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路 打造服务为民的政务新媒体形象

2019-07-08郑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4期
关键词:官微政法委政法

郑伟

政务新媒体近年来蓬勃发展,逐渐成为群众与政府互动、政府开展网络问政的主流。作为“北京政法”微博的负责人,如何在新媒体传播的格局下做好政法新媒体,成为我日常研究的工作重点。近几年来,“北京政法”微博多次荣获优秀政法新媒体、最具影响力政法新媒体等奖项,正是业界和网民对我们工作思路的肯定。回顾几年来北京政法微博的运维工作,坚持以网民的需求为中心,围绕网民的需要做好回应和服务,是北京政法在同级政法微博中更具传播力、在广大网民中更具认可度的主要因素。这也再次证明,政务新媒体的核心是政务,而非媒体。

一、转变观念,语言形式接地气

微博是草根聚集、微言大义的平台。网络世界没有官民之分,网民不喜欢居高临下的那一套,“说官话、打官腔”的微博不受网友欢迎。作为北京市委政法委外宣网站首都政法综治网的官方微博“北京政法”从名称上来看相对严肃,为此,我们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投民所好,努力说网民爱听的话,努力用网民爱看的形式说,不板官方面孔,打造我们的亲和力。

(一)早安晚安,真诚问候不傲娇

在栏目设置方面,通过固定栏目和话题栏目相结合,增加人情味。“北京政法”在设置“授权发布”、“媒体聚焦”等信息发布必备栏目的基础上,灵活安排了#早安#、#晚安#等人性化栏目。我们的微博编辑都是女同志,她们每天早晚定时向网友送上真诚的问候,并以月为周期来更换 “早晚安”问候语的风格,如名人名言、好书推荐、励志语录等,用文艺又不失理性的问候语,给严肃的政法官微融入丝丝温情,拉近与网民的关系。

(二)漫画图解,撒娇卖萌有活力

在表现形式方面,投网民所好,注重图片、漫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偶尔也“撒娇卖萌”。网民关注了我们的微博,想要让网民爱看,甚至转发,那么所发布的内容就要有趣味性,能引发网民的共鸣,让网民认可并自发传播。为此,我们要求每一条微博都必须有配图,近年来还紧跟微博的流行形式,加大了一图详解、漫画视频的等形式的发布比重,充分运用网民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来提升“北京政法”的阅读趣味。2018年,我们共发布图解类、微视频类消息百余期,总阅读量过100万。

二、坚定立场,核心内容提内涵

外在形式能够吸引网民只是一时,真正想要得到铁粉,靠得还是内容。因此,我们在运维中格外注重根据网民需要打造内容品质,切实提升官微的内涵。

(一)权威发布,官方立场定民心

作为官微,最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发出正面声音,引导舆论。特别是作为政法系统的官微,更需要对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案件、突发事件,及时作出回应,帮助广大网民辨明是非曲折,净化网络环境。对此,我们主要做到两点:

一是做好权威发布。设置#授权发布#、#政法通讯#固定栏目,专门发布市委政法委中心工作,以及北京市政法单位的重大新闻报道,确保网民第一时间能接收到官方信息。同时加大原创力度,围绕司法改革、平安建设、城乡结合部政治等中心工作,主动开展内容策划或微博直播,让消息变得直观、好懂、有用,吸引网民关注。

从统计数据来看,反映中心工作的博文更受网民欢迎。2018年,共围绕中心工作发布策划类微博78期,其中“最美治安志愿者评选”“首都政法先锋评选”相关博文总阅读量42.8万,平均每篇的阅读量都过万,远远超过其他类信息的平均阅读量。

二是积极回应网络热点。对于北京境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网民普遍关注的重大案件,“北京政法”与市公安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建立了快速反应的联動机制,力求在突发案事件出现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近几年来,“北京政法”发布“和颐酒店女生遇袭”、“雷阳案”等热点突发案事件通报30余个,切实做到了第一时间发声。

对于全国政法系统内的重大案件、群众关注的反腐倡廉案件等,积极发布权威的舆论引导文章,坚持官方立场,所发内容力争有理、有据、有节、有情,做到立场坚定、导向正确、方式灵活、情感共鸣。

(二)政法故事,将心比心引共鸣

提到政法,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警察、法官、枪械、制服、甚至监狱、刑罚等一系列冷冰冰的字眼。的确,为了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执法者、司法者的政法机关,常常是暴力机构的代名词,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距离。但作为新媒体,政务微博,过于高冷显然不符合传播规律,也不符合网民口味。因此,我们官微要做的,就是要把网民心中以严肃冰冷著称的政法机关,转换为一支充满正义和热血的政法队伍,把普通人也有的喜怒哀乐,和一般人没有的勇气、胆识、身手、艰辛结合在一起,树立起有血有肉的政法队伍形象。

