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2019-07-08张君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张君

摘要: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于感染猪细小病毒而发生的一种重要传染病。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以及血清学呈阴性的经产母猪感染后容易出现流产、屡配不孕以及产木乃伊胎、畸形胎、死胎、弱仔等。该病在全世界各地都可发生,且在大部分猪场呈现地方性流行。另外,该病毒往往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给养猪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病;致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121-02

1 致病机理

妊娠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就会出现病毒血症,并导致繁殖障碍,且病毒可通过血液穿过胎盘造成胎猪感染,容易产出木乃伊胎、死胎或者弱仔,而母猪自身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来说,如果母猪在妊娠少于35天时感染病毒而导致胎猪被感染,因此时胚胎的骨骼还未发育,死亡的胚胎可完全被母体吸收,最终变成一块非常小的类似垃圾的凋落物被母猪排至体外;如果母猪在妊娠30~55天感染病毒,胚胎会发生死亡或者木乃伊化;母猪在妊娠55天时第1次感染病毒,即可通过胎盘有选择性地导致胚胎死亡;母猪妊娠70天左右时,胎猪已经开始形成免疫系统,此时即可自我保护,抵御外来病毒。

母猪初次感染病毒后,需要经过10~14天才可进入子宫并导致胚胎感染,但侵入子宫后,病毒会以非常慢的速度从一个胚胎蔓延到另一个胚胎,出现不同大小的木乃伊胎。

2 流行病学

2.1 病原特性

该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抗热、酸、碱以及消毒药的能力。如在56℃条件持续处理48 h或在80℃条件持续处理5 min,其感染力和血凝性才会消失;对pH值的适应范围非常广;对氯仿、乙醚不敏感。因此,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在污染的猪舍内可存活长达几个月,往往会出现长时间的连续传播。即使污染圈舍经过严格消毒,但易感染猪进入后,依旧可能感染病毒。

2.2 易感动物

只有猪能够感染猪细小病毒,且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家猪以及野猪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初产母猪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带毒猪以及被污染的圈舍,病猪排出的粪便、尿液以及精液等中都含有病毒。该病可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水平传播,还可经由胎盘进行垂直传播。该病的传染性非常高,只要易感健康猪群中侵入病毒,经过一段时间就会使整个猪群感染,且感染后会在较长时间内呈现血清学阳性反应。

3 临床症状

3.1 母猪感染

该病主要是导致妊娠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失去繁殖力或者繁殖异常,即妊娠母猪患病后会发生流产、胚胎死亡、胎儿木乃伊化、产出死胎或者弱仔,还会造成发情异常、屡配不孕等。部分妊娠母猪和幼猪在感染初期会表现出体温升高的情况。

3.2 公猪感染

公猪感染病毒后,尽管精液中长时间含毒,但不会严重影响性欲和受精率。

4 诊断方法

4.1 病原学检测

在细胞中接种病料后培养,分离得到病毒即可确诊感染发病,主要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但分离病毒操作繁琐,费用高,所需时间长,容易被其他病毒影响,且随着胎儿死亡时间的延长,病毒的感染力会有所下降,因此较少在临床上应用。

4.2 血凝抑制试验

主要在感染后进行抗体检测。该法的特异性较高,步骤简单、快速,可用于大量诊断,是基层兽医在检测病毒时常用的一种比较经典方法。但该法具有较低的灵敏度,在低滴度感染时不易检出,无法区分野毒感染的猪和接种灭活疫苗免疫的猪,只能用于辅助诊断。

4.3 血清中和试验

该法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病毒,观察细胞病变对抗体滴度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该法需要先测定毒力,如果剂量低无法导致细胞病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在判定细胞培养和细胞病变结果的要求较高,在基层诊断中不适用。

4.4 荧光抗体染色法

取病料组织制成冰冻切片,接种使用荧光抗体诊断液进行染色,置于37℃培养箱中,经过30 min取出,依次使用PBS、中性蒸馏水冲洗,干燥后滴加少许磷酸甘油,放上盖玻片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如果细胞内出现亮绿色的荧光颗粒,即可判定存在细小病毒抗原。

该法具有耗时短、检出率高、敏感性强的优点,但必须使用荧光显微镜等精密仪器,且要求操作人员熟練,只适合在实验室诊断应用,在基层中不适用。4.5 乳胶凝集试验

4.5.1 定性试验

各取1滴检测血清(无凝块、无沉淀、无腐败)、阴性血清、阳性血清、稀释液,分别放在同一玻片的不同位置,再分别滴加1滴乳胶抗原,充分混合,在3~5 min内进行观察。

4.5.2 定量试验

取血清进行连续稀释,不同浓度中各取1滴放于乳胶凝集反应板上,并设置对照组,接着再分别滴加1滴乳胶抗原,充分搅拌摇动后进行判定。

4.5.3 结果判定

如果超过50%的乳胶发生凝结,出现颗粒,液体变得浑浊或者完全透明,即可判定被检血清呈阳性。

该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适合在基层中推广应用。但该法只能检测IgM进行病毒定性诊断,无法用于检测抗体滴度。

5 防控措施

5.1 免疫预防

目前,避免易感猪感染发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免疫接种疫苗,常用的是灭活苗。灭活苗又可分成细胞培养灭活苗和组织灭活苗,其中最常用的是油佐剂细胞灭活苗。

一般来说,新生仔猪适宜在大约20周龄免疫接种猪细小病毒疫苗,后备种猪适宜在配种前至少20天免疫接种疫苗,经产母猪适宜在产后15天免疫接种疫苗,每年需要进行2次接种,连续使用3年即可;种公猪在每年春秋季节各免疫接种1次。如果猪曾经感染该病,大部分会获得免疫力,体内会产生较高滴度、持续长时间的抗体,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此时无需再接种疫苗。

5.2 疫情处理

猪群出现发病后,要先对疑似病猪隔离,并尽快确诊,立即划定疫区,并对其进行严格封锁,制定有效的扑灭措施。整个猪场,尤其是被污染的猪舍要进行全面清洗和彻底消毒。对病死猪尸体、排出的粪便以及其他废弃物要采取高温消毒或者深埋处理。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