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9-07-08
新时期中国的智库建设,面临更加广阔的时代机遇,也肩负着更加重大的时代责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以下简称为综研院)作为首批入选国家高端智库的社会智库,历经30年的发展,在体制机制、管理、业务拓展、科学决策等方面不断创新,为我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很好的先行先试效应。
一、智库体制的创新者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体制改革处于探路阶段,思想的解放,改革的创举,都迫切需要国际视野,需要智力的支持。综研院的创办,既是中国研究体制的一次破冰,也是体制改革的一次新尝试。综研院是由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共同发起创办的民间性研究机构,旨在借鉴并逐步形成类似发达国家“思想库”型研究机构的模式,打造我们国家自己的“思想库”。即建設拥有综合性专家群体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信息平台,以及面向社会和市场的服务对象,聚集全国科研精英,广泛延揽海外学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综研院成功走出了一条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民办官助的社会智库之路,不断在“中国特色”和“新型”上下功夫,破除体制机制的束缚和掣肘,并于2015年成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更多为国家大局服务,为社会服务,并“走出去”为全球服务。
二、社会智库的探索者
为吸引国内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到综研院工作,综研院在领导体制上勇开国内研究机构体制的先河,实行了理事会制,设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和顾问,理事长由选举产生。理事会是领导机构,下设院工作机构。为了体现属地化管理,综研院曾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后改为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一新型体制,是总结我国现行研究体制经验、教训,借鉴国外“思想库”型研究机构模式而形成的,是我国现行研究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对活跃我国的政策咨询研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综研院作为社会智库,成立之初具有五大特点。第一,民间性。综研院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关,是一个民办的研究机构。第二,独立性。综研院的最高领导与决策机构是由各界人士组成的理事会,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自主地开展政策研究,积极主动地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第三,开放性。综研院积极创造条件,欢迎和支持国内外学者以及海外中国留学人员以各种形式参加相关的研究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实行来去自由。第四,公益性。综研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内外企业、团体或个人的资助和事业收入,其宗旨是通过政策研究与咨询活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第五,综合性。综研院积极促进和发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研究咨询与交流合作、培训出版等业务相结合。
作为社会智库,综研院在理事会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智库基金制”的发展模式,主导发起了两个基金会,分别为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和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前者主要资助综研院的公共政策研究,主办中国软科学奖及中国智库论坛;后者则重点开展社会民生问题研究,评议政府工作,促进改革发展。这两个基金会在支持综研院高端智库建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综研院还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和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如创办经济类专业期刊《开放导报》,设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工作站,加入“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等,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智库的发展建设。
三、咨询市场的开拓者
综研院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以有偿的研究成果和咨询服务作为经费来源,自收自支,自主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国内各类智库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社会智库。目前综研院形成理论研究、政策分析、市场(企业)咨询三者兼容,政府任务、自立课题、市场委托三者结合的主体业务框架,从实际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坚持研究与咨询并举。一方面,为各级政府、公司企业和国际机构所做的咨询工作,获得的财务收入保证综研院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咨政研究又促进了咨询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综研院作为社会智库,走市场化的创新发展之路,意味着要遵循价值规律,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服务,遵循市场资源配置,实行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一是区别于政府政策研究室等体制内的研究机构,综研院不是为单一层级政府服务,而是服务中央与服务地方结合,这样可以打破地区和部门的界限,充分了解并准确把握政府、社会、企业之所想之所急,为中央政策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实际观察,具有接地气、可落地的特点;二是市场机制本身的优势,比如它的灵活、高效和自主性,是一般行政体制所不具备的。综研院人员实行市场化聘任,打破官办机构的铁饭碗和大锅饭,从而使研究活动经常保持生机和活力。经费的有偿服务,不但节约了政府的行政支出,而且大大增强了研究人员的责任感,对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科学决策的推动者
综研院始终牢记为国家、地方等决策服务的使命,不断贡献自身智慧。在全局性问题上,向中央、国务院及有关省区提出了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构想和实施建议,对我国边疆省区、中部沿江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乃至全国新的开放格局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重点围绕体制改革、城市化、产业、开发区等内容,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如围绕广东构建“一带一路”重点开放新格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疆喀什经济开发区、重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峡库区发展模式等,开展大量城市规划、海洋经济、港航布局、交通物流发展等开发开放方面的政策研究。同时,由于综研院在深圳特区创办和扎根,因此,长期服务特区改革开放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重中之重,多项重大研究及政策建议直接转化为深圳市政府政策。综研院始终以开放问题为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理论成果,如出版了《开放与国家盛衰》、《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功利与功利观》,编制《中国开放报告》等,成为国内研究开放问题的重要参考。成为国家高端智库之后,综研院继续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旧动能转换与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中科技创新、土地、住房、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贡献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除从事理论研究外,综研院发挥长期在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研究领域耕耘之所长,积极“走出去”服务境外园区建设,促进“一带一路”项目落地实施,如在埃塞俄比亚、刚果共和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承担了10多项中国企业海外园区建设项目,以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经济特区提供规划咨询服务,把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广泛应用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输出中国的软实力,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五、高端智库的建设者
