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金”为介分析“金张掖”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2019-07-08缪丽霞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张掖文化

缪丽霞

张掖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金张掖”,素有“金张掖,银武威”之说。自古以来,人们用金银铜铁的等级来表达对地方水土条件与富庶程度的认可。关于金张掖的“金”字的来历,也吸引了很多学者专家作为一个学术论题专门研究、考证、论辩。因此,本文以“金”字为介分析了张掖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地域优势。

引言

关于金张掖的“金”字的来历,吸引了很多学者专家作为一个学术论题专门研究、考证、论辩,有很多中说法,不一而足,相关史料也很多,从汉代到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一、“金”张掖独特的地理位置

“金”张掖金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张掖处于千里河西走廊中部,居中四向,南依祁连山,紧挨着青海,北面是合黎山,和蒙古相邻,往东去,是古都西安,往西直通新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而地处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张掖,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古往今来,佛法东来,丝绸西去,许多名人志士在张掖留下了足迹和故事。张掖,是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经过地方;张掖,是汉代名将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地方;张掖,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停留一年的地方;张掖,是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路过的地方;张掖,是隋炀帝效仿秦始皇、汉武帝参禅的地方;张掖,是大唐宫廷名乐《霓裳羽衣曲》发源的地方;张掖,是词牌《八声甘州》《甘破州》《甘州子》《甘州曲》诞生的地方;张掖,是古代著名诗人李白、王维、陆游、陈子昂、陶渊明、高适、岑参以及韦应物诗笔描述的地方。

二、“金”张掖独特的地质优势

“金”张掖“金”有着独特的地质优势。“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这是诗人罗家伦写张掖的一首诗。如果坐着火车,穿过茫茫戈壁,来到张掖,就会深切地感受到,张掖这座城市是千里戈壁上一块土地肥沃的绿洲。站在张掖的大地上举目四望,沃野良田千里,山川秀美如画,与周边的茫茫戈壁,荒凉沙漠对比鲜明,这得益与母亲河:黑河的滋养。黑河,又叫弱水,是古书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弱水,是国内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至内蒙古居延海而终。黑河水从张掖穿城而过,孕育了张掖,滋养了张掖,也行成了张掖多样的山川地理风貌。2018年,张掖市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竞选活动,市长黄泽元在他的现场演说中对张掖的定位是:张掖作为一个地处西北的内陆城市,除了大海,涵盖了所有的地质地貌特点。的确,在张掖城市周边,有巍峨的崇山峻岭,浩瀚的沙漠海洋,有广阔平坦的戈壁、如画似锦的绿洲,有壮观的冰川雪峰、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碧綠如菌的草原牧场、神奇幽静的深山峡谷,珍禽异兽出没,山花野果丛生,奇峰怪石,天工神斧,其特其美,令人惊叹。肃南马蹄寺莲花湾、山丹焉支山、窟窿峡等都是自然景色宜人的旅游景区。肃南康乐寺林区、山势崎岖、林木茂密,有祁连雪豹、野驴、白唇鹿、白臀鹿、盘羊以及岩羊等野生动物200多种在此繁衍栖息,是西北比较理想的狩猎游乐场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物构成张掖境内一幅幅壮丽别致的动人画面,是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古诗“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描写的就是城市北郊大片的天然芦苇荡,夏天流水潺潺,鸥鸟云集,秋天蒹葭苍苍,绿色的芦苇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一直铺排到天边,非常壮观美丽。张掖古城素有“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甘州不干水池塘”的说法。汉武帝屯兵养马的皇家马场山丹马场,就在祁连山下,现在仍然水草丰美,是亚洲最大的军马场。每年夏天,都有很多南方人坐飞机来到张掖,观看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山丹马场草原往西南,是贯通唐蕃古道与河西走廊的峡谷险关——扁都口,扁都口是青海和甘肃的分界线,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通行的重要孔道,唐蕃古道便由此从青海乐都达张掖和河西走廊贯通,与丝绸之路中路交会,抵西域通欧洲。每年七八月份,扁都口的万亩油菜花盛开,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花海,十分壮观。目前,张掖被称为“湿地之城”,举生态保护旗帜,做文化旅游文章,正在创建“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全域旅游典范城市。

