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以杭州某高校为例

2019-07-09马亿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龄职称高职

马亿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保持竞争力并健康发展的保障,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者。教师本身的发展,逐渐成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保持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关键策略之一[1]。因此,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命题。

国内外学者已对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然而这些研究绝大多数为理论推演型的研究,为更具体深入地了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而规划出一条可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特此以杭州某高职院校为例,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杭州某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67份。调查使用自编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影响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等,并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以 及Statistical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21.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本次调查结果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和交叉分析。参与调查的267 名高职教师构成情况见表1。

3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3.1 教师专业发展认知

教师发展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发展的动力[2]。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在行动上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因此可从教师择业动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以及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判断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认知进行调查。

从教师择业动机来看,48.31%的老师因热爱教育事业而选择做教师;15.73%的老师认为教师职业能实现自我价值而选择做教师;也有约24.34%的老师因教师工作稳定且有寒暑假而选择做教师;极少数约6.37%的老师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需要。说明大多数老师对教师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

关于个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同度:绝大多数教师认同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其中77.15%的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很重要并表示会为之不断努力,也有19.85%的教师表示虽认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会出现松懈努力的情况。也有极少部分教师不太认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就可,或已经对现状满意。进一步分析不同职称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看法情况可以得出,未定级和正高职称的教师中认同专业发展重要性且不断努力的比例较高;而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松懈努力的比例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仅副高职称的教师中有对现状满意的情况;未定级教师中认为不需要一直努力促进专业发展,只要达到自己满意水平就可以的教师比例最高,详见图1。

图1 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看法

而关于教师个人对自身目前专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则根据伯林纳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请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40.45%选择了胜任型教师,28.84%选择了业务精干型教师,16.85%认为自己是熟练新手教师,10.11%认为自己是新手教师,3.75%认为自己是专家型教师。进一步分析发现:3年以下教龄教师大多认为自己处于新手教师水平;3-5年教龄教师大多认为自己处于熟练新手教师;多数5-10年教龄的教师认为自己为胜任型教师;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认为自己为胜任型和业务精干型教师占多数。调研结果基本符合伯林纳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理论规律,说明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所处阶段、水平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但也存在少部分教师专业发展较迟缓,以及少数教师对于专业过于自信或者不自信的情况。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方向,将专业发展方向具体化为7 个方面,调查教师认为最为重要的目标方向,可选两项。职称晋升是教师认为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占比57.3%,明显领先于其他选项;出国(境)中长期研修经历占比41.57%,接下来是进企业锻炼提升实践能力与入选市、省、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选择数相当;取得各级奖项与荣誉、取得职业资格与资质、学历学位提升的需求相当,排位靠后。

3.2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3.2.1 关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规划。调研结果显示:46.44%的教师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对近3年内的目标业绩成果有一定规划;44.19%的教师仅有宏观的专业发展目标,对近3年内需要达成的业绩成果却并没有明确的规划;7.12%的教师尚未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2.25%的教师没有专业发展目标且不考虑制定专业发展目标。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是有所期望的,但也有相对多数的教师尚未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或者说专业发展目标并未落实到实际的业绩成果上,这将影响教师促进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持续性以及努力程度。而且有近期具体发展目标规划的教师人数与没有的人数相当。但在专业发展认知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70%的教师表示认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为之不断努力。这表明部分教师知行未能达成一致。

3.2.2 关于教师目前主要的学习手段。多数教师常用的学习手段是阅览网络资讯、期刊、报纸、书籍等,占比46.07%;约25.84%的教师主要是参加专业相关培训;15.73%的教师主要学习手段是参加教研活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是少数教师的主要学习手段,通过参加专业相关学术会议来促进专业学习的教师占极少数。

而就教师参加校外专业相关培训情况来看,教师大多较少参加校外的专业培训,仅有19.48%的教师参加了大部分自己想要参加的培训或研修。56.55%的教师有意向参加校外培训或研修,但因为条件限制放弃了培训。20.6%的教师有意愿,但没有掌握相关培训资讯。还有少数教师只是被动地参加培训与研修。

从调查来看,教师认为阻碍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缺少专家指点、缺少交流学习的平台等客观因素,而非主观因素。

3.3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3.3.1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最迫切提升的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技术研发能力是目前多数教师认为最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占比45.69%;其次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相当。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不同教龄教师对专业发展能力提升需求不同,见图2。3年以下教龄教师对教育教学能力需求最高;3年以上教龄教师最想要提升技术研发能力;3-5年教龄教师中想要提升专业建设能力的教师比例也较大;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需求比教龄较少的教师要高得多。

图2 不同教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需求

图3 不同学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需求

不同学历的教师对专业发展需求也不相同,见图3。大专学历教师大多数认为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本科和硕士专业发展需求较为相似,博士学历教师提升技术研发能力需求最低,专业建设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需求相对较高。

3.3.2 关于教师期望的学习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最能促进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外出培训研修,占比近50%。其次是占比32.21%的专家导师制培养方式。自主学习占比11.24%,位列第三。第四是校内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占比5.99%。最后是专题讲座培训方式,占比1.5%。

而在促进专业发展的积极因素选项中,首选项是良好的工作、教研、科研环境,其次是优秀的能相互促进的教师团队;第三是较高的薪资;第四是较多的自由时间;第五是较适宜的培训;最后是领导的重视与鼓励。

4 结论及启示

4.1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认识

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教师择业动机偏向良好。绝大多数教师对教师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出于热爱教育事业、 实现自我价值等原因选择了教师职业,他们在工作中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在专业发展中能够对自我有所要求并且投入程度较高。但其中也有少部分教师的职业选择并非出于职业认同,因此,他们工作与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都可能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

同时,教师对自身专业水平有较为准确的判断。结合教师教龄与教师认为自身所处的专业发展水平来看,高职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对自身职业发展阶段有较为正确的认识。仅少数教师表现出缺少专业自信或专业发展迟缓。而且绝大多数教师认同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说明教师专业发展具备了首要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其他所需的条件,并尽可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高职院校一方面应保护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激发他们专业发展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为少部分在专业发展上存在迷茫困惑的教师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4.2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不明确、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途径较为封闭、专业发展行动力不足等问题。高职教师所采取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最优的学习方式,他们期望更为专业的交互性的学习方式,但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途径仍然较为封闭,在促进自我专业发展中也有行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结合每位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通过老带新、交流研讨、专业辅导等方式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进一步建设多元化教师培养体系,打破传统的培训形式,通过为教师提供经济保障、提供交流平台、推行培训假期制等形式,鼓励与支持教师投入多形式的学习,促进自我发展。

4.3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需求较高,排在了首位。不同教龄、不同学历(博士除外)的教师均对此有较高需求。职称晋升则是教师最为关注的专业发展方向。这是因为职称级别是反映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与薪资等个人利益直接挂钩。而教师也希望能获得有效且畅通的途径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

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优化教师工作环境,为教师工作、教学、科研创造良好条件,注重校内教师团队的形成,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学习。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相对缺乏的技术研发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政策制度鼓励与支持教师进入企业、 其他高校、 社会组织参与专业相关技术研发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最后,高职院校应加大职称改革力度,进一步用好职称评聘这一指挥棒,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制定更为科学的职称评聘标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教龄职称高职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