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下的中职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9-07-08董洁

神州·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核心素养教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提出后,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学重点开始从以往的素质教育朝着核心素养教育转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着“综合性”、“关键性”、“迁移性”的特征,这对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基于此,探讨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下中职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中职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创新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主旋律,“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多元化人才培养角度下提出,要求学生经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后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学会相关的地理方法与技能,可以从地理学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旨在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社会品格,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社会人。从组成来看,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组成,几项内容之间层层递进、相辅相成。

一、提高专业水平,树立教育理念

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中,教师是关键,其教育理念、教育思维直接影响地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成效,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冲击,作为地理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提高专业水平。一方面,仔细研读,掌握2017版课程标准与国家政策法规,把握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要求,积极践行于自己的实践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革新自身的核心素养,加强专业学习,与时俱进,找到适合自己风格,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

二、打破固有思维,搭建知识体系

为了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要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学习模式和固有思维,将现有的地理知识教学内容系统化、体系化。当前的教材中,是根据“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内容来编制,相似的内容被安排到一个章节中,知识的编排有序,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理解,在课后学习中,由于所学知识缺乏体系化,学生往往模棱两可,不知所措,只能机械被动的记忆。基于此,有必要将现有的教材体系、教辅资料相整合,分阶段、分层次的来讲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体系细化为连贯性的内容。

以“人文地理”的内容为例,这一部分内容生动趣味,学生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知识点太细、内容太多,记忆起来的难度相对较高,也很容易遗忘。针对这一块的教学内容,就要帮助学生做出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遇到问题时,便可以随时调动头脑中积累的知识来解决。

三、紧贴素养内涵,丰富教学方式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显示,对于学生而言,单一的刺激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疲劳感,单一的教学方式又会让地理课堂变得枯燥压力,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紧贴核心素养的内涵,应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除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外,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解答機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好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在授课时,可以以教材内容出发,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做到“由浅入深”,让学生应用开放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以“大规模海水运动”内容的授课为例,即可引入“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沉船地点,分析洋流对于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探讨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原因。这部电影,大多数学生都看过,在引入这种实例后,他们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参与到讨论中,在构建活跃课堂的同时,帮助学生很好的巩固了课堂中接触到的知识点。

除此之外,仅仅依靠课堂知识的讲解,不足以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还需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地理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联系理论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利用校内外资源、地理教材设置调研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独立思考、乐于行动,达到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要求。

四、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课堂

在技术的发展下,各类新型教学技术诞生,电子白板、微课、翻转课堂的应用为地理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地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中提出:“地理学习,不仅要赋予青少年21世纪核心素养,还要引入调查工具,如实地考察、地图与强大的数字通信技术”,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课堂上的渗透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法,将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具体形象化,为学生的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展示出抽象的“天气系统”、“海水运动”、“水循环系统”等,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重点,为他们提供真实的地理世界,让信息技术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服务,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引入乡土资源,优化评价机制

核心素养要求让学生能够与生活贴近,锻炼其区域认知素养,形成家国情怀,具备世界眼光。因此,在地理课堂中,还要补充乡土地理资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等等,拉近地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夯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上,应该推行“双评”机制,将学生置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兼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评价,关注“表现与表达”、“创新与创造”、“应用与迁移”等内容的培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潜能以及创造性,以此来强化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04)

[2]陈胜庆.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J].地理教学.2015(04)

[3]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

[4]王民,韩琦,蔚东英,黄劲松.中职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连载一)“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及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

作者简介:董洁(1985.1-)女,浙江省绍兴市,大学本科,中学二级,地理,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创新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