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策略浅析

2019-07-08黎晓旭

学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小学信息技术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探究“新课标”的要求,加强教学创新和优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提高操作能力。为了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在丰富的学习环节中发挥学习主动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推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0-010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89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需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入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中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在教学环节,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使信息技术教学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高效优质的创新教学。

一、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把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目标,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通过积极思考掌握所学内容。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探究,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任务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使他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使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技巧之后给他们展示几幅用画图软件设计的精美图画,让他们在观看时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让他们进行自由绘画创作。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内动力,为了画出美丽的图画,主动探索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在遇到没有掌握的工具时,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讨论,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设计微课,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抽象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时,很容易出现走神、小声说话等影响学习效率的现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所学的重点内容设计成短小生动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探索重点内容。在学习word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讲解word窗口界面、在word中输入汉字、保存文档并退出等重点内容。微课长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能够保证学生能集中精力地观看。由于微课具有重复播放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教师可以再次进行播放,让他们重点学习没有理解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状态,学生在主动观看和思考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现代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对于一些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抽象复杂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发散思维、启发思维的过程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顺利掌握重难点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内能够团结合作,为了小组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认真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实现高效的合作。例如,在教学“设计精美书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探索认识书签、了解书签的组成后,在合作中设计精美的书签。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有的学生负责书签的设计,有的学生负责操作。在各司其职的合作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通过讨论确定设计内容,然后通过操作完成书签的设计,使合作学习发挥了最大的优势。

四、创设展示环节,激发学習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可以让他们能够肯定自己,树立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操作时,要给他们创设学习成果展示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总结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展示利用信息技术软件设计的作品,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优秀的信息技术作品,教师要给予奖励。通过展示环节,学生受到了他人的肯定,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继续努力学习,通过积极思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操作练习中提高操作能力,促进他们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发展,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创新课堂。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中收获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使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操作中巩固和深化这些知识,熟练完成操作内容,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德昌.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

[2]罗冠华.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6).

[3]杨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黎晓旭(1989.2— ),男,汉族,河北三河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