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视域下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7-08张立梅王国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媒体改进道德教育

张立梅 王国顺

摘   要 自媒体作为新兴媒介的典型代表,其特有的舆论信息传播方式、教育意义以及综合价值观念对当前思想道德建设有深刻的导向意义,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本文以此为立足点,从自媒体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其在公众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现状,并就其发展欠缺点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

关键词 自媒体 道德教育 现状不足 根源分析 改进

自媒体是以微博、微信为主要承载体的一种新型信息交流媒介,旨在基于互联网络实现人群之间的信息传播与反馈交流,其独特的施用类型以及覆盖范围促使了公民思维意识形态、行为规范以及信息交流方式的转型,成为取代传统媒体表达传播的重要途径。自媒体增强了人们在个人隐私、独立存在以及信息筛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在信息传播中,自媒体对受众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法制意识以及信息藏匿意识都有一定的影响,且因其传播方式具有特定群体传播性、非规范性以及快速更新性等特征,需要我们以当前德育教学现状为出发点,全方位地对此种媒体模式进行分析与应用现状研究。

一、自媒体视域下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自媒体缺乏教育合力

自媒体的信息发行者以公共、个人或商业力量为主,发布过程大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导向,注重公众参与度、关注度以及信息新颖性,而忽视了平台信息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以及道德建设的影响,缺乏教育性和引导性。高效率的网络文化信息传播模式削弱了受教群体对价值观念的把控和对整体信息的获取,大量碎片式和多向性的信息向学生群体灌输,这些“瞬时式”的信息传播表达模式在加快学生阅读需求的同时也催生了“快餐文化”,如各类网络文学编辑平台、文娱论坛、视频DIY平台等,学生的自我意识快速膨胀,容易与经典道德模式产生偏离,削弱了信息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

2.道德价值判断失衡

信息传播的虚拟性和快速交换性致使学生对信息获取的来源、时效性以及社会价值缺乏明确的认知,信息的过于泛滥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自身社会价值定位有一定的偏差,学校的道德舆论也或多或少地被歪曲引导,影响了正常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从道德价值判断角度来看,信息传播的过度自由性催生了一些恶性舆论的发布,涉及暴力、色情、谣言等方面的言谈严重影响了学生群体基础价值观念的构建,从论坛中的“低端黑”到公共网络中的“高端黑”,以上舆论形式对语言或表达理念进行了歪曲与改造[1]。同时,网络接口的开放性使得西方价值观中的有害内容也同样进行大范围传播,涵盖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多个方面,影响了学生群体对自身道德价值观念的建设。

3.道德教育“主体”缺失

与传统道德教育形式相比,自媒体为学生构建价值观念、交流思维想法提供了更为直接便利的平台,学生可自行通过网络媒介获取实时信息并发表自身言论,大量“草根媒体”的引入弱化了教师在德育传播中的施教主体性作用,弱化了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程度,同时这些快速的信息灌输模式促使学生群体产生对“教师权威主体”的质疑,阻碍了正常的德育教学活动。

4.“虚拟”与“现实”道德教育脱节

自媒体在传播范围和覆盖力度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与直接性,自媒体在为公众打造更为灵活自由、交融互通的交流平台的同时,难以保证公民权益、公众道德的有效施行与优质发展。因道德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现实指向性以及传播信息的隐匿性等特点,部分虚拟信息对受教群体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引导有一定的偏离性,降低了学生群体对实际社会生活发生的公共问题和政治时事热点的关注度和逻辑分析深度,阻碍了社会生活文明以及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推进。

二、自媒体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矛盾根源

1.学校德育理念弱化

受到国际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各地区学校会根据自身教育体制的特征、当地社会人文发展状况、本校学生特点以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度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而同时因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新时期背景下德育创新教学方法的现实意义与创新层次缺乏有效的把握。同时,部分学校因学生培养方案的不同而制定了特定的德育教学体系,这些教学体系大多过于侧重基础课程知识与实际社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素养的综合提升。

2.主流价值观“边缘化”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实时更新,在补充完善传统道德理念的同时,其传播过程中呈现出的开放性、复杂性以及无序性等特点,也诱导了多种信息在接受、转载以及整合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矩阵式信息裂变”,部分個体的话语权体系的自由度以及创新度也增强了信息源的碎片化与多元化,增加了新时期背景下传统价值观念的辨识度与优化度。大体来看,道德观念以促进公众间实质沟通为出发点,注重德育教学过程的分级领导与组织深化,更多地呈现出“阶梯性”特点,而在当前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机遇挑战并存的新时期背景下,自媒体促进了多维度新型理念的“无缝隙传播、实时更新与全民参与”,不再过于注重德育过程的阶梯性和过程性,转而注重同时性、瞬时性、平行性,鼓励更多领域的公众群体共同参与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来,影响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有效传播[2]。

3.德育模式不适应新环境

在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机制下,学校教育机构或社会组织可直接通过新闻、报纸、书籍以及公告电台等渠道获取社会发展理念和信息更新进度,以此来指导当前的德育教学。新型自媒体信息传导方式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指向性和多维度延展性,为了提高传播速率和信息接收速度,部分信息会以“碎片式”或“引入式”的方式进行传播,知识信息的不完整性导致了当前的德育管理与教学工作难以把握信息的准确度、可利用度以及多领域关联度,难以对信息源的真实客观性以及公共性进行合理推测,阻碍了德育模式在新环境下的发展路径。

