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的视野,无穷的愿望
2019-07-08马原艺
马原艺
现代艺术家德尔瓦在其作品《消化道》中展现了人体消化的全过程。他用冰冷的机械、透明的容器、仿生的胃液模拟人体消化道,几近残忍地展示了一个现代人难以餍足的胃口。
尽管冷酷,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正是现代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难以满足,永远不安,最终不再幸福。
现代技术带来的最大成果即是个体视野的不断拓宽,从电视、广播到计算机、手机,技术将我们与世界每一个角落连接。由此,“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但问题在于,无穷的视野带来的未必是无穷的格局。相反,视野的扩大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无数难以企及的梦想,“安于现状”成了大视野下让人不屑的词汇。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作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在中世纪,人们的视野局限在个人所处的社会中,因此民众——尤其是生活并不优渥的普通民众对于生活现状更为满足。而与之相反,传媒迅速发展的近代社会中,“暴富”成了触手可及的词汇,人们受到某些报纸、广播的诱惑,更加相信低概率的致富事件。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多生活条件优越的人感到“难以言说的焦虑”,他们不再幸福,不再对现有的生活感到满足。
从这一角度来说,拓宽的视野反而缩小了个体的格局。它引导人们向外探索,却没有告诉我们这一探索的边界在哪里。与此同时,我们失去了审视内心的淡定、从容,失去了含英咀华般的自我观照。
但后果还不止于此。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到,人们对于食物的享受与否并不在于食物的质或量,而在于“口福享受的热切”。而无穷的视野恰恰打磨着现代人对“食物”的渴望。我们渴望的不再是眼前唾手可得的“土豆”——因为它早已不足为奇,我们空虚的内心需要更多刺激……
过分拓宽的视野使我们犹如《消化道》中的那台机器,永不停息地处理欲望,又不断地產生新的欲望。但好在人终究不是机器,在过于阔大乃至无穷的视野前,人可以选择闭上眼睛,“真实地拥抱现有的一切”。