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9-07-08葛智清

科技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葛智清

摘  要:众所周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要认清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承担起教学改革的重任,注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全面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该文将就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校  应用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a)-0127-02

1  准确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最基础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明确清楚自己的定位,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能够为社会提供哪些人才。近些年我国高校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有越来越多类型的高校建立开来。不同的高校所承担的文化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任务也是不尽相同的。诸如,一些地方性高校,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教学,其应该将自己的力量更多集中在内涵建设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竭尽全力去提高大学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自身在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上的效率。

此外,在高校教育教学大众化而办学模式多元化的主流发展趋势的影响之下,各高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量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专长,办出自己的特色。高校必须要树立起自己独有的教育质量关,立足自身特色,寻求长远发展。

2  创新和完善高校课程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于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笔者建议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

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自觉革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下意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实现课程均衡发展。

高校在课程改革工作中,必须要秉承均衡发展的原则,在完成科学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全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关于课程的均衡发展,高校可以建立起科学交叉、文理渗透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三,丰富课程内容。

高校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工作中,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吸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最新科研成果,让学生们的思维走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

第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种类非常多。举例说明: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研讨式教学或者探究式教学,重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3  高校要创建创新实践基地,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高校必须要创建起自己的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高校必须要意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绝不可能脱离实践活动而独立存在,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都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情况,笔者建议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完善。

第一,高校必须要构建实践创新平台。

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高校必须要充分利用起创新平台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对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开放,积极建设起校内创新教育平台。创新平台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可以根据在传统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完成基本实验,参与更多的探索性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二,高校要建立起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校必须要加大对课程实习、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力度,要积极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出最具合理性的实践教学方案。

第三,高校要充分利用起社会资源。

企业是高校利用社会资源的第一选择,高校必须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积极促成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参与企业生产与实践的机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建立多方协商机制,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意识到自己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高校在改革与优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将社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将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过程中所欠缺的社会角色及时填补进来。

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用人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薄弱的,统计指标和数据长期都处于相对粗放的状态。要想改变这一局面,高校必须要主动地联系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等,获取相关的社会需求信息,并及时把社会需求的预测反映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同时,要确立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主导地位。还有,高校教师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应该主动扮演好人才培养决策与设计的重要角色。而在各高校实际工作中,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也很少有教师亲自参与到改革工作当中来,他们更愿意以一个执行者的身份去完成工作。高校领导层必须要想办法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多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设想,并给予肯定和鼓励。除此之外,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制定。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更要调查一下毕业生对它的评价,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坚实的基础。

5  高校要竭力优化与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关于高校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方面,笔者建议高校必须要秉承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的标准,倡导在实践中检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质量。此外,高校必须要摒弃一考定终身的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和考试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积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要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当学生进入到大学学习之后,高校需要做好学生创新业绩的筛查工作,根据实际筛查结果拟定出动态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不断调整培养策略。此外,高校还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为引导,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与实际需求,建立起相对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并邀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相关力量共同参与到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工作当中来,给予学生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做好记录工作,建立“思想道德素质+课程成绩(笔试和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创新业绩+平时性创新业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参考文献

[1] 李雅静.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构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商论,2018(8):180-181.

[2] 王骏飞,桑玉军,宋作忠.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37(3):213-215.

[3] 胥佳慧,张美萍.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7):235-237.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