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闪耀传统文化光芒
2019-07-08黎小燕
黎小燕
【摘要】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阵地,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切入点,将这四方面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语文课堂闪耀出传统文化的夺目光芒。
【关键词】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产物,是珍贵的民族瑰宝,具有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作为职业教育学校,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就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运用“听说读写”等教学策略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教育任重道远且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变化迅猛的信息时代,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网络、电视、平面广告、电台……这些渠道的信息量多且杂。学生对信息的触动也特别灵敏,但是他们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于这些信息都是囵圄吞枣,一并接受,反而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不了解等现象,因此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
在职业教育中,就学科而言,语文应该是最适合传承、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传统文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二、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听是用耳朵读,说是用嘴巴写,读是用眼睛听,写是用笔头说。”“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语文教师要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切入点,将这四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聆听传统音韵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引路人就是教师。所以,语文教师要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把语文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巧妙地相结合,挖掘文本及诗歌背后的传统内涵,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渗透,让学生聆听到传统的音韵,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就给了语文教师一个很好的指引,它带给观众复苏文化记忆的历史呈现,唱响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强音。同时,它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将进酒》《琵琶行》《虞美人》等古诗文时,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恰如其分地引入经典吟唱,让学生听唱传统词曲,受到古典音韵的不断感染、熏陶,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快速地熟记文本内容,还做到“润物细无声”般地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一举多得。
(二)细说传统文化
古人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际生活中亲自实践某件事情,可以有效地增强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他们深刻透彻地了解传统文化。如借助传统节日到来的契机,“春节”前,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回溯历史渊源,了解春节的来历,利用寒假调查春节的习俗——办年货、贴春联、年夜饭、压岁钱等,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美好景象;“清明节”时,让学生跟随家长祭祀祖先,体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中秋节”时,组织学生举办“咏月”的诗词比赛,领略古人借月寄思的情怀……如借助地域文化特色,让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址,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既能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让他们产生归属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回馈当地……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诸如此类的参观、实践活动后,让其整理实践所得,进行汇报展示,细说实践的收获。活动演说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浓郁的节日氛围,感受近在咫尺、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促进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三)品读经典名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浩如烟海,而经典名篇是其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名家名篇,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阵地,结合教材内容,有策略地引导学生品读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多了,其中的形象自然而然就呼之欲出,对作者表达的情感也就有所感悟,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进行心灵的洗礼。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加强品读、诵读,带领学生进一步领略诗句的言外之意,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论语·学而》:“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中读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仁的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的精髓、做人的美德;在“满招损,谦得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名句中读到谦让、推己及人的美德;在《将进酒》中读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不羁;从《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感受细微谨慎的重要性……
(四)学写好字佳作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之国粹,那传神的一笔一画、一撇一捺,如风舒云卷,似行云流水,让人叹为观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临摹名家书法,在挥毫泼墨中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
如果说能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堂教育的基本目标,那么能写一篇佳作就是高级目标。教师在平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思考其中的情与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古人云:“文以载道。”文字所及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学生经历了观察实践等活动,可以唤起他们的思维和兴趣,能够有感而发,“用笔头说”,道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所得,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把“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度,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的完美契合,提高教学水平;可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圍,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每位语文教师都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让语文课堂闪耀出夺目的传统文化光芒!
【参考文献】
[1]卢垚.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语文建设,2015(05):78-80.
[2]孙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J].新课程(下),2014(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