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壶飘香,传情达意
2019-07-08汪叶
汪叶
摘 要 紫砂壶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精神文化价值,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紫砂壶成为当代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佳品。对于制壶艺人而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要与时俱进,在创作中融入能反映当代人们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元素尤为重要。本文以紫砂壶“端雅”为例,浅谈其造型装饰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
关键词 紫砂壶;端雅;文化美
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和精神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紫砂壶艺与时俱进,在历代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形成精彩纷呈的造型工艺体系,既提升了紫砂壶艺的艺术效果,又使其形神兼备,赋予其艺术的精神性。
造型是紫砂壶艺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作为一把壶精神外放的基础,点、线、面的变化都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赋予作品不同的精神气质。身为一名紫砂艺人,应十分注重工艺的严谨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处细节,方能造就一把完美的作品。紫砂壶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光素器、花器和筋纹器,光素器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构造,花器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花草虫鸟,筋纹器讲究韵律美和形式美,大多用来表现瓜果和花朵的形态,三大类型相互结合,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紫砂壶“端雅”(见图1)以圆器为基本造型基础,契合“圆、稳、匀、正”的造型规则,给人以“珠圆玉润”的视觉效果。此壶身筒由流畅的曲线勾勒而成,呈一个半球体,饱满敦厚、重心沉稳,给人以柔和清雅的视觉美感;底部圈足,稳定地立于平面,给人静穆之感;壶盖为嵌盖,与壶身严丝合缝,盖面弧度与壶身贯通,浑然一体;壶流为饱满短促的一弯流,线条柔和、出水顺畅,与自然上扬的圈把相对应,一气呵成、舒展有度;圈把形成一道唯美的圆弧,优雅而不乏动势,给人以展翅飞翔的轻盈飘逸感。整壶秉承“柔中寓刚、圆中有变”的规范要求,制作严谨,各部分比例协调,线条圆润流畅,形体浑圆静雅,充分体现出圆的对应和统一,让人感受到圆融清和、隽永耐看的气质,整个壶身宛若一池涌动的春水,流露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圆器是紫砂壶造型中最为常见的器型,紫砂圆器契合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圆满和饱满,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和为贵的图腾象征,圆则满,满则圆,心有圆满便安宁不争,便能以和为贵、取道中庸。此壶以圆器为基本形制,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对圆形的崇拜,以及对人生和世事的哲学思考。
此外,紫砂壶“端雅”采用了局部花器装饰技法,局部花器装饰技法是紫砂壶造型中的常见手法,在光素器的基础上汲取花器的造型装饰工艺,以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形态为原型,表现出物象的特征,形象生动,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此壶在盖钮的设计上采用了雕塑的装饰技法,雕塑造型以鹅为原型,脖颈流线优雅,嘴巴扁长,身部饱满,尾巴上翘,显出灵动的羽翼,仿若在水中自在地游着,轻轻划过,水面泛起一圈圈纹状的涟漪。盖面以段泥饰水纹状,水波荡漾,更是栩栩如生,提升了整壶的意境。盖钮位于整壶中央位置,构思巧妙、灵动非凡,给人以浪漫优雅之感,可谓此壶的画龙点睛之笔。壶身采用了陶刻的装饰技巧,陶刻是紫砂壶装饰最为常见的手法,从运刀到画面布局都有一定的讲究。陶刻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欣赏此壶陶刻,只见题铭“端雅”两个大字,边上附几行小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最后落款字体雄健有力、入木三分,端正中又有几分潇洒之意,从容不迫,有行云流水之畅,又流露出几分幽趣,娴熟的运刀为有力的陶刻奠定了基础,陶刻者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书法功底为之注入神采和灵韵,所谓“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不外如是。紫砂壺陶刻装饰有“切茗、切壶、切情”的创作要求,刻绘与壶体相辅相成、互相成就,造就一把完美的紫砂作品。此壶陶刻引用骆宾王《咏鹅》中的诗句,表现出白鹅在水中嬉戏的姿态,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与盖钮造型相呼应,契合整壶题材,自然、真切、传神。
鹅体态洁美、性格温顺、忠实主人、善解人意,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壶将紫砂圆器与花器造型相结合,意境唯美,仿若眼前有一池碧绿的春水,岸边杨柳依依,洁白优雅的天鹅在水中自在嬉戏,天鹅经过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如此自然之趣,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得到短暂的平静,心灵渐渐放松下来,勾起了人们对自然、对田园的向往,引起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参 考 文 献
[1]王锡军.圆满融通品佳境,趣壶深远意浓浓——《圆趣壶》的造型意蕴[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