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程的“课外作业”模式
2019-07-08袁志红
摘 要 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完成这项任务的途径之一是确保学生平时坚持体育锻炼。本文对比了美国和新加坡的做法,提出了中学体育课程教师放学前组织学生进行统一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模式。
关键词 美国;新加坡;体育锻炼;课外作业
教育中,我们过去一直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后来一直倡议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核心素养”。但无论何种发展、哪种素养,最重要的都是学生身心健康。学生没有健康,一切都归零!这是简单的常识。可现实是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却在一直普遍下滑[1] [2]。究其原因,这与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一直坚持的“重文轻体”做法密不可分。这其中一个常规的做法(现象)就是:学校文化课程都有大量的课外作业,但体育课程却很少有课外作业之说。可是我们都知道,学生要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成长,平时必须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课外体育锻炼。为此,我国部分教育工作者倡导体育课程也要有课外作业,家庭作业[3][4][5][6][7]。作者非常支持这种倡议。本文在学习这些倡议的基础上,对比了美国和新加坡的做法,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在我国中学阶段增加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思路。
一、美国做法
美国主要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协会以发布纲要的形式,指导学校、家庭、学生和老师等如何进行体育课外锻炼。例如2010年“美国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办公室”发布了《健康公民2020》[8],为改善美国人的健康提供了一套10年战略,提升个人和社区健康水平。其中,专门对未成年人的锻炼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他们的课外锻炼方面。例如家庭促进孩子锻炼的措施:一、提供器具:鼓励孩子進行球类、跳绳等体育活动;二、创新活动:鼓励孩子进行各种新的运动方式;三、家庭规则:如限定观看电视的时间等;四、一起锻炼:与家人一起逛公园、游泳、骑车,参加学校、社区亲子健康活动;五、志愿活动:担任体育活动、运动队的志愿者;六、建议报告:向社区提交改进未成年人体育锻炼的建议书等。同时该战略还要求成立校内外社团、俱乐部,开放公体育场馆等方式,促进孩子的课外体育锻炼。目前美国正在计划制定《健康公民2030》。
2013年,美国“健康与体育教育工作者协会”、“全美运动与体育联盟”推出了美国学生“体育教育中的健身教育指导纲要”[9]。该纲要目的是指导体育教师、课程组织者、健身领队和管理人员以此为框架,对所有学生(从学前到大学)进行健身教育,提高其健康水平。纲要规定,健身教育(fitness education)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一个延伸,其中心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取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意识,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获得健壮、健康和安康。
健身纲要包括8个方面:技巧、知识、体育活动参与、健康管理、行为规范、观念与推动、营养食谱、健身产品。每个方面都列出了每个年级段对应的指标。该纲要很多部分的指标或内容是关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健康管理,需要家长和学生在体育课程之外完成。表1是K9-12年级8个方面的部分指标。
美国的两个文件都重点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公民健康2020》倡导家庭重视和组织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健身纲要》主张把体育课程做一定的延伸,包括学生的课外健身内容和方式。作者认为,这两个文件倡导的体育理念,活动内容,实施方式,对我国体育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就如何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应该有一定的启示。
二、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建国不到50年就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中国政府一直在学习新加坡的管理模式。教育方面,根据作者自己孩子在新加坡上学的亲身经历以及作者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观察、思考,新加坡的素质教育做得非常不错,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其中就包括新加坡的学校的CCA(Co-Curricular Activities)模式——课外活动模式[10]。
新加坡学校的CCA种类丰富。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类别:一、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健康活力、公平竞争和团队精神。二、表演艺术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乐团等)。培养学生优雅品味以及对多元种族社会文化欣赏力和包容精神。三、制服团体活动(如男童军、女童军、红十字等)。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律及服务意识。四、俱乐部与社团活动。发掘和培养学生各种兴趣和爱好。同时,作为CCA的一部分,学生还会参加各种拓展训练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意志、强健体魄、增长智慧。另外,学生还会参加一些庆典和社区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支持公益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使他们尽早和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些CCA活动很多都涉及到体育锻炼。
新加坡的CCA开展的非常扎实,有别于我国松散的课外活动。首先,每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有CCA,每个学生都必须选修一个CCA。第二、学校每周安排专门的时间给CCA。新加坡的中小学(小学和初中)基本上都是大半天上课学习学科知识,剩下的时间则是开展各项CCA。学校还会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的CCA活动。第三,CCA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的老师和充足的经费。第四、每个学生的CCA成绩(表现)都会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里。更重要的是,CCA综合成绩级别可以计入升学成绩,份量相当重。例如,如果一个初中学生的CCA成绩为最优级别(A),他毕业会考升学时,该成绩将计入升学档案,录取时相当一个升学科目的A级成绩。
