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大方无隅壶”的寓意

2019-07-08万美群

江苏陶瓷 2019年1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紫砂壶

万美群

摘  要  一把完美的紫砂壶往往古朴雄浑、气韵丰沛,充分汲取文化精髓,与人进行精神交流,产生情感共鸣,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紫砂壶“大方无隅”将造型艺术和传统文化结合于一体,以道家“大方无隅”的思想内涵为创作灵感,触类旁通,融入自身的理解,构造出独特的造型风格,使作品达到完美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效果。

关键词  紫砂壶;方器;道家思想

紫砂壶是我国传统的泡茶品茗器皿,其使用广泛、知名度高,以其独特的材质、优良的使用性能而被誉为“茶具之王”,在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更是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其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不断发展,汲取了传统文化和多种艺术文化的精髓,提升了作品的壶艺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给人以超越普通器皿的情感触动,让人爱不释手。

1  紫砂壶“大方无隅”的造型美

紫砂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者为主的造型体系,紫砂方器是光器的分支,也是紫砂壶造型中独树一帜的门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紫砂方器的独特不仅表现在它的造型上,还表现在它的工艺和艺术价值上。紫砂方器拒绝媚俗,但也不排斥圆润;风骨峭拔,但绝不孤芳自赏。方器以方为基本形制,分正方、长方、六方、八方等多种形体,虽为方器,但追求方中寓圆,运用各种长短直线、曲线组合,表现出刚柔并济的气度。行话称:“一方抵十圆”,足见紫砂方器工艺之难。

“大方无隅壶”(见图1)为典型的方器,身筒呈六方形,六条棱线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从壶盖延伸至壶身,上下贯通,使壶身边角圆润、骨肉亭匀,显出刚柔并济的力量;壶盖与壶身相对应,亦呈六方形,肩部、盖口、盖面皆作六方形状,显出层层递进的立体感,压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子母线吻合,形体上统一和谐;拱桥钮与壶身对应,显出刚柔并济的美感;三弯流从壶身自然胥出,大气延伸,优雅而不失挺拔利落之感;提梁式壶把宛如一条优美飘逸的玉带,自然衔接着壶身,中和了壶身的敦厚,虚实结合,平添几分轻盈灵动,雅致中又带着一丝脱俗的仙气,在视觉上给人以舒展圆融的感受,美观的同时又不失实用效果。整壶线面挺括、刚柔相称、角度圆润,整体构造和细节处理都十分老练独到。作品既保留了方器的原始风格,又融入了圆器特色,在结构上注重点、线、面的统一结合,张弛有势,在泥料上选取色泽淡雅沉郁的原矿紫泥,灵动的艺术语言和色泽观感相统一,给人以刚健挺拔而又圆融大度之感,提升了整壶的艺术效果。

2  紫砂壶“大方无隅”的文化美

“大方无隅”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白是一种十分纯洁的颜色,但若太白了,稍有污点就会破坏画面感,反容易被玷污;同理,方形有棱有角,却容易伤人,但棱角多到一定程度,就近于圆形,不见了棱角。如同我们的地球,本是高山深壑,但我们从整体上看却是一个圆球,局部或苍凉、或清秀,都无法敌过整個地球的大美和磅礴,这便是整体大于局部之理。从道德层面上讲,真正的方正之人并非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碰之则伤的人,而是内方外圆、大而不见其隅、广而不触其角的大方之家。正如真正见多识广的人,往往不会固守教条和死理,他会多维度地思考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便圆融通达了。太白的事物反容易被玷污,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最好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声响,其中蕴含了老子的辩证思维和对自然的崇尚,把万物的最高境界归于自然而非人为。紫砂作品“大方无隅”通过方圆相济的造型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滴水,可方可圆,润泽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得豁达、圆满。为人需方,“方”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做人要坚守气节,才能活出尊严,人生才有意义;“圆”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智慧。真正懂得“方圆之道”的人,隐忍、心胸豁达,面对挫折和逆境时能够积蓄力量奋力一发,能够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游刃于人生风雨中。紫砂壶“大方无隅”蕴含了道家的自然哲学思想和辩证原理,与儒家所提倡的“方圆之道”也不相而合,寓意丰富而深刻。

3  结  语

宜兴紫砂壶历来被奉为茶器中的精品,集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于一体,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身为紫砂手艺人,不仅要锤炼自身的制壶技艺,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技能,以求索创新的心态赋予作品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挂在树上的茶壶
泡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购买紫砂壶4忌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森田疗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