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库交往的功能和选择
2019-07-08姚宜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智库建设,要求着力开展对外交往,强化软实力输出功能。我国不少城市智库在人际互动往来、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城市信息对外传播、促进城市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存在交往资源、体制机制和人才支撑等方面的不足。智库交往是城市对外交往的新亮点,应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为城市智库赋能和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城市智库 智库交往
[中图分类号] F127;C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9)03-0064-05
[基金项目] 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姚宜(1977 — ),陕西咸阳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展智库交往,强化智库的软实力输出功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
智库交往是指智库作为对外交往实践主体,依托与政府决策的紧密联系以及专业政策研究者的身份,与国外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国际组织及个人等交往主体开展互动交流,促进信息和思想的跨国界流动,引导公众舆论、影响国外政府决策。智库交往也被称为对外交往的“第二轨道”,相对于政府间的“第一轨外交”,智库交往作为非官方渠道,具有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在交往双方增进了解、扩大互信、信息传递、开展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型智库建设的纵深开展,智库交往日益发展为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特色载体,地方层面的城市智库交往也在构建地方对外话语体系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推进城市对外交往、服务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资源和力量。
一、智库交往在城市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1. 智库交往是城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开展对外交往的目的在于为发展繁荣拓展国际空间,集聚国际资源要素,提升城市参与国际治理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智库是城市对外交往的重要主体,作为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有效载体,具有发挥公共外交功能的独特优势;同时,智库具有多主体特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和综合性等不同类型的智库在对外交往中可以和国外的党、政、军、民、学、商、媒等官方及民间层面的团体建立起密切联系。这些团体都是城市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重要的交往对象,开展智库交往有助于城市获得资源和利益、高效传播城市形象、实现多元利益等。
2. 智库交往为城市对外交往提供决策支持。影响对外交往决策的因素纷繁复杂,系统分析、科学决策是城市有效开展交往活动、夯实国际务实合作基础的重要前提。城市交往需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国家总体战略要求,深入分析不同交往对象、不同交往活动特性,确立交往目标和交往策略。智库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决策咨询,是对外交往的“思想工厂”、交往议程的“设定者”、交往活动的“实验室”。凭借敏锐的嗅觉、深刻的洞察、专业的优势以及灵活的身份,智库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各项对外交往决策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与评估,向决策者提供具备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决策报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智库交往实践,帮助城市发现和解决对外交往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精准交往,进而达到提升城市对外交往总体效能的良好效果。
3. 智库交往是城市对外交往的重要传播渠道。城市对外交往是传递有关城市的知识、情感、意见、愿望和观念等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对外交往和国际传播融合的不断加深,城市对外交往对国际传播的需求日益突出。智库具有对外传播思想产品、引导国际社会舆论的重要功能。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出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评估报告和刊物,与城市交往对象中的关键人士、组织和媒体集中交往等方式,智库可进行有效沟通和精准传播,搭建城市交往的交流桥梁,帮助国际社会深入了解城市发展议题和政府决策,正面引导国际舆论,促进民心相通。
4. 智库交往为城市对外交往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城市对外交往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对外交往需要国际化人才支撑,需要各领域专才和综合型人才来保证交往的高水准与高质量。智库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首先,智库注重理论实践,其人才是应用型专业人才,不同于一般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概念。其次,智库人才可以输出到政府和企业,经过智库交往实践的锻炼和培养,智库人才可以既是城市对外交往的研究者,又是实践者和传播者,为城市对外交往长远发展战略服务。
二、城市智库交往的重要功能
经过多年发展,各类智库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日渐成为城市治理体系结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参与城市公共决策、引导舆论、输送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为城市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
1. 增进对外人际互动往来。智库的对外人际互动往来是指以智库机构所属人员為主体开展的各类对外交流合作,主要包括智库人员短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科研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或者推进机构、项目合作等国际合作协商活动;智库科研人员赴国外高校、智库等研究机构进行较长时间的访问学习、培训研修等;邀请国外学者来华进行讲座培训、会议发言、顾问咨询等学术交流。人际互动往来是目前城市智库对外交往的最普遍形式。智库的对外人际互动往来是促进智库扩大本机构国际知名度、走向国际化的基本途径。从这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来看,智库人员的交往对象往往是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高层、媒体从事者等,智库人员通过代表城市与其开展人际互动,在提升城市国际显示度、促进构建多领域合作渠道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 推动国际合作平台建设。随着智库在国际交往中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建设常态化、实质性的国际交往合作平台,成为当前城市智库交往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首先是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着眼于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设置交流合作议题,邀请汇聚国际国内专家,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交流,为城市各领域发展献计献策的同时,提升城市对国际议题的参与度。其次是促进国际合作网络建设。智库作为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科研机构,在促成国际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开展常规性的学术交流合作之外,城市智库在搭建国际交流网络、开拓国际合作渠道方面也做出了探索。