三、自媒体发展与道德教育矛盾的解决

1.施教层面

(1)构建“规范性”与“人文性”的联结

在自媒体广泛传播与施效的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应该充分考虑到“规范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日常德育教学的本质应回归到深入挖掘学生的道德认知诉求、社会人才诉求以及要点关注诉求、促进学生对新时期道德教育发展模式的再审视与再理解中来。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努力通过自媒体工具重新调整教学方案,重视信息传递的内在价值并充分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并从“以人为本”[3]的视角为出发点进行模式重塑,从而力争搭建更为完善优化、全面展示的信息传播交流平台。为有效达到这一目标,相关教育人员可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是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设置多样化的媒体软件和反馈平台,促进网络信息与思维理念的碰撞交流;二是注重培养“学生领袖”,在自媒体传播机制下,做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简政放权”,将德育教学的主动权重新向学生偏移,教师作为辅助层面来阶段性地获取学生课程反馈与完善意见,以此来增进教师对校园自媒体平台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全面调控。

(2)构建学校主导的互动系统

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从学校控制和自我约束两个层面出发,以共同建设多维完善的舆论思维导向机制为出发点,努力构建更为系统化、完善化的德育维护系统,重新定位传统教学与媒体参与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合理将自媒体信息系统引入到日常教学轨道中来,构建立体化的“学校-社会媒体-个人”三者间的协调关系,打造更为贴近实际教学背景的媒体舆论防、控、导综合系统。同时,学校在构建主导互动系统的同时,应注重校外教学资源与本校道德舆论平台建设之间的协同关系,如建设专家微博平台、校企互动平台以及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吸收借鉴校外专家对本校教育模式的改进意见,加强校外社会资源对本校师资力量建设、学风促进和软实力建设等方面的辅助作用。

(3)发展交往对话的德育模式

德育教学人员应重新定位自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意义与完善机制,根据不同类型自媒体信息传播特征与共享理念,来更有针对性地保证自媒体的教育功能充分落实并应用到德育教学中来。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可创建“德育议程机制”,定期设置与社会时事热点相关的议题或讲座主题,以此种外在规制方式来促进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把握以及对自身思维理念的规制与调节。从主题设置与开展形式方面来看,“德育议程机制”是学校和社会媒体交接的重要平台,以发展“交往对话”为契机,将间接性的媒体传播方式应用于校内德育教学活动中来,并引导学生自主发表对社会发展现状、德育管理不足以及自媒体平台建设方面的综合问题。此种机制大体分成四个阶段,一是话题筛选,常选用社会关注度高、思维导向发散的热点问题作为议程话题;二是话题导入,学校可将选定的话题通过学校媒体平台或德育课程进行学生主体间的传导和反馈意见吸收;三是“交往对话”模式构建,即教学管理部门设置逻辑性强、针对性突出的交往对话体系,组织学生主体进行信息交流,及时汇总学生德育建设现状以及对议程话题的主客观看法;四是对现有校园德育教学案例进行调整,即以议程讨论结果为出发点,选择更具代表性、社会实践性、道德机制引领性的商议方案进行德育教学借鉴吸收与扩大化。

2.受教层面

(1)提升道德理性思维能力

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当前很多自媒体传递的信息缺乏信息源头的监控与限制,致使部分虚假片面、无事实依据以及偏离传统道德机制的信息经自媒体进行过量传输。因自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形式灵活以及表达方式自由等特点,公民可通过多种渠道接触社会道德理念与思维热潮,学生作为学校规范教学与社会多维平台教学之间的双方接触群体,需要在提升自身对德育课程信息和社会信息的针对性筛选的同时,提高自身对自媒体传输的思维道德理念的理性逻辑分析能力,并学会对自身发布的信息负责,努力维护媒体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和公众教育引导性[4]。

(2)提升对自媒体运用能力

自媒体的传播模式优化了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与传统的海报宣传、黑板信息栏以及电台广播相比,自媒体大力缩减了时间和空间成本,快速提高了师生信息接纳效率和信息传递范围。学生群体应该以此为发展契机,借助自媒体技术来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如将需求信息发布到贴吧论坛、校园公众号以及校企联动平台上,重新审视思想德育信息的渗透性与吸收借鉴性。同时受教群体可灵活将自媒体运用到“校园-社会”综合实践平台上,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先进思潮理念进行及时跟踪与评价,促使自身参与到信息交流传播过程中来,以此来保证信息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3)提升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针对自媒体在校园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困境,除了需要社会和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协同配合外,还需要学生主体提高自我道德教育能力和媒介素养,即一方面要逐步摆脱哗众取众、歪曲事实的自媒体信息发布心态,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抵制其他渠道中的道德偏差信息对自身思维理念的变相诱导,提升自身对多维度信息中有益价值元素的筛选与提取能力[5]。从自媒体发展渠道来看,其隐匿性、变换性以及多层面关联性的特点促使了更多虚构的信息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内容释放与理念强化,社会关系的“连接点”也因自媒体的快速传播而更加强势地发展,影响了公民对基本信息的是非认知与价值判断,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念、培育公共精神素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各个层面公民的道德素质培养重视度和实际参与、监控力度有一定的偏差,学生作为自我教育能力较强、社会发展导向性明确的群体,需要在建构社会主义公共精神的同时,立足于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不断增强信息筛查分析能力和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家新,王云兰.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问题与引导规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2] 宋全成.自媒体发展中的表达自由、政府规制及其限度[J].南京社会科学,2017(11).

[3] 田友谊,李婧玮.契机、挑战与路径:自媒体时代创造性人才的成长[J].江汉学术,2017,36(06).

[4] 张端端.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

[5] 陈晓雯.浅析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9).

[作者:张立梅(1980-),女,安徽蚌埠人,常州机電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王国顺(1981-),男,安徽池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自媒体改进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