相比于美国,新加坡的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做得更扎实。这种扎实很大程度上源于两点。一是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校内,放学前进行,保证了活动的时间和质量;二是学生所有活动表现和成绩有记录、有评级,并且成绩可用于升学,对学生一定的强制和激励,提高了活动的实际效率。
三、中国思路
我国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了。教育管理部门也推出了一定的举措(如全民健身计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希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措施效果不明显,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为此,我们有必要总结经验,尝试新的思路。
作者参考美国和新加坡的做法,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提出了一个中国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参考模式——“教师组织、学生自练,师生共评”。大致的做法是:1、时间地点:学校的正式课程进行小的调整,每天下午的上课时间1点半开始,下午4点半结束,专门预留1个半小时,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如果学校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有限,年级间可错开,活动次数可定为每周三次或两次。2、参加人员:体育课程老师与所任教班级的学生。3、活动内容:体育运动、体育健身类活动。4、组织形式:体育课程老师根据学校的设施条件,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状况(如年级、性别、学生数量、兴趣、特长等),开设一定数量不同类别的体育活动俱乐部(如果跳绳俱乐部、太极俱乐部、街舞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瑜伽俱乐部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或特长选择加入一个俱乐部。每个俱乐部选擅长本俱乐部体育项目的学生担任领队,负责组织本俱乐部同学进行团队自主练习。练习具体项目和进度安排由老师和各俱乐部学生共同确定;体育课程教师根据需要为每个俱乐部提供一定的支援,如指导领队,为领队提供一定的资源(如教学录像等)。同时,体育老师要每次到场,负责必要的监管,确保每个俱乐部练习安全正常进行,并对每个俱乐部的每次练习表现进行打分。
为了提高俱乐部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保证练习达到一定的效果,体育课程老师需要组织一定的考评。考评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期末课程考试前。考评可以采用各俱乐部集中汇报表演所练部分项目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每个课程老师可以单独组织考评所带班级,或同其他教师合在一起进行。俱乐部考评成绩按比例(如40%)折算为体育课程考试总成绩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本模式的特点是:学校只需要小幅度调整课程时间,每天放学前一段时间学生集中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对学校其他课程和安排影响有限。该模式尽量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推广性;活动在校内并有体育课程老师的监控和指导,保证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运动安全和锻炼效果;学生体育锻炼俱乐部给学生间一定的自主和互動,增加了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有助于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体育活动俱乐部统一考核,成绩纳入课程考核系统,做到了课内课外结合,有利于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最重要,没有健康,一切都归零。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最关键阶段,保持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必须是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最应该重视和落实的教育任务。本文提出的“学生体育活动俱乐部”思路就是探寻如何具体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的一种尝试。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在于单个学校可以通过对自己校内课程时间做小的调整就能实施,而很少受其他因素制约,更不需要慢慢等待整个教育系统的大改革。当然,这一思路需要实践检验,可能需要修正,也可能有比这更好的模式。但作者坚信的是,切实增加学生日常课外体育活动一定是解决我国学生身体素质问题的必选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梦琦,夏君玫,喻跃龙.湖南省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8).
[2] 高鸿辉.穗、港、澳16~18岁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比较[J].体育学刊,2008(5).
[3] 李成武,蒲锦,王海艇,黄若华.中小学生体育课外作业思考与实践完善[J].运动,2015(12).
[4] 刘起化.体育家庭作业——体育课堂的又一主力阵地[J].当代体育科技,2017(12).
[5] 雷鸣.北京市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6] 卫新刚.普通高校乒乓球俱乐部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学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3.
[7] 屈晓春.西安市不同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体质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2.
[8] 刘洋.美国《健康公民2020》战略对我国未成年人体育锻炼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9] SHAPE America - Society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ors, Instructional Framework for Fitness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http://www.shapeamerica.org/standards/guidelines/loader.cfm?csModule=security/getfile&pageid=9264,2013.
[10] 袁志红.新加坡促进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举措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7(02).
[作者:袁志红(1971-),女,重庆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安全保卫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