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

2019-07-08姜丹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特色

姜丹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提升思政课的建设质量。融入路径主要是:明确思政课授课目标,加强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思政课堂教学精准指导,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主要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应该认真学习和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可以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内容重点讲,带领学生重点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深化理解、学懂弄通、学深悟透,进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2、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建设质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我们国家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伟大旗帜,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各高校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前,“高校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 2017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之际,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5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专家齐聚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工作。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场推进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党的十九大之后,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加强和提高思政课的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政课建设,积极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課展现新的气象、实现新的作为。可以说,党的十九大之后,认真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着力改变高校原有思政课配方比较陈旧等问题,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建设质量和水平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1、明确思政课的授课目标,加强教学内容设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真正教好学好、学懂弄通非常不容易。高校要想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思政课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标教育部统编教材,从新时代大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入手,充分、广泛倾听和了解大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理论学习的困惑和迫切现实需求,明确思政课的授课目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加强教学内容设计,回应大学生的广泛期盼,增强教学的方向感和层次感,采用专题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地带领大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和核心要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讲活、讲透,做到有知有味,让广大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

2、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特色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与用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兴趣、需求,依托互联网,广泛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网络的双重优势,探索“互联网+思政教学”全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效果。另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还需着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引导大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良好地互动和积极地对话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兴趣,实现思政课教学由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向启发式、引领式教育转变,确保思政课教学有质量、有特色、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加强思政课堂教学精准指导,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对思政课堂教学的精准指导,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要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需要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思政课堂教学进行精准的指导,研究、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建议,系统分析教材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重视授课讲义的编写工作,帮助广大思政课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相关要求,为广大思政课教师讲清、讲透、讲好提供科学和精准的教学指导。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理论研讨、经验交流,提升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坚持集体研讨和备课,打造、建设思政课网络集体研讨备课平台,积极打造精品思政课堂;广泛开展示范培训,精心打造优质“名师示范课”,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开展相关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将课题研究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积极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注 释】

[1] 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重要讲话[EB/OL].光明网,http://gmw.cn,2017-12-27.

[2] 刘贵芹.展现高校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气象新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7-12-13(1).

【作者简介】

姜 丹(1966—)男,汉族,辽宁普兰店人,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特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