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要点的若干思考
——从城市综合体到田园综合体

2019-07-09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徐晓敏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乡土

文|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徐晓敏

1 引言

周其仁先生在《城乡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城市综合体聚焦相对高密度的城区地带,而2017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田园综合体”则是关注农村地带;虽然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存在巨大差异,但两者由于都立足于“综合体”,关注产业融合与业态综合运营,在发展中有着众多相似性。笔者在近十年中参与了众多城市及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开发,包括国内第一个田园综合体——无锡阳山田园综合体,本文在总结笔者和他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两者对比的角度出发,梳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要点。

2 从城市综合体到田园综合体

2.1 概念对比

城市综合体是把城市功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城市建筑实体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的一种城市实体,利用建筑空间复合化、集约化和开放化,满足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旅游、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功能空间需求,并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空间能动关系,从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经济聚集体。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基于上述定义,从产业门类、功能构成、核心特点方面分析:复合化、综合效益提升、重视三产是两者的共同点;农地功能的充挖掘和充分利用是后者的关键点。

2.2 发展目标对比

从政府、企业、居民及个体角度分析,田园综合体发展中,政府的社会效益要求更高、企业要承担更加大的盈利压力、居民和个体参与方更关注乡土空间和田园环境。

表1 城市综合体与田园综合体概念关键点对比分析表

2.3 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城市综合体凝聚了国内外数十年的发展经验,而田园综合体在国内仍处于摸索阶段。后者在众多方面可以借鉴前者的经验和规律,同时也应注意“田园”不是“城市”,警惕使用不当的手法“改造乡村”。

从城市综合体发展经验看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问题一、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政府、企业、居民等深度介入。

问题二、搭建1+1>2 的产业功能组合模式,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集聚效应。

问题三、大面积的、权属与性质复杂的农地梳理和利用方案是发展基础。

问题四、高附加值的、具有田园特质、有区域竞争力的产品开发是项目盈利的关键。

问题五、基于农地的田园环境、乡土空间是基础性的要素,要合理处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布局关系及形态特征。

问题六、具有较长的成长周期,需要长期的规划、经营、管理方案支撑。

上述问题是总结田园综合体规划与设计要点的出发点。

3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要点

3.1 目标与定位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目标不是单一固定的,项目存在地区发展环境、政策条件、项目主导方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规划目标需要做细致的界定和拆分。由于项目操作周期长,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也应当做针对性的界定。但在不同发展目标中,核心要义都是城乡互动,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向乡村流动与聚集。

3.2 区位与资源——导入城市需求与挖掘在地资源

田园综合体发展需要众多因素支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 “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建设,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项目区位与乡土资源。距离主要城市消费人群的时空距离、自身乡土空间景观的吸引力、自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是确定一个地区是否适宜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规模和功能配置的关键条件。田园综合体不是孤立的,需建立在农业产业繁荣和城市功能扩散的基础上,是处于城市辐射范围之内的乡村生活模型。

3.3 基础条件——土地情况、政策背景与权益方分析

农村用地不同于城市用地,其类型、权属等条件更为复杂,参与方经常误读或是遗漏重要信息。初期应当开展充分的调研,从国土规划、村镇行政管理、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收集土地类型、权属、性质变更途径、近远期国土规划方案等信息,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田园综合体肩负促进城乡互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责任,规划中应当充分顺应、利用中央到地方在三农方面的各种帮扶政策,助力实现多层次的发展目标。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及交易、农业产业化扶持、财政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有些政策会限制或影响综合体发展,应尽早提出,力争从“顶层设计”层面规避或减弱政策的不利影响。

表2 城市综合体与田园综合体概念关键点对比分析表

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得出都是各权益方博弈的结果。田园综合体涉及更为复杂的权益方构成结构,充分了解权益方构成及其发展诉求是规划设计重要的基础工作。

3.4 核心要素——城乡互动背景下的田园产品开发

“催化”城市设计观认为,新元素的战略引入,可以复兴已存在的城市构成而没有必要从根本上改变它们,能够形成一项开发带动更多开发,形成一个良性、控制的催化连锁反应。这种“催化”也适用于描述田园综合体里的“田园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田园产品”是指:通过开发利用田园资源提供给住户、游客及开发商的消费产品、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是由田园、乡土空间产生或承载的各种可消费、有高附加值、有区域竞争力的实物或是服务;例如,独特的田园景观、自主品牌、文化符号、农业产品、手工业产品、特色酒店及民宿、住宅、乐园、休闲活动、体育活动等。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发展目标是促进城市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向乡村地带转移和聚集,田园产品开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措施,每个项目中都应当着力塑造具有高附加值和吸引力的田园产品。

3.5 空间结构——基于田园产品组织需求的聚合与离散

“开放下的聚合”是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布局的特点;田园综合体生长于乡土空间中,是在开放的大基调下、聚合与离散的有机结合。传统的乡村物质空间结构与环境相对简单——分布散、规模小、密度低,规划中要在保持乡土空间特质的基础上,增加其多方面的互动和融合:一、二、三产之间,新居民、原住民、游客之间,生产空间、游憩空间、栖居空间之间。

富有乡村景观氛围的农业生产是综合体发展的“基底”,小集聚、大分散的服务业是发展的“动能”。其整体空间氛围是“开放的、公共的”,同时也含有大量的“内聚的、私密的”私有空间。整个规划过程,需要不断研讨开放的、私密的、离散的、聚合的功能空间组合关系。

3.6 设计特质——乡土美学的挖掘与演绎

实践中经常会有“‘田地轮作’‘现代建筑’‘耐修剪灌木’是否应该出现”的讨论,这些其实都归为一个问题,在乡间什么是“美”。

“田园”是田园综合体赖以生存的核心,项目应当保证社区的“原乡特征”。应当寻找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乡土美学系统,泥土的芬芳、砖瓦的韵律、自然的生长、耕作的力量都是乡间独特的美,应当在设计中充分的传承和演绎。

“乡土空间”不是农村凋敝下的物质空间凌乱和基础设施匮乏、“乡土空间”也不应是城市生活与城市建筑的照搬。我们应当引入现代的设计手法、采用植根于当地文化特征的乡土美学要素和符号,营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适应各类产业功能发展需要的空间。

3.7 发展时序——兼顾商业模式与田园空间营造两方面的需求

田园综合体整体建设周期较长,5~10年是常态,会出现边建设边运营的情况。前期建成运营区、在建区、待建区的关系需要做细致的处理:前期建成区是项目的示范与标杆,需要充分考虑其交通区位,考虑其与后期项目在空间、功能、财务收益上的互动关系;在建区要避免对运营区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保障项目持续拥有闲适、宁静的田园空间氛围。发展时序不仅是空间上的安排,更重要的是产业和功能发展的时序安排,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贯穿始终的工作,基于农地的农事体验、创意农业的发展也应贯穿始终。

4 结语

综合体都是在一定空间内多种功能高质量的集聚与链接,谋求高的时空效率,谋求1+1>2 的目标;综合体内在的功能发展关系应当是紧凑的、商业逻辑应当是完善的;应以吸引和集聚外来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为核心发展目标。田园综合体是立足于乡土空间发展的综合体,其核心竞争力植根于田园,农业产业与乡土空间基底是其生长的基础、高附加值的田园产品是其发展的核心、国家众多的三农扶持政策是其发展的助力。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应答综合体的发展需求,关注多层次的规划设计要点,指导其长期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乡土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乡土中国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