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调:去窑头镇

2019-07-08李满强

飞天 2019年6期
关键词:陶土养活火焰

李满强

1

秋日深处,那逃离城郭之人

忽然被一个小镇看见

被这里白发苍苍的芦苇,夕阳中

发出温润之光的旧瓷片看见

被一条欲说还休的碎石小路看见

被一座年久失修的老屋之上

兀自翠绿的青苔看見

被一座砂器作坊里

升腾跳跃的火苗看见

2

如果更早一些

在距今6000年的旧时光里

文明的曙光,已经

开始照耀这片土地

那些衣不裹体的先民们

在向阳的山坡上

挖下地坑,搭起茅庐

他们追逐野兽,采摘野果

而更为神奇的事情必将发生

他们在泥土之中

居然找到了闪电

他们用火焰

竟然塑造出闪电的曲线

3

此后,时间的风一吹就是千年

吹出我的古芮国、朝那县、呼池苑

风吹窑头镇:芮河的石头怀抱秘密

风吹套头镇:陇山的草木翘首以盼

而那些深藏不露的真相

在《天工开物》里终将揭开:

“天下陶土六分,华亭居有其一”

自此,这荒僻之地

有了“陇上窑”之美誉

4

自此,在那些叫明、清

或者民国的时间里

我相信我曾来过窑头镇

逼仄的街道上,陶土

被源源不断地运来

倒焰窑的火光四季燃烧

那些罐、盆、碗、碟……

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客栈里住满了甘肃、陕西

乃至于整个西北方言

如果你来过陇山之东

你肯定会喜欢上窑头镇

这热气腾腾的生活

这烟火缭绕的人间

5

我们要记住瓷工张正元

一个常年在尘埃里翻滚的人

光绪初年的某个早晨

帝国的太阳已经摇摇欲坠

而他在华亭长沟岭

第一次捧出了白釉土

此后,这白色的闪电

迅速吸引了山西人,陕西人

众多的手艺人在战乱中翻山越岭

来到窑头镇。这白色的闪电

见证了一个帝国的灭亡

也曾目睹了抗战,目睹了电瓷

合作化……一些新事物

在这里萌发,长成和消隐

6

在故宫博物院,我曾邂逅

一个名为“野鸡红”的瓷罐

而它来自遥远的甘肃

来自窑头镇某个无名匠人之手

红釉有着让人沉醉的气息

在一个收藏家那里

我曾见到成套的“八仙过海”白瓷

见到过惟妙惟肖的“反弹琵琶”

它们来自于八十年代

来自于时代的造化变革之手

而让我唏嘘难忘的,则是

窑头镇出走的粗瓷大碗

这些火焰中的涅槃之物

养活了许多尘埃里匍匐的人

7

公元2018年的秋天

窑头镇上的风,已经

吹走了车马。商旅

吹散了客栈里那些杂乱的方言

但我并不为之叹息,为之惆怅

一些古老的事物,只是

更换了新的生命方式

那些砂器作坊里,火焰仍在燃烧

那些琉璃生产线,正在快速分娩出

这个时代需要的硬度和光泽

8

这小镇如此神秘

正好可以收留我怀旧的脚步

老窑工住过的屋子

院墙上爬满了各色的牵牛

咦,一只废弃的陶钵里

居然长出了一株大树

一簇红蓼忽然拦住了我的去路:

“歇歇吧,你这远道而来的人

在这里,你所看到的破碎

也许是另一种塑造,而你看到的塑造

仅仅是出于对大地的赞美……”

9

要赞美泥土,她们生育

塑造,成全,养活

要赞美这些泥土中的贵族

她们坚硬,灵动,甘于寂寞

并且有着非凡的气度

要赞美火焰,它们猛烈

透明,永不熄灭

要赞美这些火焰背后

浮现的一个个面孔

他们用神祗之手

擦亮了这陇山周边

无数草民暗淡困顿的人生

要赞美这里老树,瓦房

赞美破罐积垒而起的院墙

每一地,每一处

都弥散着化不开的乡愁

10

秋日深处,那溯流而上的人

在见子河边久久伫立,不肯离去

他的左手,是垂暮之年的窑头镇

他的右手,是正在成长的新安口

时光的风,只会按着自己的方向吹送

并不为谁而悲伤停留

当他在河边坐下来

那白发苍苍的芦苇开口说话:

“那些泥土和火焰,将一直追随着你

并将养活和造就另一个新时代——”

猜你喜欢

陶土养活火焰
缤纷的火焰
爱健身的陶土
关心地球,从自己的小事做起
乞讨能养活全家
火焰
鸬鹚与鸭子
让孩子自己来
感悟陶土
飘摇的陶土
一束火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