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

2019-07-08秦旭坤

学理论·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新时代大学生

秦旭坤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长存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自知和觉醒,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不懈的追求和美好向往,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可靠力量,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所以,进一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49-02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1]。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的原动力[2]。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指大学生群体在认知文化、传承文化、维护文化、创新文化实践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自我意识。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让大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觉能力,对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意义

(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关键和核心。树立文化自觉,方能对各种“为我存在”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有效应对意识形态建设所面对的种种挑战[3]。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拥有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我国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关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凝聚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客观要求,它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外来不良文化的抵抗力。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凝聚内在的精神力量,促进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免疫力,确保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伟大的复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力量并矢志不渝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全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奋进。大学生应当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因为他们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斗志和决心,并且学习能力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他们应该成为引领文化自觉的先锋,肩负起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贡献力量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的大学生应该心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心,自觉地继承和发展、创新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大学生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充分肯定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科学吸收外來文化中优秀的成分,抵制不良成分,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梦想。

(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民挥洒勤劳汗水和智慧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民都珍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它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求大学生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产生弘扬和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觉醒和自知是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和宝贵,才能真正形成保护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步伐。

(四)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缺少高度的文化自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大学生通过自身文化自觉的提高,能够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和提高,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以辩证的思维看问题,抵抗不良文化的侵扰,用正确的态度迎接挑战。在面临文化价值抉择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为指引,不迷茫、不动摇,坚定自身文化立场。文化自觉还有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判断力和审美能力等。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对其全面发展十分关键。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方向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文化发展大势下,进一步明确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新时代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以及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指明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我国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指引,只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才能更加坚定。

(二)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要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不仅是我国的主流文化,还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核,因而始终主导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与演进[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取向;同时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外来文化侵扰和错误的价值观的冲击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大学生要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觉。

(三)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教育相统一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应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教育相统一。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觉悟和觉醒,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对文化的地位、作用达到高度的认同,以及对文化建设、发展的美好期待;文化自信是指对于自我群体文化的信心、信赖和认同[5]。文化自强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把握文化发展道路和方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实际是指引着人们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做到自觉维护本民族优秀文化,坚定文化发展的信心,为文化发展的未来创造条件。提升文化自觉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实现文化自强是提升文化自觉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从而明确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自强。所以,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需要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教育的统一。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分地体现出特有的民族特色,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价值、精神给予坚定的认同,才会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自身文化自觉。加强大学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通过进一步的文化教育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进而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在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从了解到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实际上充分体现了文化自觉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强主流文化宣传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

大学生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除了树立向上的文化自觉意识,付诸实际行动,更主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前进方向为指引,引领大学生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方能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方向,获取不断提高文化自觉的理论支撑和不竭动力。进一步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增强大學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让大学生们在思想上积极向中国共产党靠拢,紧跟时代步伐,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梦贡献力量。

(三)辩证对待外来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华民族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多元文化并存交融的背景下,面临着将如何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对于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承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优越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一致排外是不可取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粹之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是必然性。全盘吸收、照抄照搬都是错误的,应当辩证看待外来文化,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要,批判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看到外来文化先进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落后的一面,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就大学生而言,增强文化自觉就是在既要对本民族文化追本溯源,了解其起源、形成和发展,也要对外来文化持有辩证的态度,做到自觉维护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借鉴吸收外来文化,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有着正确的认识,为实现我国文化的繁荣兴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2]衣玉梅.文化自觉视域下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8(2):11-15.

[3]陈桂香.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审视探微[J].学术探索,2018(8):126-130.

[4]董润芸.多元文化冲突下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多向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48-50.

[5]王建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关系的省思[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30-35.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