三、“金”张掖独特的文化优势

金张掖“金”有着独特的农耕文明和饮食文化。张掖地处北纬38°左右,自古以来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是较好的粮食生产基地。汉武帝攻打匈奴,张掖的粮草保障功不可没,解放后收复新疆,张掖也是军粮供应基地。张掖被誉为塞上江南,因为张掖的乌江大米品质优良,在唐代曾被作为皇家贡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张掖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粮食生产基地,目前全国玉米种子的46%来自张掖,支撑了全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张掖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蔬菜水果产量高,品质好,是供港蔬菜的生产输出地。作为农业城市,久远的农耕历史产生了非常丰富的农耕文明,留下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农耕民俗文物。近几年,随着张掖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挖掘,“大景区、大互市、大博物馆、大运动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张掖市内已建成好几家“农耕文化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各有特点,是很值得观赏、研究的。

张掖被誉为西北粮仓,自古以来丰衣足食,形成了独特精致的特色饮食和文化,张掖西北大菜、臊面、搓鱼面、小饭、炮仗子以及鸡肉垫卷子等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

金张掖金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张掖不仅是经济交流的中心,更是中西文化碰撞、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西魏时期,西域商队云集张掖,东罗马帝国和波斯钱币可在张掖交易中使用,张掖成为国际贸易城市。隋代,张掖成为经营河西和西域的大本营,民族贸易异常活跃。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亲自在张掖主持有西域27国使臣、商贾参加的“互市”,也就是“万国博览会”。此后,张掖贸易日益繁荣,由中西贸易的中转站,逐步发展成为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历代吟咏张掖的诗词歌赋非常多,仅唐代就有李白、韦应物、王维、岑参及陈子昂等著名诗人来到张掖,留下令人难忘的诗篇。如“诗仙”李白的《幽州胡马客歌》中的“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乃千古名句,写的就是黑河(唐代叫居延古国长河)流经大漠的落日风光和边塞军旅风情。陈子昂曾奉旨巡游张掖,在张掖生活了五个月,写下了《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等十一首诗,向武则天上了《上西番边州安危事》的奏折,向武后提出了自己关于边防特别是关于河西发展的看法,陈子昂巡视之后,张掖开始屯田。张掖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是河西文化繁荣多彩最重要的前提。(这些史料,在《甘州府志》《陈伯玉文集》卷二,《谏武后疏》中都有记载)。

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张掖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张掖境内保存完好历史遗迹非常多,张掖大佛寺作为西夏皇家寺院,已有近千年历史,大佛殿等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庄严华美,寺内保存着亚洲最大的木胎泥塑市内卧佛。肃南马蹄寺石窟群、金塔寺立体高肉雕塑飞天在全国都非常有名。除此之外,从新石器时代的东、西灰山遗址,四坝遗址等古人类遗址,到黑水国遗址、明海古城、骆驼城遗址、甘州古城遗址、民乐八卦营遗址、扁渡口及许三湾等,众多古城古道遗址遍布境内六县区。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集聚地,自漢代以来,匈奴、羌、吐蕃、党项、乌孙等多民族宗教文化交汇融合,被称为“西域佛都”,民俗民风独特,历史上遗留下的宗教景观十分丰富,张掖大佛寺建筑群就有藏传佛教的元素,肃南马蹄寺是藏传佛教圣地,还有山丹大佛寺、民乐圣天寺、肃南文殊寺、临泽香姑寺、甘州灵隐寺等佛教寺院和道德观、北武当、西来寺、东山寺、童子坝寺、康隆寺、天主教堂、清真大寺等宗教场所。张掖古城素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的说法。

张掖的多元文化聚集还形成了独特的名俗风情和传统习俗、独居特色的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生动,制作精美的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精美独特。山丹烙画、“四虎娃娃”“胡腾舞俑”、祁连化石石雕及玉雕等特色产片品种繁多,别致精细。

张掖有一个村子,叫东古城,是汉代屋兰古城,也就是汉代张掖的东城门,至今还保存的一段城楼,在古城村,一直保留正月里逛“九曲黄河灯阵”的传统。据考证,自汉代至今,已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据说封神演义里面的排兵布阵就来自汉代屋兰古镇的九曲黄河灯阵。2019年春节前,古城村的九曲黄河灯阵,已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中国规模最大的灯阵”。大年初一,就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正月初八开灯仪式,之前偏远的小村镇,一下子集中了两万多游客。

张掖境内还有许多与西游记有关的地名和遗迹,如高老庄、猪八戒墩、晾经台和流沙河等,在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和民乐童子寺的墙壁上,至今保存着比较完整的西游记故事壁画,作为玄奘取景的必经之路,张掖是西游记故事的发祥地。目前,已成立张掖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会员100多人,从学术考证、民间传说、遗址遗迹考察及西游文化在张掖大地上的物化、活化、深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目前,张掖仍有46种少数民族聚居,其中裕固族为全国独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互相交织,文化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构成了西部特有的景观。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张掖文化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到张掖看黑河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夏时期的张掖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