3. 有利于城市信息对外传播。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同行交换信息和研究成果、开展项目合作的同时,宣传推介城市建设成果和发展理念,是当前智库机构正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4. 促进城市参与全球城市事务。一是为城市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全球城市治理贡献智慧,利用自身科研专长和优势,积极为城市进一步深化对外交往、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出谋划策;二是利用作为研究性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参与和承接政府部门的交往任务和工作,直接代表城市参与国际城市多边交往和全球城市相关事务。
三、城市智库交往存在的不足
开展对外交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重要要求,当前城市智库机构在对外交往方面虽然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从党中央新型智库建设要求和国外智库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1. 对智库交往的重视不足。从当前各地城市对外交往和新型智库建设工作实际来看,对智库交往这一新鲜事物的重视程度仍有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智库交往鲜有纳入城市对外交往工作的相关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文件中,二是城市智库机构对自身的交往能力建设重视不够。据统计,广州地区270多家智库机构中,从未进行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多达213家,占78%,尤其是政府机构智库均未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开设英文网站的仅有14家,占5%,显示出城市智库机构对开展智库对外交往整体上重视不足。
2. 智库交往资源开发不足。中国特色新型地方智库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与参考之外,还应兼具增强和传播城市软实力的功能,因此开展智库交往也应在思想交流、理论创新等基本任务之外,强化智库在推进城市公共外交、加强对外传播、塑造城市形象等领域的作用与职责。这就要求智库不能停留在常态化科研交流合作的基本层面上,而是要主动出击、全面开发,除了要与国外高校、智库等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外,也要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媒体、国际组织和个人等多种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交往。从当前城市智库机构交往情况来看,交往资源不足是智库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与科研相关的交往资源往往由教育战线的高校或是科技领域的研究机构承接,智库类机构可从城市层面获得的交往资源较少,开发自主性交往资源渠道的能力较为欠缺。另外,从整体上看,存在交往内容较单一、交往渠道不丰富、交往层次不深、交往合作对象不够多元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新型智库交往功能的充分发挥。
3. 智库交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智库交往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一项新功能、新任务,目前还处于探索开发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障碍也日益显露,尤其是体制内智库机构在开展国际交流方面面临较多的条件限制。一是智库人员出访交流机制不顺畅。虽然在出国审批方面,对于短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公务出访相区别,予以鼓励和放宽控制,但在财政经费管理方面,仍将该类学术交流列为“三公”经费进行管理,使国际学术交流实际较难成行,对智库开展人际互动交往带来不利影响;二是智库合作平台常态化机制建设面临体制困境。如广州市社科院接受委托运作世界大都市协会地区办公室,如何在人员编制、经费使用等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创新,适应地区办公室作为国际组织在华代表机构的规范运作,仍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研究的问题。
4. 智库交往人才支撑不足。与高校等传统科研机构不同,智库在人才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特点,偏重于能够将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有机整合的人才。智库开展对外交往,不仅需要研究人员具有敏锐的政策素养、良好的学术功底,同时还要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事务、熟练运用外语等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从目前城市智库机构的人才构成来看,专业性人才充裕而复合型人才缺乏的局面较为普遍。虽然各智库近年来大力引进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作为研究队伍的补充,但从其表现来看,尚未能成为开展智库交往的支撑力量,不能有效满足智库交往需求。复合型交往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城市智库交往的一个瓶颈问题。
四、新时代推进城市智库交往的总体思路
1. 观念上重视
未来一段时期,要加大对城市智库交往的重视力度,推进“官学合作”,通过地方政府—智库的紧密合作赋能智库交往,培育和开发智库交往资源,挖掘和强化智库交往功能,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智库模式,打造城市对外交往新品牌、新亮点,为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增添动力。
2. 推进智库“走出去”和“请进来”
首先,推进城市智库“走出去”。加快推进智库“走出去”是智库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智库国际合作,实施城市智库“走出去”战略。一是智库人员“走出去”,在目前已经开展的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赴国外知名高校、智庫等研究机构进行访问学习,讲学参会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库人员交流交往的广度、深度与成效,以点促面、以个体带动整体,促进智库对外交往合作网络的形成与完善。二是智库机构“走出去”,借鉴国外知名智库的经验和做法,在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的全球重要节点城市建立智库机构海外分部或者办事处,为智库人员和产品“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智库产品“走出去”,为全球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中国城市经验和范例。智库产品是智库观点的显性表达和智库能力、价值的主要体现,智库产品“走出去”既是智库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国际合作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智库开展对外交往、实施人员和机构“走出去”的根本目标,这是智库“走出去”的高级阶段,标志着地方智库机构最终走向国际化。
其次,加强地方智库“请进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求地方智库在聚焦和服务城市的同时,从时代的高度对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战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理论热点进行审视分析和把握,加大“请进来”力度,是打造高端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城市智库的必由之路。一是人员“请进来”。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智库同行、政府官员和媒体从业者等以参加研讨、国际会议和发表演讲、咨询顾问等多种形式前来访问、交流、调研和参与项目、合作研究,在进行思想碰撞、观点互动的同时借助其人际网络开展城市相关信息和城市形象的人际传播推介。二是项目“请进来”。与国外知名高校、领先科研机构、国际组织、智库和咨询公司等机构开展项目合作,承接或联合开展科研课题,合作成果由双方共同发布,借助其在国外的传播平台发出城市智库的声音。三是平台“请进来”。在人员和项目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设立联合研究机构或与国际组织合作设立地区代表处等形式,创设常态化、机制化智库国际合作平台。
