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域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08林春彬
林春彬
摘 要: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原有的国企和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纷纷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经过改制转为民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逐渐壮大,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地方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县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天长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县域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以期对其他县级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有所裨益。
关键词:县域 民营企业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事实证明,哪里民营经济活跃,哪里经济就有活力。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地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和加强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天长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由滁州市代管。除一面与安徽省来安县接壤外,其余三面被江苏高邮市、仪征市、六合区、金湖县、盱眙县五县市区环抱,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县级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产业格局中的两翼之一,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天长市先后实施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天长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天长经济的主角和主力军,民营企业全民创业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省学习典范。截止2018年底,全市现有工业企业4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3家,2018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32亿元,全市擁有高新技术企业89家,2018年实现产值448亿元,民营企业1.5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4万户,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数在全省县级城市中居第一。目前,天长工业已形成仪表光电缆、电子及元器件、装备制造、新型生物、健康食品、玩具服装、新能源七大产业板块,工程塑料、柴油机缸盖、机械模具等配套产品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被评为全省产业集群优势县。全市培育形成了如天大、天康、安缆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也产生了一批如缸盖公司、昭田磁电、华盛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所有这些为天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天长市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近年来天长民营企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体量和总量都有较大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企业规模总量偏小、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管理人才紧缺、产品档次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等普遍存在。[1]
一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弊端。由于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在产品档次上,没有长远的产业战略规划;在生产工艺上,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先进设备应用不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之采用贴牌、租牌的销售方式,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规模上,总体说,天长民营企业“铺天盖地”,但缺少“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在企业管理上,现代管理意识淡薄,先进管理模式应用不广等问题较突出;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还未建立;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所有这些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扶持,常常能够得到银行的长期贷款,但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由于种种限制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发展受到影响。
三、促进天长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以“万众创新”注入新活力,健全完善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以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为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支持、扶优扶强、定向培育”的思路,全力开展企业帮扶,努力实现天长工业经济转型快速发展。[2]
(一)优化产业结构
一方面,继续加大工业产业整合力度。打破天长市民营企业传统和新兴产业分类界限,将天长市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按照关联度进行整合,并根据整合后的产业提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措施。另一方面,继续加大产业引导。聚焦聚力发展仪表光电缆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有前途、有发展潜力重点产业,大力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挂大靠强实现升级,加深合作关系,拓宽合作范围,以重点项目为依托,通过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抢抓发展机遇,尽快形成我市工业的产业特色集群。
(二)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推动天长优势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加强与国企、央企、上市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牵动性强的新项目,加快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层次提升和发展后劲提升。借鉴外地经验,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分类打造,重点建设重点发展型、特色发展型、优化发展型三类园区建设,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是重点发展型区域。将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金牛湖新区确立为重点发展型,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板块。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发展仪表光电缆、装备制造、新能源、玩具服装四大产业集聚区。金牛湖新区着力打造以科技研发、文化旅游、休闲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新区和田园城市,发展成为天长对接南京的“桥头堡”和天长城市副中心。通过重点区域打造和发展,带动天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全新增长极。
二是特色发展型区域。打造铜城、杨村、汊涧和金集四个特色工业园区,突出“专、精、特、新”发展思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推进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三是优化发展型区域。着力在每个镇重点培育1个带动强大、科技新、效益好、品牌响、规模大的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兴镇。
(三)优化机制体制
一是实施集团战略。加大对大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创优、转型升级,使之真正成为天长工业经济的领头雁、主引擎。
二是推动专业化发展。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扶持力度,确保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
三是提高投资质量。对列入淘汰类、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產能过剩产业的项目实行立项禁批、用地禁供、环保禁评、金融禁贷措施。建立新建项目落地审批制度,努力构建起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提升管理水平。大力引进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等措施,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积极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家树立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并举转变的理念,鼓励和引导企业运用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努力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
(四)优化要素结构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企联姻”“招才引智” “创新开发”“联合互补”等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技合作,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使技术和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大新产品、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切实提高产品档次、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提升工艺装备水平。鼓励企业提高对传统产业先进装备、先进工艺的投入比重,使一批企业拥有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技术装备,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降低用工成本、扩大产能、提高质量。
三是提升产业价值链条。一方面,着力打造企业品牌优势。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扶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对为国内外知名企业贴牌的企业,支持他们争创具有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商标,打破“低端锁定”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区域品牌优势。依托天长现有特色产业集群,将企业品牌发展同区域品牌发展有机融合起来,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和具有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五)优化发展环境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改变作风,做到既守住底线、清正廉洁,又优质服务、促进发展。要持之以恒地在“清”“亲”字上下功夫。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实际行动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让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具体来说,地方政府至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优化和简化审批流程和程序。按照“同步受理、同步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要求,推行重大工业项目“全程代办制”,加快立项、土地、规划、环评、消防等审批事项办理进度,严禁增加行政许可条件和程序。同时,降低项目审批成本,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和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培育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投放力度,并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上浮比例。
三是充分运用各类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各类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集中进行梳理,集中现有资源统一运用;根据天长产业提升、企业提质、平台提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群集聚、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扶持、项目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引进、品牌创建申报、资源要素供给等方面,出台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
四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引进促进多元化投入,以政府注资、争取项目、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设立建立转型升级信贷引导基金,与商业银行合作,通过放大信贷规模为实施转型升级或新上新兴产业项目的重点骨干企业提供贷款;大幅提高天振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加强与省担保集团合作共建,建立“银政担”三位一体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支持小贷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银行业是主力军,但不能靠银行业金融机构单打独斗,加强财政、工商、税务监管部门的联动,应当做好政策传导,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道阔.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2,(04).
[2]王琛,王效俐.企业战略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