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霍乱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2019-07-08于超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于超

摘要: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接触性、系统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和下痢以及呼吸道症状为典型临床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发病会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主要介绍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禽霍乱;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066-02

1 病原

該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不形成芽胞也无运动性,革兰氏染色呈阴性[1]。涂片用瑞氏或美蓝染色,镜检可见菌体呈卵圆形,两极染色较深,中央染色较浅,似并列双球菌。该菌为兼性厌氧菌,可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但不生长不繁茂,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状况良好。该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低,常用的石灰乳、石碳酸以及漂白粉都能将其杀灭,在高温、干燥、阳光照射的条件下很快死亡。但在腐败的尸体、粪便和浅层土壤环境中,可长时间存活。

2 流行特点

该病的流行和发生无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雨水较多的夏、秋季以及温度多变的的春季发病率较高。该病在各地区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各种鸡、鸭、鹅等家禽以及野禽对该病均易感。但存在一定差异性,鹅易感性较差,鸭易感性较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对鸡易感性较强,以成年鸡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最为严重。患病禽和带菌禽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等,健康禽通过直接接触病禽或带菌禽而感染,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等被感染。另外,各种动物、昆虫、寄生虫也可携带细菌进行传播。当饲养管理不当,天气突变,饲料中缺少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时都可能诱发该病[2]。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病程长短及临床症状可将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常发生于疾病流行早期,禽毫无征兆突然死亡,或者死亡前突然惊慌,全身痉孪、不断抽搐,最终倒地挣扎,数分钟后死亡,病程最长也不过数小时。最急性型的病禽死后剖检,多数没有特征性病理变化,少数可见心外膜有少量的点状出血,肝脏表面可见灰黄色坏死点。

急性型病症临床最为常见,病禽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肉髯肿胀,边缘紫黑,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离群呆立,羽毛凌乱,伴有下痢,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粪,粪便混有血丝或血块,气味腥臭,病禽口、鼻有大量分泌物,呼吸困难,喉咙有声响,病程最短约0.5天,最长可达3~4天。病鸡死后剖检可见,表面皮肤发绀,腹膜、皮下脂肪常见少量出血点,心包增厚,心包内有纤维素絮状液体,心冠沟脂肪及心肌有点状出血,而心冠沟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及上呼吸道黏膜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颜色呈黄棕色,肝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针尖状坏死点。脾脏略微肿大,质地变软。小肠浆膜和和黏膜有出血,十二指肠呈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混有血液。

慢性型病症多发生在流行后期,由耐过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禽临床表现食欲下降,腹泻频发,体况消瘦。冠髯肿胀,苍白质硬,逐步坏死、脱落。鼻孔流出黏性分泌物,鼻窦肿大,喉头有黏液聚积,呼吸障碍。腿关节肿胀,出现跛行,病程可达数周,最后虚弱衰竭死亡。即便经治疗最终康复,也将长期带菌,同时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大大降低,失去饲养的价值。死后剖检,病理变化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呼吸系统受到侵袭时,病变主要在鼻腔和气管,可见有炎性渗出物。关节受到侵害,关节腔内有浑浊或干酪样的渗出物。

4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给家禽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控制好栋舍的温度,保持干燥通风,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拥挤产生应激。及时清理舍内的粪便、垫料以及各种废弃物,定期对舍内的环境、器具、围栏、室外场地进行消毒。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对进入场区的人员、车辆以及物资进行消毒,杜绝外部病源的传入。及时淘汰病禽、带菌禽,对病死禽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特别是被污染过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引进种禽时,要坚决杜绝从疫区购进,新引进家禽要先进行隔离饲养,待隔离期满后,经检查无病,方可混群饲养。合理搭配饲料,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确保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充足,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对疫病流行地区,应采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该病菌对抗生素敏感,临床治疗用药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致病菌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用药前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敏感性最强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也可应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如黄芪、蒲公英、野菊花、双花、板蓝根、雄黄各350 g,藿香、乌梅、白芷、大黄各250 g,苍术200 g,将其研成细末状,按每天饲喂量的1.5%拌料使用,连喂7天,以达到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艾国良,陶钧,李福云.禽霍乱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02,34(4):31.

[2] 段文敏,张广斌,李文荣,等.禽霍乱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畜禽业,2011(8):61-62.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