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探索
2019-07-08佘一玲
佘一玲
【摘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在学科体系、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高校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够科学。文章通过对现有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索了高校音乐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为其实现科学化标准化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问题
随着教育部有关高校艺术教育文件的颁布实施,高校音乐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多年来,为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相关专家学者在高校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对策,为高校音乐教育实现规范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历程概况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针长期都是以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目标,美育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最早始于19世纪末,正规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因历史原因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恢复。一时间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十几所著名高校先后恢复艺术教育,开设了丰富的音乐选修课程,但仅有少部分高校建立了艺术教育机构,音乐教育缺乏理论指导,未形成规模化发展。1986年,中国高等教育音乐教育学会成立,为高校音乐教育普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2002年,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以下称《规划》)成为新世纪学校艺术教育的行动纲领。我国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许多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等专门机构,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探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各高校积极组建艺术社团,开展丰富的艺术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与社会有关方面结合相互支持,使一批著名的艺术家与团体走进高校,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学科体系不完善
在学科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音乐教育管理。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对艺术教育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落实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一些高校对艺术教育管理不够严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科学可行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一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存在间歇性、随意性等情况,不少高校重视部分艺术特长生的教育而忽视艺术教育的普及;重视艺术活动的演出效果而忽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配套教材不够完整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目前尚处于实验性阶段,未建立相对稳定的音乐教师队伍,各高校开设的课程数量参差不齐,内容五花八门,一些课程设置随教师变化而改变。高校音乐课程设置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较为零散,缺乏科学完整的配套教材。
近年来,随着高校艺术学院扩招,很多学生纷纷加入艺术专业队伍,因学生数量较多,高校艺术师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其中多数毕业于本专科艺术专业院校,专业素质较低,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途径探索
(一)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属于微观教育层面,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音乐教育基本采用经验型管理模式、行政型管理模式。要实现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必须构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模式。
调查显示,我国近1/3的院校艺术教育机构不够健全。一些院校艺术教育机构临时挂靠在不相干的学科机构下。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并未完全统一,不能较好地贯彻艺术教育方针政策,影响了艺术教育的正常发展。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应构建科学统一的教学管理机构,这也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应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艺术教学教务管理,使艺术教育中心成为与其他教学系平等的教学单位。音乐教师在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等方面应处于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地位。课堂活动开展计划由艺术教育中心与校团委协调制定组织实施,从而有效实现提高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加强高校课程与教材建设
我国目前各高校音乐课程在数量、内容等方面较为零散,彼此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与中小学等音乐教育相比仍处于初级状态。《规划》明确指出,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课程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及限定性选修课程,重视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有关文件多次强调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仍较慢,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高校艺术课程设置为必修、选修与课外讲座三种类型。根据高校音乐教育特点,需多方面多环节协调配合,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音乐教学课程应包括理论与实践两种类型,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艺与音乐精神教育等。
针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课程设置应确立长远计划与近期目标,课程开设应采用多种形式,考虑学习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编写统一的自成体系的高校音乐教材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统一的自成体系的高校音乐教材是有效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基本保证。缺乏統一科学的高校音乐教材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长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建议相关部门组织高校教育专家,编订高校音乐教材,使得高校音乐教学有法可依,改变当前高校课程体系混乱的状态。
(三)加强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艺术教师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规划》指出,建立以专职教师为主,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求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音乐教师要具备专业音乐技能及教育管理能力,其素质应体现在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
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高校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高校音乐教师应有开阔的学术境界与创新精神,应努力做具有广阔胸怀与独立见解的学者,应具有责任感与奉献精神。要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既定目标,首先应配备足够的高质量音乐教师。
1999年11月3日,教育部印发《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通知,提出在做好高校艺术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要通过举办短期培训、出国考察等形式,多驱动、多层次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具有一定层次的高校音乐教师应招收高校音乐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有条件的重点音乐院校研究生导师应更多地参与其中。实行本硕博连读的学制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增强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力,为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改进教学形式方法
《规划》明确指出,各级学校艺术课的教师要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组织教学;艺术教师应开发利用本地区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艺术教学质量。
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不同,不可照搬其教学模式,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修养。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音乐素养不足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文化知识与心理年龄发展阶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需求,提供丰富的教学工具,帮助教师快速制作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电子课件。高校音乐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新的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本文就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析,回顾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概况发展历史,对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针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提出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具体建议措施。
【参考文献】
[1]颜佳玥.当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创新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8(19):70-71.
[2]黄凝薇.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探讨[J].音乐创作,2018(12):151-152.
[3]董婷婷.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意义与途径[J].音樂生活,2018(02):78-79.
[4]徐冰.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5]张光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11-12.
[6]李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调查与分析[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7.
[7]田园.知识管理实践理论视角下的音乐教育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
[8]王丰.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