五、新时代推进城市智库交往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智库交往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对外交往决策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智库交往是城市对外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深刻理解智库交往在输出城市软实力、助推城市参与全球城市事务、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拓展城市对外交往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謀划和布局城市智库交往,将智库交往打造成为新时代城市对外交往的新亮点。
将智库交往纳入城市对外交往工作总体议程,加强统筹规划,推动智库交往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鼓励、引导和支持本地区智库机构重视国际交流合作,与重点智库联合组成课题组,开展城市智库交往专题研究。全面实施智库“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构建国际化、高端化的智库交流平台,打造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合作品牌项目,谋划引发国际广泛关注的智库科研产品,争创地方智库交往新局面。
(二)赋能智库交往
针对城市智库对外交往渠道和交往资源欠缺、交往能力不足的普遍性问题,开展智库交往赋能增效活动,针对智库交往需求和要求,整合统筹各类智库交往资源,增强国际交流合作实效,为打造智库交往新品牌提供服务与支持。
一是加大对国际智库交往资源的开发力度。根据智库发展战略和科研重点,加强与相关国际知名科研和咨询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协会、教育机构以及媒体等的联络沟通,为城市智库开展学术成果对外推介、科研人员互访交流、举办学术研讨、开展课题合作、召开国际会议等搭桥牵线,助力智库广泛建立国际合作网络,加快城市智库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步伐。
二是拓宽交往渠道,为活跃智库交往创造有利条件。将智库交往纳入友好城市交往框架,策划举办友城间智库互访、联合举办友城智库论坛,进一步拓宽智库交往空间。加大对国际组织、行业协会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城市智库机构与之对接合作,扩大非政府主体在国际组织事务中的积极参与,以权威性、专业性、客观性的角度发出城市声音、传递城市信息、讲述城市故事。
三是促进智库树立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强化自身对外交往能力建设。实施官学合作策略,共建城市智库交往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城市智库交往的研究、实践和推广传播。针对智库机构的交往需求,开展外语能力、交往规则、外事礼仪以及国家安全、涉外事务等方面的培训或指导。将智库机构纳入城市外事资源数据库,鼓励和协助智库机构开展国际合作资源互换与共享,为本地区智库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开展活动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
(三)保障智库交往
围绕提高智库交往能力、优化智库交往环境,从外事管理、经费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促进城市智库交往健康持续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以探索新型智库对外交往管理模式为目标,深化智库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改革。在严格因公临时出访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市属智库机构人员赴国外参加会议、交流、调研和培训等学术活动的支持力度;简化智库外事活动、中外专家交流以及举办或参加国际会议的审批程序。
二是加大对城市智库交往的资金投入保障,深化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智库交往的经费支持,根据智库开展对外交往的性质和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支持和扶助办法。鼓励本地区各智库机构依托自身经费开展智库交往,加大对智库交往的宣传力度,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项目对接捐赠资助智库开展交往活动。加快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管理制度,尊重科研规律、交往现实,将智库科研经费、对外交流合作经费从行政经费管理轨道剥离出来,通过强化资金监管和财务审计,保障科研和交往经费的合理合规使用,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是以构建国际化、复合型智库人才队伍为目标,探索新型智库人才管理模式。积极培养开展智库交往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和留住短缺型高端人才,改革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深化智库人才岗位聘用、职称评定和绩效改革,促进优秀人才的集聚与人才队伍的优胜劣汰,夯实城市智库交往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伟斌.建设新型高端智库,努力发挥智库功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体会和思考[J/OL].2018-09-07, http://ex.cssn.cn/zx/bwyc/201809/t20180907_4556712.shtml.
[2]关照宇,张婷婷.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8(04):44-51.
[3] 王莉丽.美国公共外交中智库的功能与角色[J].现代国际关系,2012(01):39-42.
[4] 胡键.中国智库的对外传播研究[J].社会科学文摘,2018(07):113-116.
[5] 栗宁远.国际智库话语体系中如何传播“中国声音”[J].理论导报,2018(09):39-40.
[6] 李永辉.加强智库国际影响力的若干思考[N].中國社会科学报,2018-03-08.
[7] 孙洪敏.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型管理模式[N].评价通讯,2016-05-04.
Abstract: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requires strengthening think tanks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and soft power promoting function. Efforts that city think tanks have made exploring into international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cooperation platform building, cit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facilitating citi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achieved favorable results, yet city think tanks still face challenges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alent support, etc.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of think tanks is a new momentum for cities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Strategies of Stepping Out and Inviting in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the international action of city think tanks needs to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empowerment and guarante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New Model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ity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and Think Tank
(收稿日期:2019-02-12 责任编辑:沈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