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总是肿肿的
2019-07-08崔松
有些人看起来总是胖胖的、肿肿的,有时候人看起来胖可能是水肿引起的。水肿有生理性水肿和病理性水肿之分。
生理性水肿有两种:第一种称为“晨轻暮重”型,就是早上比较轻,晚上肿得厉害;第二种叫“走得掉的水肿”,就是走着走着可以消掉的水肿。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水肿呢?有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在脚背上或者小腿上按一下,有一个凹陷就是肿了。人体藏了5千克的水,腿上也是按不出凹陷的,要藏5千克以上的水,腿上才能明显按出凹陷。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称体重, 一个人是不可能一天胖几千克的,但是肿的人往往一天的体重波动超过1千克。如果确实是水肿,就需要分辨水肿的类型。
先来说“晨轻暮重”型水肿。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分别称一下体重,如果体重相差1千克以上,就要考慮这个问题。一般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女性身上,而且多发生在微胖界的女性身上。人体内有一种激素叫醛固酮,平常人醛固酮的分泌都是有规律的,变化不大,但是对于稍微胖一点的女性,在卧位的时候它就分泌得少,在站位的时候它就分泌得多。醛固酮又叫抗利尿激素,它只要分泌一多,小便就少了。于是醛固酮在卧位的时候分泌得少,小便就多了;而在站位的时候,醛固酮分泌得多,小便就少了,排不出去的液体就会使脚水肿。
再说说“走得掉的水肿”。早上起来还行,坐一会儿腿就肿了,站起来走一会儿,肿就消了,这叫“走得掉的水肿”,与“晨轻暮重”型水肿相反。
这牵涉到人体的两个泵。第一个泵是心脏,心脏把血液运送到全身。运送到脚以后,血液回到心脏需要克服重力,这就需要通过另外一个泵给静脉加压,这个泵就是小腿的肌肉,叫腓肠肌。腓肠肌功能好的人在不停走路的过程中压迫静脉,让血液像坐电梯一样一层层地回到心脏,经过气体交换再流向全身。所以,心脏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腓肠肌很薄弱,小腿没有肉或者没有力气,坐久了就容易脚肿。起来走动走动,锻炼腓肠肌以后,水肿又能消退。
这样的生理性水肿建议锻炼腓肠肌,可以站着不停地踮脚尖或者坐着把脚不停地曲起来放下去,这是对腓肠肌收缩功能的一种锻炼。不停地锻炼腓肠肌,脚就不容易肿了。
病理性水肿,也就是因为内脏出问题而产生的水肿。鉴别水肿到底是内脏还是局部的原因所导致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水肿对不对称,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肿。
如果仅仅是身体一侧出现水肿,一般来说是肢体局部回流出了问题,或者是局部形成血栓。如果是对称性的水肿,一般就是全身性疾病,最常发生在心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人体体液循环中就像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心脏在上游,它将血液泵出来,然后经过肾脏的滤过形成尿液排出。这两个脏器出现问题,都会引起水肿。
如果心脏的功能低下,就好比原本水泵的功率是6000瓦,现在只有3000瓦,没法完成原来的任务。本来要处理100吨水,功率下降了一半,只能处理50吨水,那剩下的水怎么办?
与城市的下水道一样,一旦超出它的排水量,多余的水就会积起来形成水肿。如果积在肝里,就会出现肝瘀血;积在肚子里,就是腹水;积在胸腔,就是胸水。又因为水往低处流,最明显就是积在脚上,然后从脚趾向脚背、脚踝、小腿、大腿蔓延。所以,心源性水肿最容易表现为脚肿,然后从脚一点点往上蔓延。有种特殊情况,就是当人不能站立,比如中风或者其他疾病导致长期卧床时,就不是肿在脚上,而是肿在屁股上。
肾脏的第一个功能是滤过,全身的血液都要经过肾脏,把不好的东西排出去,这就是粗滤。肾脏的第二个功能是重吸收,把蛋白质、糖之类的好东西再吸收回来,不让它们流掉,但剩下的废品还是要排出去的。
如果肾脏出了问题,第一种就是滤过出了问题,不能把水滤过、排出,因而出现尿少的症状。不能排出去的水就积在身体里,全身肿起来,同时出汗都有股尿味,长此以往就发展成尿毒症。第二种是滤过没问题,但是重吸收出了问题,脏东西排出去,蛋白质、糖之类的东西也排出去了。蛋白质就是营养,而低蛋白也会引起水肿。以前困难时期人们吃不饱饭,血里的蛋白质少,得这种水肿的人就很多。
(摘自《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