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

2019-07-08卢帆

学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教师

摘 要:近年来,申辩式思维的概念和申辩式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分析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困境,阐述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使用人教版教材的高中英语课堂为例,思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必将促进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审辩式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0-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69

有人說,21世纪三种最重要的职业胜任心理特征分别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申辩式思维能力。看来申辩式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

一、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困境

在传统观念里,学生上学是为了获取知识的,而教师的作用就是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记录下来的、已有的知识。考试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考察。课堂也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知识为重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对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学习目标,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

但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完全沿袭传统守旧的学习方式,以旧知识的迁移记忆为学习目标,是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毕竟人的记忆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一台电脑,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去记忆的知识,在互联网上极短时间内就能查询到;或者学习到的某个领域的知识在较短时间内已被全新科技所取代;甚至有可能现在认为是正确的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被证明是错误的。显然,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需求。

而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是以考试为最终考核标准,应试教育培养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学生的解题能力世界一流,而最重要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学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申辩式思维的概念和申辩式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寻找证据,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让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二、申辩式思维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人才的重中之重

申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字典里对critical这个词的定义是characterized by careful, exact evaluation and judgment,即用谨慎仔细的态度来评价、判断、鉴定事物。早在1941年,Edward Glaser就在他的《申辩式思维评估》一书中对申辩式思维及其要素作出了定义。他认为申辩式思维是指谨慎仔细思考的能力,包含了三个要素,即an attitude of being disposed to consider in a thoughtful way the problems and subjects that come within the range of one's experiences(对经验范围内所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态度)、knowledge of the methods of logical inquiry and reasoning(能够逻辑地质疑和推理的方法的知识)和some skill in applying those methods(运用这些方法的技能)。

中国人是善于思考的。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相似的理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在告诫我们要把学习思考实践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所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学问思辨行”中的“问”“思”“辨”点出了申辩式思维的精髓所在。这流传了几千年的学习方法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在知识大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焕发着活力,为当前的教育方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质疑是科学最基本的精神之一,质疑和探究推动着科技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把“问”放在了学习方法中的核心位置上。创新来源于思考,提高申辩式思维能力就是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三、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提高申辩式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的能力目标围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固有的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思考过后提出问题,勇于对现有结论产生质疑,针对问题寻求答案,才有可能提高申辩式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产生最有价值的“原始创新”。

(一)鼓励发散性思维

头脑风暴(brainstorm)是课堂上鼓励发散思维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pre-reading部分,利用图片、视频、游戏、测试、猜谜等方式导入课文话题之后,进行一个简短的brainstorm,如果能联系已学过的内容效果会更好。

(二)质疑一些理所当然的命题

具有申辩式思维的人不盲从、不跟风、不迷信权威,他们大胆提出质疑。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们形成思维定式,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当学生们提出质疑的时候,教育者不能急于否认,不要过于在意他们的质疑是否幼稚可笑,是否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申辩式思维的精神都值得肯定和保护。

(三)设置探究式学习任务

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更不能局限于课本。利用课后时间,采取多种现代化手段,挖掘身边各种资源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探索课本之外的领域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运用申辩式思维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反复讨论,上网查询攻略,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证据

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出引导语句,如I agree/disagree with___,because___.学生根据语句表达自己观点,注意要将重点放在后半句because部分,能夠给出支持观点的合理论证是申辩式思维的体现。每次的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氛围热烈,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申辩式思维的能力。

(五)接受开放性结论,不再寻找标准答案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习惯了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与标准答案相符就是对的,与标准答案相悖就是错的。可是,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具有申辩式思维的人有着开放的心态,他们明白事物是复杂多面的,能够接受跟自己不同的观点。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开放性文章,抓住开放性的问题,加以利用,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探讨,对提高学生申辩式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接受学生现有水平,重视教师引导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长期坚持与努力。学生习惯了被动思考,习惯了被提问,很难一下子转换到提问者的身份,一时半会儿提不出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他们提的问题停留在表层,大多是信息类问题,只要阅读原文就能很容易地找到答案。少数学生会模仿高考阅读理解的设置模式提诸如文章主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之类的问题,但在长期阅读理解的训练下,这些问题也不难回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加以有效指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同意作者观点,作者的论证是否严密,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是否会得出不同结论,关键因素的改变是否会导致不同结果等。只有在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下,学生们才能逐渐习惯于运用申辩式思维,在真正思考过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申辩式思维的培养已经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相信在各位教育界同仁的不断探索努力下,我们能够迎头赶上,不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提升申辩式思维能力,让其普遍化、大众化,成为每个公民都具备的基本思维技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Edward M. Glaser. 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M].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41.

[2]谢小庆.申辩式思维[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6.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卢帆(1984.8— ),女,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学二级,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