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内容也就必然是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不相适应,就决定了我们要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在政治、思想文化、法制、科技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它们不断完善起来,达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指现阶段我国处于和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要做到“有中国特色”,就应把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实践好,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过程中不仅能够取得新进展,而且是個能够保持中国立场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够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能够在建设中处理好改革中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在所有制改革和分配问题上允许资本主义成分和方式的存在。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注意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把握,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也是目前的利益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国情决定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了非社会主义成分的发展,这个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的是非社会主义因素的实力的增长,这不仅有着社会主义因素如何引导非社会主义因素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在短期和目前利益面前,非社会主义因素促进了个人、集团利益获得,那么如何处理好代表社会主义方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方针、政策的适当,以促进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因素共同发展,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也是会导致社会主义凝聚力的失去。
参考文献:
[1] 孙来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20年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2.
[2] 王桂泉.论晚年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