为此,“北京政法”设置了#北京政法故事#专栏,摒弃以往人物报道高大上的写作风格,从生活细节入手,用细腻的、人性化的写作方式,以故事化的手法宣传北京政法战线的优秀典型,来解读政法工作和政法人物,用故事把网民带入政法一线,让其身临其境、将心比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支持政法工作。2016年以来,“北京政法”累计发布#北京政法故事#200余期,人物涉及警察、法官、消防战士等多种职业、岗位,总阅读量过200万,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北京政法故事#成为我们的品牌。

三、创新理念,发挥优势做服务

“北京政法”微博作为北京市委政法委外宣网站的官方微博,首要的职能是信息发布、对外宣传。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扔掉过去政务管理者的面孔,换成服务者的形象,逐步实现由“拥有多少粉丝、发布了多少政务信息”等政务公开型向“能替民众提供什么服务、能替网民解决什么问题”的政务服务型转变,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从说自己想说的话到说民众想听的话的“蜕变”。

(一)普法释法,权威答疑解惑

作为市委政法委的外宣网站、官方微博,我们在法治建设、法律普及方面拥有别人不可比拟的资源,比如一线的法官、律师,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识不仅是我们肩负的责任,更是广大网民的切实需要。对此,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广泛调动政法单位的积极性,用专业知识为广大网民释疑解惑。一是第一时间发布政法系统新法新政,解读新法新规;与@京法网事等全市各级法院的官微合作开设#法治课堂#栏目,加强以案释法普法,打造百姓掌握学法懂法的权威平台,2018年全年发布新法解读、法治课堂博文308余篇,总阅读量443.8万。二是充分运用名案效应,及时推动一些社会影响力广的名案的判决结果、专家解析,指导广大网民通过正当渠道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深受网民欢迎。

(二)温馨提示,贴近民生所需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网友为什么会关注你?想得到网民的关注,编发的内容就必须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做好政法类资讯发布的同时,还依托#便民提示#、#平安在身边#等话题栏目,积极发布关系到群众生活的政策规定、安全防范、健康提示、生活窍门等知识。2018年共发布实用性信息千余条,成为首都百姓的贴心管家。

北京经常举行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活动,一些临时性的规定举措,与首都网民的生活起居、外出工作密切相关。每当这时,“北京政法”一定会及时发布相关的消息,给首都的网民们送上温馨提示。这些提示类生活服务信息,有效提升了“北京政法”的地域专属性和博文内容的实用性,也让我们的粉丝黏性大大增加。

四、开放胸怀,网络问政纳民意

如果说,政务公开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那么,网络问政就是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政务中的“练兵场”。作为北京市委政法委外宣网站的官微,“北京政法”既是市委政法委发布官方声音的权威平台,也是市委政法委汇集民智民意、推进科学决策的意见平台。

(一)问计于民,切实服务百姓

“北京政法”自上线以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成为市委政法委了解群众需求的重要平台。从2014年以来,“北京政法”微博平台集中开展两届“我为平安北京支一招”建言征集活动,累计征集到网民建言5万余条。征集到的建言针对性强,切中当前平安北京建设的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2016年 “我为平安北京支一招”意见征集活动,为期仅一个半月共有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近3万名群众参与支招,提交各类意见建议33717条。活动得到了“@中国消防、@平安北京、@丰台警事、@治安志愿者西城大妈等各级政法单位官微的主动转发,活动消息的总阅读量超40万人次。如今“我为平安北京支一招”已成为我们的常态化栏目。

(二)正面回应,做好留言管理

网民关注了我们的微博,如何才能让他们不取消对我们的关注,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正面回应网民的需求,为民解忧。为此,我们高度重视网友的提问,对网友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认真对待。

我们的微博编辑每日都会查看并回复各类私信及评论,其中有关“北京政法”的各类问题,直接回复;法律咨询类问题,引导网民到我们的网站——首都政法综治网的互动版块,由权威人士进行解答;反映举报类问题定期汇总,一经发现确有实质内容、有实名举报单位的问题,一方面及时私信相关单位官微,通报问题;另一方面,将问题定期汇总,通过运维报告上报委领导,加快推进问题的解决。目前,全年累计回复各类咨询、提问百余次,发现各类问题40余起,绝大多数得到了快速解决,在回应网民疑问、疏导网民情绪、引导舆论走向、防止网上传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粉丝”黏度。

政務新媒体的本质是政务,新媒体只是政务工作的外在形式。在新形势下做好政务新媒体工作,既要加强对本单位工作规律特点的研究,又要加强对新媒体、信息化和现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从而真正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好声音”,做好百姓“贴心人”!

猜你喜欢

官微政法委政法
新委员带来哪些新变化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政府官微运营勿重“形”而忽“实”
官微需找平衡点
把握分寸很重要
“官微”该是什么模样?
政法委书记新格局
梳理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