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2019-07-08熊安军
熊安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积极提倡。”
综合性学习要求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 方寸之间腾挪——语文学科内部知识能力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能力综合运用,加强语文课程内部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诵读是是学生“读”能力的一个分支,是儿童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方法,也是要重点训练的能力。但是由于存在着诵读方式单一,重视不够,又显得比较薄弱。所以师生开发了“诗意秋色”语文诵读综合性学习课,共同创新了多种诵读方法,并将之运用在描写秋天诗词的诵读上。古诗词走进了的心灵,破除了诗、人的疏离,获得新的诗意体验。
“诗意秋色”语文诵读综合性学习片段
1.1《山行》诵读 强化诗情
1.1.1 按节奏朗读
1.1.2 三法朗读
(1)慢读。(2)高读。(3)低读。
(4)任选一种方式练,也可以把三种方式合在一起练。
(5)师小结: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会让我们格外清楚地体会到诗的味道——高远的、缥缈的、自由的、低回的、陶醉的……
(6)特别是把几种方法合在一起,那我们就会创造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7)教师小结:高低快慢,抑扬顿挫,古诗的感觉真好。
1.1.3 古法吟诵《山行》
师生合作,用现代朗诵和古代吟诵交错配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1.2 诵读一组诗歌,体会意境
1.2.1 出示一组诗词歌
1.2.2 大屏幕:四幅图,左右两组诗,情绪、色彩上有什不同?是怎么发现的?
一组明亮欢喜,一组暗淡忧伤。
1.2.3 大屏幕:万山红遍图、落霞与孤鹜图
你会选高读、低读、慢读方法中哪一种读法?
配乐朗诵、体会(明亮的秋天)
1.2.4 大屏幕:古道西风瘦马图、枫桥图
你会选高读、低读、慢读方法中哪一种读法?
配乐朗诵、体会
1.2.5 邀请听课的老师们露一手。
小结:不管是明亮的秋天,还是忧伤的秋天,只要有了诗意,就是最美的秋色
2 跨界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科学、数学等相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桥之美”语文综合性学习片段
2.1 快速阅读《赵州桥》
(1)勾出要点,体会赵州桥的特点。(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根据旁批的说明方法,体会是怎样表现桥的特点的?
2.2 赵州桥石栏板精美图案展现了桥的艺术之美;桥的坚固耐用,也展现了科学之美。但要从艺术科学角度做更广泛深入的探究,需要美术、科学老师协助。有请美术老师闪亮登场。
(1)美术老师出场,侧重从美术角度引导探究感受桥的线条、造型,色彩之美。
(2)科学老师出场,从科学的角度(力学、材料、计算…..)引导探究科学之美。
(3)桥梁专家讲解港珠澳大桥的科学之美。
2.3 小结:
由语文的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如何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点,到通过特点我们发现了桥之美。在美术科学老师的帮助下,艺术之美科学之美让桥的记忆更加丰满。
3 穿越课内外——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要求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诗意秋色”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部分环节是这样的:①学生网上搜集整理有关长城、三峡、额济纳的秋色图片,拍摄生活小区的秋色图片,配上贴切的诗句(古诗和现代诗均可),也可以自己写一段诗意的文字。②小组合作,在家长的指导老师下制作成ppt,配上音乐。③班级交流展示。
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融合课内外,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又培養了学生合作能力、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实现了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作者单位:重庆北碚朝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