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子政务发展探析
2019-07-08贾丹吴思为
贾丹 吴思为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广西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电子政务发展困境,提出了破解广西电子政务发展困境的对策: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创新政务应用模式,有效提升与民众的互动;创新理念,实施电子政务人才培育战略;健全法律法规,强加网络安全工作。
【关键词】 “互联网+政务”;广西;电子政务
随着信息技术和服务型政务的深入发展与推进,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把互联网思维当作政务服务模式创新的重点和技术支持,部门间实现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和企业少跑路。这要求各级政府要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提高政务服务协同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广西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网络框架等基础设施基本形成
纵向上,已建成连接14个设区市、113个县(市、区)的广域骨干网,实现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网络纵向联网。横向上,已建成自治区统一的政务外网网络平台,接入区直部门单位126个。2017年,初步完成广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2、初步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运用新技术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以标准化为核心,网络服务平台、远程电子監察系统为主的多角度、全方位信息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五级联网的政务服务和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区行政审批目录标准化管理。
3、积极促进数据共6享和业务协同
推进自治区住建厅、林业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卫计委等12项审批事项的智能审批及监管应用,实现“网上申报、智能审批、即批即得、电子结果、智能监管”,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被群众称为“秒批”,2017年,共“秒批”申请7779件,初步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1]
二、广西电子政务发展困境解析
1、标准化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普遍
统一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成熟的参照标杆与宏观规划是电子政务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基础,广西政府各部门、政府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在技术标准、信息代码、数据库等方面的管理和运作标准不一致,以致数据共享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政府各部门在大数据治理上“自由发挥”空间较大,“本位主义”突出,重视硬件投入和建设,忽略流程优化与业务整合,表现出“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造成政府部门间业务重叠,粗放式发展现象普遍。如贺州市政府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中心和操作系统,门户网站数量多,未使用统一平台,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网站间相互隔离,数据整合度低。此外,人口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等基础资源库建设也进展缓慢,跨部门、跨地域之间的业务协同较困难,数据孤岛丛生、信息资源“烟囱林立”的现象普遍。
2、政务模式单一,与公众互动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政务APP作为电子政务的新模式也逐渐走进百姓生活,但广西多数政府部门对政务APP认识不足,电子政务模式大多依赖门户网、微博、微信等传统模式。广西目前省级部门数量为68个,建有APP数量为4,拥有率为5.88%;地级市APP拥有率仅为1.2%,[2]如贺州市目前只有平桂区自主研发了一个政务APP;其他区、县在政务移动开发上还较落后,无法满足民众需求。此外,广西各部门对门户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不够,更新回应不及时,“形式化”,“随意化”等问题突出,微博栏目设置缺乏特色,内容、模式和流程死板,使用语言过于官方化,无法实现政民有效互动。在2017年全区的政府抽查中发现,237家政府网站有17535条链接不能正常访问,有224家政府网站的897个栏目长期未更新,99家政府网站中有空白栏目573个,3家政府网站2周内首页栏目信息更新总量为0;[3]2017年热点活动“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多数政府部门只是将这一活动挂在政府网页上,没有在市、区的政务微博,微信上进行宣传,浏览人数较少,2017年8月发布的原创微博,评论最多的一则微博也才13人,微博影响力较弱。
3、发展意识不够,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善
目前广西电子政务相关专业人才还比较紧缺。究其原因,一是广西各级政府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传统政府工作模式和理念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政府只是被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把电子政务作为政绩工程一部分,政务平台无法真正服务大众。二是对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培育工作重视不够,相关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不到位,各部门信息技术岗位配置不足,缺乏既懂政府管理和流程,又懂信息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因广西地处偏远,福利待遇低于其他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在人员培训内容上缺乏针对性,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效果不明显。据《2011-2015年广西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规定,公务员培训大多是由本单位进行,1年开展1-2期培训,主要形式有专业人员授课,网络课程等。但因名额、时间限制,培训覆盖面不宽,针对性不强,注重业务知识的培训,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监督机制不完善,预期效果不明显。
4、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大
目前广西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预备立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管理条例》,在立法质量、有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导致在电子政务建设和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等。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认识重视不够,相关信息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单位存在“四”无情况(无领导负责、无人员值守、无管理制度、无处置预案),缺少专业检测手段,应急处理能力差。有些网站、信息系统没有实施定级备案,按规定要实施安全测评的三级(含以上)信息系统,目前只有38%左右开展了测评,等级保护落实不到位,部分党政机关网站存在漏洞隐患。据2017年全区政府网站安全漏洞统计,自治区司法厅、教育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25个自治区部门网站出现高危安全漏洞。柳城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兰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37个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出现高危安全漏洞。[4]《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中记载广西联网智能设备存在安全漏洞,弱口令摄像头比为21.78%,安全隐患较大。[5]