中央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提出了不同的定位和要求,综研院作为社会智库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积极探索社会智库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特别是社会智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意义。
综研院努力探索和完善社会智库的体制机制,开创了一条遵循智库发展规律和运行特点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路子。
一是创新智库运营机制。全院整体都是智库,综研院的理事会就是智库的理事会,是“一张皮”。院长是首席专家,集全院之力,齐心协力地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内部治理,谋求动力与活力,推动智库团队化建设。成立“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术审议小组”,对国家高端智库报告实行讨论修改及严格评审制度,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建立选题月度务虚会制度,对选题方向进行讨论交流,确定选题及立项后,由首席专家学术审议小组负责审定;建立信息和成果共享的“1+N”选题和研究模式,打通课题组之间的信息孤岛,强化各项智库决策的协同性,使研究人员致力于长期系统研究方向,提升研究水平;建立符合实际又灵活高效的研究组织形式,如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对课题运作全权负责,以及跨部门合作,研究人员可根据专业和偏好参与到其他部门的课题研究当中,建立外部协作机制等。
二是人才创新培养与激励机制。综研院精简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去行政化”,实行内部职称制;与国外智库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委托其开展综研院所确定的课题,并邀请研究人员作为特约研究员;广泛吸收海外留学人员,吸引海外留学博士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参与智库研究;实施国际实习生计划,吸引国外留学生前来实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保持智库活力,加大智库人才特别是青年智库学者和新锐力量引进力度,培养年轻化的研究团队;突破创新专向经费使用,建立有效的奖励配套措施,激发研究人员能动性。
六、公共外交的践行者
综研院发挥社会智库优势,搭建民间桥梁,沟通全球智慧,积极开展“二轨”外交,与全球各大知名智库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围绕服务公共外交,综研院每年都前往国外举办10多场活动,逐渐形成了“1+4+4”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即围绕1个宗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着重4个区域(非洲、南太岛国、欧洲、东盟),聚焦4大领域议题(境外园区、全球金融中心、对外援助、湾区),发挥“二轨”作用,当好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民间使者。
一是以境外园区咨询服务为抓手,助力中国与沿线国家增进共识,讲好中国故事。在10多个境外项目的咨询过程中,综研院与非洲各国的政府高层、国际组织、重点企业都保持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努力把研究咨询成果转化为政府政策实施。另外,综研院有关专家学者经常受科威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的邀请,参加他们主办的重要会议论坛,承担政府代表团、研究机构的培训及访问工作,分享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经验。
二是以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为中心,形成国际交流乘数效应。与英国Z/Yen集团战略合作,连续3年研究编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联合在我国以及英国、意大利、阿联酋等国发布,提升了我国金融中心的排名和全球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自主研究编制了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双创金融指数。同时,积极与更多国家的政府机构、知名智库、大学和企业“牵手”拓展研究、交流、传播、文化等多领域合作,比如与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旧金山湾区经济研究院、意大利安博思、荷兰国际关系研究院、丹麦国际研究院、德国发展研究院、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马来西亚战略与领导力研究所等国家智库陆续开展合作研究和举办论坛会议。
三是聚焦经贸和产业交流,开拓国际合作新空间。发挥综研院产业发展规划、创新驱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的专业优势,聚焦我国与他国在经贸和产业合作、援助方面的民间合作,“走出去”拓展全球视野,开展调研与合作。
四是结合咨政研究持续开展学术交流,跟踪新形势,汲取新经验。如对湾区的研究,注重结合咨政研究,着眼湾区建设中的合作机制、科技创新、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等话题,与旧金山湾区委员会、日本智库和大学举办圆桌论坛,与东盟国家的智库联合举办泛北部湾智库论坛、中国-东盟智库研讨会。同时,也前往国际上其他湾区进行深入交流,在湾区中搭建桥梁,跟踪新形势,为我国湾区建设提供新经验。
七、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综研院在90年代初创办了全国首家以对外开放战略与经济转型及全球化研究为特色的学术期刊《开放导报》,创办了国内首份股市分析杂志《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又创办了《国家高端智库观察:中国经济月报》和英文研究动态专刊;向国外业界推送英文网站,与Wikipedia(维基百科)和LinkedIn(领英)链接,海外传播效应迅速扩大。综研院通过这些传媒平台,在国际国内讲好中国故事,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同时,重点举办持续性小而精的专业学术论坛,扩大智库的国内国际影响,也为各国政府官员、国际著名思想库、研究咨询机构以及企业界人士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世界和地区发展中重大问题的交流平台。如创办于2006年的“沪津深三城论坛”,每年轮流在三地讨论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加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间的交流;创办于2015年的“综研国际报告会”,持续邀请国际知名智库专家一起研讨前沿问题与社会热点话题,等等。
此外,集中力量与知名新媒体平台深度合作,借势发力。综研院与中国网、澎湃网、今日头条进行合作,分别开设综研观察、综研国策、综研专访等评论专栏。这些专栏“一策一论”、“一策一评”,主题聚焦,传播速度快,点击量大,时效性强,发出了智库应有的智慧之声。
智库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更是如此,要根據各地的实际,借鉴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意义,勇于探索,建设“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