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私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9-07-08彭东华
彭东华
摘要:中小型私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相对竞争优势明显不足,经济新常态下,很多中小型私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加,为了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带动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也十分可行。通过对此类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较为显著的内部控制问题长期存在,其真实内部控制水平也较为低下。本文将对中小型私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逐一分析,并就其如何加强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私营企业;新常态;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多种管理与控制类活动的总称,但并不是各层面管理与控制类活动的简单捏合,理论上来看,内部控制需要成为一种具体的体系。中小型私营企业在持续经营与发展中同样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并不断地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但现阶段中小型私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活动开展状况差强人意,在面对较为显著的内部控制问题时,此类企业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和解决。鉴于此,探寻出中小型私营企业更好进行内部控制的一般性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中小型私营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内部控制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能否较好的进行内部控制会对其业务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以及常态化发展产生直接影响[1]。中小型私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同一般类型企業的内部控制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其最终目标都是借助管理与控制类活动的开展,驱动自身更好发展以拓宽利润获取和发展空间。总体上来看,国内中小型私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类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但一些共性内部控制问题也一直存在,如何对相关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也是此类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性问题。
二、中小型私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族式管理色彩浓重
中小型私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家族式色彩较为明显,这不仅是此类企业在发展上的一种桎梏,实际上也是此类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家族式管理色彩较为浓重时,各个层面管理活动在开展上的效率便较为低下,“人治”往往也会成为公司治理的主要途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在实际开展上更加无法得到制度的有效指导和规范。也正是由于家族式管理色彩较为浓重,此类企业大多无法对人才进行有效的招揽,各层面管理活动在开展上自然会呈现出低效率的这一特征。无论是从短期抑或是长期层面的负面影响来看,在家族式管理色彩过于浓重时,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便很难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开展之中,内部控制框架下各种管理与控制类工作在实际开展上的现实阻力也相对较高。
(二)内部控制缺乏重点
部分中小型私营企业虽然正在进行着内部控制尝试,但内部控制建设进程较为缓慢,内部控制成效取得的现实难度也相对较高。究其原因,在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开展中并未进行较好规划这一问题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其不仅大为增加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现实压力,更是严重拖慢了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开展的效率。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较好规划并明确出内部控制重点时,中小型私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自然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此类企业大多缺乏充足的内部控制资源,而在内部控制资源总量较为有限,内部控制经验较为缺失时,无法明确提出内部控制的重点也会间接的导致很多内部控制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动性优势会不断降低,内部控制的全面性提升也无从谈起,这也会不断降低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水平。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缺失
中小型私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往往缺乏对应评价与监督机制的支撑,这也是此类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内部控制本身是多种管理与控制类活动的总称,内部控制更加是一种动态过程。任何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进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小型私营企业更不例外[2]。在内部控制相关评价与监督机制缺失时,中小型私营企业很难对内部控制实际状况与需求等进行全面且精准的感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控制方式方法选用出现偏差,进而拉低内部控制效率,甚至是引发具体的内部控制问题产生。而在无法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开展事宜进行有效监督时,一些内部控制问题和不足便无法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相关问题长期积压则很容易导致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的产生,这也会对企业一般业务开展以及综合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中小型私营企业更好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树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
中小型私营企业更好进行内部控制应当摒弃“家族式”的管理理念,并树立其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让制度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例如,长沙市某中小型私营文化传播公司,其在2016年进行了管理上的大面积改革,其不仅将各个层面管理活动开展的权责关系予以了确定,更加将管理的一般原则、内容和目标等进行了细化。此外,该公司结合不同层面的管理活动开展状况与需求,进行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的建设,并丰富了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其它中小型私营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进程中也要注重管理理念和意识的不断调整。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理念,为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开展创设一个更好的环境,确保各层面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序,健康的开展和进行。
(二)业财融合视角下进行内部控制尝试
中小型私营企业不能盲目地进行内部控制,虽然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需要得到不断提升,且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事宜进行面面俱到式的处理。但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根本上要求企业明确内部控制的重点,并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开展。业财融合是一种明显趋势,中小型私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开展中也可以将财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作为中心,并通过业财融合程度的提升将财务层面内部控制作为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效媒介。例如,无锡市某小型服装生产制作企业便将财务层面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重点,其通过设置管理会计岗位,对全面预算管理这一会计工具运用,较好地对资金等资源进行了有效配置。近两年时间里,该公司通过预算指标的细化、量化和分配,将年成本增长率控制在了4.5%以内,利润率的年增长幅度则高达9.7%。这表明,财务层面内部控制可以成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中小企业也可以借助预算和成本管理来进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
(三)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
中小型私营企业需要构建出内部控制相关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运转,具体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一种支撑和保障。具体来说,核心管理层可以与一般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小组,充当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主体。与此同时,根据细化出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标注,参考内部控制目标达成状况等,对各部门的职能履行状况,各层面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状况,具体内部控制方式方法选用状况等进行评价,从而在更为全面地感知内部控制状况与需求的基础上,在内部控制建设层面进行对应调整。依托常态化的监督,中小型私营企业则要发现内部控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对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来更为有效地对系列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更好地推动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开展。
四、结语
中小型私营企业不仅要给予内部控制以较多的关注和重视,更是要积极的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尝试,确保各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由于相对竞争优势的不足,以及内部控制建设经验的缺失,此类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种问题在解决上也需要一个时间周期。正是因为这样,中小型私营企业需要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并运用动态思维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审视,确保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在较为健康的状态下运转,此更为良好的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云.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7 (30):70-71.
[2]周志恒.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7 (1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