三、破解广西电子政务发展困境的对策
1、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统一技术标准及服务标准,消除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鸿沟。规范电子政务建设整体工程标准,统一管理制度,搭建综合性的协作平台,加快政府信息的收集和整合;统一各职能部门业务操作系统或实现对接,将办事指南、业务手册等标准化,梳理和整合业务流程,促进政务服务数据的流通,单位职能标准化,减少业务上的冲突,避免职能重叠,为各部门业务协调创造条件;做好部门之间电子公共信息交换以及电子文档等标准化工作。
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思想,逐步完善云端共享平台,构建一站式的信息平台,系统整合各部门、各层级分散的部门业务大厅、门户网站和应用APP,增强区内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建立由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电子政务协调机制,打破因传统科层制衍生出的“数据保护主义”而使得数据开放程度较低的困境;坚持资源整合,探索推进重点领域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相关事项信息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形成全区政务“一张网”,促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电子政务工作还要向基层延伸,注重提高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与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目标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创新政务应用模式,有效提升与民众的互动
政务APP作为全新的一站式移动政务平台,是在移动互联网上以现有政府网站为基础,结合政府门户资讯、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整合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应用程序, [6]可方便用户获取政务信息、办理业务、献计献策等。可通过政务APP,将服务延伸至各层级、各部门,打破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困境。还要积极与第三方合作,丰富政务应用模式,注重运用支付宝、微信、阿里云、腾讯云等公众比较认可的第三方为政务大数据的应用提供平台和技术。开发提供综合性、特色化政务APP,完善信息系统,开放更多的移动数据接口,结合政府部门的服务事项和公众需求,能让企业单位、个人用户免费下载,提高政务APP使用率,充分实现数据的价值。
加大对电子政务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公众参与度。注重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宣传普及电子政务知识、办事流程及其功能作用;积极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打破宣传工作“形式化”、“随意化”、“孤立化”现象。要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反馈机制建设,完善相关政务内容,提高电子政务的实用性,积极主动了解公众需求,注重培育“公民精神”,鼓励公众参与政治生活,对公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使公众能够切实体验到政府网站服务的便捷适用。
3、创新理念,实施电子政务人才培育战略
互联网时代,各级政府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融合,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政策。通过“引进来”政策,引进高素质技术性人才,优化专业人才队伍,保障电子政务项目的正常运作与开发,做好电子政务人才储备工作。重点引进掌握大数据知识技术人才,例如网站安全的云计算工作负载保护平台,云访问安全代理(CASB),欺骗技术,网络流量分析(NTA)技术等。政府可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人才培养计划,毕业考核合格后统一分配到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单位编制,提供良好福利待遇,以吸引具有高技术的人才投入电子政务工作。
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电子政务工作能力的培训,围绕实用性、针对性进行培训,把相关人员培养成既懂网络知识,又懂政务的综合型人才。要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进行学习交流,也可聘请专家进行实践教学,针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进行实操培训,优化电子政务工作方式,提高工作人员技能。此外,还要增加培训资金投入,保障培训能长期有效的实施。
4、健全法律法规,强加网络安全工作
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制法规的完善。需加快制定適合广西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如英国《数据保护法案》《信息自由法》,意大利的《签名法》和政府技术革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个人有获得个人全部信息、数据的合法权利;保证企业和公民能够依法查询到政府公布的各项信息等。此外,还要重视监督检查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对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将机关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与其业绩和奖惩挂钩。
政府可以利用网络监测系统来保障信息平台的安全,加强对病毒入侵、网络攻击等危害的防范。根据保密程度,对信息进行安全保护等级划分,根据不同部门设置管理使用权限,使用安全系数高的系统,确保整个网络信息安全;此外,还要对工作人员的操控程序进行加密,降低泄露信息的可能;对信息平台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上报;强化操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防止因为个人利益而出现倒卖信息、泄露信息的现象,保护公民隐私,维护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自治区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EB/OL].http://www.gxzf.gov.cn/zwgk/ndbg/20180312-684992.shtml. [2018-03-12].
[2] 陈则谦.中国移动政务APP客户端的典型问题分析[J].电子政务, 2015(03)12-17.
[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8年第一季度全区政府网站抽查情况的通报 [EB/OL]. http://www.gxzf.gov.cn/gggs/20180323-685377.shtml. [2018-03-23].
[4]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全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EB/OL].http://www.gxnews.com.
cn/staticpages/20180319/newgx5aaf8372-17170794.shtml. [2018-03-19].
[5]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R].北京: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2018-04.
[6] 朱燕、綦星龙.我国政务App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 2013(12)98-99.
【作者简介】
贾 丹(1980.05—)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府治理.
吴思为(1995.08—)女,汉族,广西贺州人,学士,深圳市特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