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

2019-07-09刘磊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行动者战略农村

文|刘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中国乡村彻底带“火”了。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企业家、学者、村民口中谈论的高频词,而且也成为新时代乡村发展建设的行动任务书和路线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连着用三个“必然要求”,逐层深入地揭示了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风正帆悬,大有可为。但是,如何落实好这一伟大战略,完成好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切实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的确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规划。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实践中,总会出现一些理解和行动的偏差。而这些偏差集中体现为“三热三冷”:一是氛围热、行动冷,主要表现在乡镇政府层面,乡村振兴战略天天说、回回讲,嘴上说工作重要,却不知道如何做,也不愿不敢尝试探索,成为典型的“有目标无想法”的代表;二是政府热、行业冷,主要表现在政府下决心要行动,但是在寻求与农村农业有关企业、相关部门、研究机构的帮助时,往往会碰壁或被淋一通凉水,以至于“有想法无做法”;三是干部热、群众冷,主要表现在一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项目,习惯性地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破坏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因而即便有做法,也鲜有群众基础,难以做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全社会系统性工程。要想完成这一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任务,必须汇集全社会的智慧,同时发动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社会学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告诉我们,在行动者网络中,每一个行动者都是网络的一个结点,结点之间经通路链接,共同编织成一个无缝之网,行动者之间通过相互认同、相互承认、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协调的行动之网。在构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中,实现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因此,在这个网络中不追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部行动者的局部行动,而要做到所有行动者总动员,做到所有行动者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全员保障。

构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要识别和确认乡村振兴行动者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党的领导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石,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党和农民是乡村振兴网络中的重要行动者,其中党是乡村振兴网络的领导行动者和发起行动者,农民是乡村振兴网络的主体行动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还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这方面,既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又要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此外,还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团体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性力量。总之,就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构建乡村振兴行动者协作的无缝之网。

构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要找准行动者兴趣和利益的结合点

行动者之所以愿意进入行动者网络并发挥作用,一定要有其兴趣和利益。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手段吸引行动者。在政策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在市场手段方面,不断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同时也兼顾公平性。比如,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在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方面,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构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要实现行动者的角色定位和转换

角色定位是界定行动者功能和权责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的角色定位,各个行动者在乡村振兴的网络中才不会出现“工作抢着做”“工作无人做”“工作不会做”或者“无人做工作”的情形,也不会出现“缺位”“越位”“卡位”等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行动者网络中,党担负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的职能,政府起推动作用,农民担负着主体作用。除了角色定位,根据形势需要,相关的行动者还要学会角色变换。比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这样党政一把手和五级书记就有了新的角色,并要及时适应这一新角色。对于农民行动者来说,随着国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政策的实施,农民也要学会这一新角色的转变。同时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行动者,也将在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的进程中,推进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角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集团。

构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要坚持创新探索

乡村振兴是一项实践性的事业,没有现成模式和先例可以遵循。这就需要每个行动者,通过网络内的协同行动,坚持创新和尝试,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当作行动者网络的使命。探索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争取形成乡村振兴有关工作试点,先行先试。如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的试点;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继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等。二是勇闯制度“无人区”,通过有益的行动探索为健全国家制度做贡献。目前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有些制度还没有建立。比如,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面,需要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以便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在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方面,也需要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指导意见;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等方面,目前也都缺乏相关指导性的意见。只有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有效的制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全民战略。处于其中的每一个行动者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能够无缝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也将顺利实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将全面展开。

猜你喜欢

行动者战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社会网研究的启示
区域旅游行动者网络构建的路径研究—基于田野调查法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