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单元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创造力

2019-07-08程鹏宇

学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比较法教学质量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由于作家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不同,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也不相同。为了能够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单元教学;比较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0-009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83

一、新教材的编排,为比较教学提供了方便

按单元编排教学序列,是形成语文教学体系的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单元教学是当代国内外语文教学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单独依靠一篇篇课文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很困难。新教材属于综合型教材,强调并建立了现代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序列,既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又注意相互渗透,突出重点。每个单元的课文分为讲读和自读两种。讲读课文体现本单元教学要点,编有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这是学生赖以比较的范例,自读课文编有较详细的自读提示和两三道练习题,便于学生依据范例比较着学习。新教材第一次系统学习听说基本知识,训练听说的基本能力,而听说的双基又是以讲述、讨论、采访和答问、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六种形式为框架进行的。作文教学也第一次按单元编制了相应的知识和训练序列。总而言之,新教材全面突出了单元教学,使教与学两个侧面同步运用比较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要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就要重视中学生发散思维的专项训练。发散性思维不同于集中性思维。在集中性思维中,一个问题仅考虑一个答案,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法一直重視的。在发散性思维中,一个问题可能寻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这是比较教学法中所重视的。发散性思维呈扇形拓展,它不受传统观念的羁绊,不受知识固化的束缚;它勇于打破常规,善于不断求索和变异,从而产生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它又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是培养中学生创造力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训练。训练时,要善于引导中学生多思善疑,多层次多角度地释疑。新教材突出了单元教学,注意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纵横交叉,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立体性和开阔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尽快完成思考对象和方法的迁移,从而实现能力的转化。比较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协同配合,于同一单元的两个比较对象里,或于同一个单元的两个以上的比较对象里,或于几个单元之间的若干比较对象里,同中寻异,异中求同,反复比较,多项归类,多项综合,灵活归纳和演绎,创造出新的思维点。

三、选择恰当的比较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年改革的基础上,经过使用新教材的实践,许多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巧妙运用比较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选择其中的微观点滴比较法和宏观综合比较法扼要介绍一下。

(一)微观点滴比较法

所谓微观点滴比较法,是指利用一个单元内或几个单元内的两篇课文作为比较对象,抓住单个比较点进行比较的一种教学法。这个比较点依据单元教学方法要点而定,可以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和听、说、读、写各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和训练点。例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我重点选择了该课的人物出场描写作比较点,作为一代文坛巨星的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向读者介绍了一大批人物。这些人物的出场描写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艺术匠心,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实写,有的虚写,有的单独写,有的集体写,有的是迎出来的,有的是伴随而出的,有的是出场前有丫鬟通报的,有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的见其人而未闻其声……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人物出场描写的各种写法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说《红楼梦》的人物出场描写巧妙无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接着我选了六个比较分点,设计了一张比较表,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填表,以比较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学生兴趣很浓,抓住出场机会、出场方式、出场亮相及次数、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出场后的言行描写几个比较分点认真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我让学生以比较的素材和结论写一篇文学评论《巧妙无双的人物出场描写: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描写的简单比较》。信息反馈证明,学生很欢迎这种教法,因为他们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掌握了相应的能力。

(二)宏观综合比较法

所谓宏观综合比较法,是利用一个单元内或几个单元内,甚至几册课本内多篇课文作为比较对象,抓住多个比较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比较的一种教学法。这些比较点或训练点依据某册或某几册的教学要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确定。比较点的数量可以是两三个,甚至更多一些,对此要因班制宜,不能一刀切。例如,我曾把《威尼斯商人》《守财奴》《泼留希金》《变色龙》《范进中举》《雷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七篇课文作为比较对象,选了六个比较点,叫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结果反映良好。

总之,在单元教学中,巧妙运用比较法,活跃了语文教学气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了充分发挥比较法的作用,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合理确定比较对象的数量,选准比较点。第二,进行比较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要想方设法强化学生比较学习的兴趣,要教给他们比较的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贺家俊.“比较法”在作文讲评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1985(12).

[2]张遥.比较法与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J].物理教师,1994(3).

[3]于杰.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程鹏宇(1976.11— ),男,汉族,甘肃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与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比较法教学质量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