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孙光荣诊治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

2019-07-09张跃双李明玉周晓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阴虚阳高血压病证候

张跃双 李明玉 李 磊 周晓玲*

(1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吉林 辽源 136200;2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脑病科,吉林 辽源 136200;3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对于老年性高血压人群的治疗,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高血压发病比例约占50%,它也是当今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在未服药物的情况下,老年性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SBP) ≥140 mm Hg和(或) 舒张压(DBP) ≥ 90 mm Hg,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SBP≥140 mm Hg,DBP<90 mm Hg为老年性高血压在中医学概念中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范畴,现代医学对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学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也不断发展。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接近50%,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工作亟需解决。国医大师孙光荣行医50余载,孙光荣教授以中和理论为指导论治疾病,疗效显著,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对老年高血压病造诣颇深,验识俱丰,研究并继承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意义深远的任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辽源市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阴虚阳亢型)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31岁;平均病程12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13岁;平均病程12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2011年《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年龄上>60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血压至少3次以上非同日测得收缩压 (SBP) ≥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0 mm Hg,定义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根据2002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医内科学》[3]及 《中医老年病学》[4]的相关标准。主要症状:眩晕,头痛;次要症状:失眠心悸,心烦健忘,耳鸣,腰酸膝软,肢体麻木,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以上的主症必备,次症必须三项以上结合舌、脉表现,方可辨证。

1.2.3 生活质量量表 生活质量表采用临床上普遍公认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1.3 纳入标准 年龄上要≥60岁,患者出院时第一诊断要为高血压病;要符合高血压病Ⅰ、Ⅱ级诊断标准及血压分级标准;要符合中医辨证阴虚阳亢证标准;患者本人同意参加本研究,能够坚持完成整个病程的治疗,同时能自行填写调查问卷,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脱落病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中各脱落了1例,完成所有疗程患者共70例。

1.5 治疗方法 试验组:中和降压颗粒选用生产厂家为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每剂2袋。服用方法:每次服1袋,日服2次开水冲服。对照组选用硝苯地平缓释片(Ⅱ),选用的生产厂家为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其国药准字是H109010052),给予20 mg日两次分服(早、晚)。整个疗程:2组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的疗效性、安全性。

1.6 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为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疗效性观测为中医四诊资料即为症状、舌、脉;中医的证候疗效;生活质量量表;安全性的观测;一般体格检查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常规检查如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

1.7 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SCL-90的统计指标主要为总分项目。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临床试验结束以后,把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总,同时,建立数据库,并采纳SPSS 19.0软件进行所有的数据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比较将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将采用t检验,此项研究所有统计学资料同时取相同的检验水准α=0.05,同时并且以P<0.05判断统计资料间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结束后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最后的试验结果表明:经治疗后的2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症候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试验结束后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疗效差异有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失眠治疗组 35 3.78±1.12时间 眩晕头痛治疗前 3.13±1.21 0.69±0.72ab对照组 35 治疗前 3.28±1.47 3.09±1.29 3.06±0.63 2.66±0.61治疗后 2.17±1.13a 1.79±0.57a 1.49±0.77a 1.41±0.70a组别 例数 时间 腰膝酸软 肢体麻木 心烦健忘治疗组 35 治疗前 2.89±0.99 1.78±0.41 1.92±0.59治疗后 0.89±0.57ab 0.15±0.29ab 0.43±0.31ab对照组 35 治疗前 3.12±1.19 1.81±0.52 1.95±0.22治疗后 1.58±0.79a 0.60±0.17a 0.73±0.29a治疗后 1.19±0.29ab耳鸣2.58±0.53 1.21±0.38ab 0.92±0.46ab心悸3.08±0.99

2.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结果表明在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生活质量差异上有临床意义。

表3 治疗前后2组SCL-90量表抑郁因子比较 ()

表3 治疗前后2组SCL-90量表抑郁因子比较 ()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随访期治疗组 35 1.46±0.37b对照组 35 2.46±0.38治疗前 治疗后4.33±0.49 1.77±0.39ab 4.31±0.50 2.79±0.44a

2.4 2组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及前后,我们对2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进行了全面的监测,未见不良反应。只有对照组中出现了1例颜面潮红、心悸的反应,未经过治疗患者自行缓解。

2.5 2组随访期复发情况 经过治疗后,进行了1个月的随访,在治疗组中,仅有3例出现了复发情况,而对照组出现了5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治随访期复发情况比较

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要优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2组治疗后的1个月随访,复发率的比较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此病主要与肝、肾两脏有关,发病内在因素为阴阳失衡、气血功能失调,上实下虚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肝气郁结为上实,肝火肝风上扰清窍,气、血同时走于上;肾阴虚损为下虚,水不能涵木,肝失滋养后而致肝阳的偏盛,同时,久病后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一般来说,此病早期主要为肝阳的偏盛,中期多见于肝肾阴虚,晚期,多见于阴、阳两虚。周仲英认为:高血压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经证,病理上以“阴虚阳亢”为多见,而表现为下虚上实的证候,此外,有少数患者的后期可见阴伤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叶琳等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与后天的因素相关,如生活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外界刺激关系更为密切,能诱发本病甚至加重病情。此病的病机关键:素体的肝肾阴虚加之长期七情疲劳后,耗伤其正气损害了真元,同时,肝气郁滞日久必定水不涵木,厥阴的邪火上扰了清窍、升降失常而致头痛目眩、烦躁、失眠、耳鸣等诸症丛生。故现代的医家,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上,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然而,基本上都认为阴虚阳亢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

本研究选用中和降压颗粒,以滋阴潜阳、安神定志,并健运中州,方中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此能补阴,则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亦其所宜。天麻:平肝潜阳、熄风止痉,同时可祛风通络。石决明:清肝、平肝,三药同用,此为相须为用,同凑滋阴潜阳的功效,同为君药。杜仲:强筋骨、补肝肾。川牛膝强筋骨、补肝肾,同时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三药配伍后,可通血脉、强筋骨、补肝肾、引血下行,可增君药之力,同为臣药。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而调中。半夏,调脾和胃、祛燥湿化痰,二药合用,相互促进,使脾运复常,气机通畅,胃气和,共为佐药。茯神:开心益智,宁心安神。炒枣仁宁心安神,三药配伍后,可使安神宁心功效更强,又可健脾益肾,消肿祛痰,同为佐药。甘草:调和全方,清热解毒,使诸药不争,而为使药。诸药相配,可滋阴潜阳、安神定志,并可健运中州,使正气自复,邪气自除,诸症必自消。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在中医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随访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和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比较安全。实为老年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患者的研究上,提供了基本的临床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阴虚阳高血压病证候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中医名言拾粹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